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又談了火星移民計劃,說造新火箭就要 100 億美元

馬斯克又談了火星移民計劃,說造新火箭就要 100 億美元

在周五的國際宇航大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上,航天公司 SpaceX 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再次談到了火星移民的計劃。

簡單來說,這是在去年國際宇航大會上改進後的版本,火箭也比去年說的要小。

根據馬斯克的說法,這種代號 B.F.R.(代表著 Big Fucking Rocket)的新火箭直徑將有 9 米,搭載 31 個 Raptor 引擎,速度將會達到 2.9 萬公里/小時,擁有把 150 噸的貨物發送到低地軌道的能力。

新的 B.F.R. 火箭預計單程可以搭載約 100 人去往火星。火箭的頂部將會搭載一個飛船,內部搭載 40 個艙,單個座艙會承載 2、3 人。新的火箭搭載飛船後,整體長度將會達到 106 米。

按照構想,這台新火箭和搭載的飛船都是可以完全重複利用的。火箭在運送完飛往火星的飛船後,會返回到發射台執行下一次任務。飛船會先待在低地軌道上,補充用作燃料的甲烷和氧氣後,再繼續去往火星。

火星距離地球 2.25 億公里,以往被認為需要至少 6-9 個月時間,並且耗費大量資金的航程。根據馬斯克去年說的,航程所需的時間可以縮減到 150 天、80 天。

去往火星的飛船中途補充燃料

馬斯克說,SpaceX 公司已經在建造新火箭的零部件了,明年上半年開始建造飛船。2022 年計劃一次無人的、運貨發射任務,載人項目要安排到 2024 年,SpaceX 會有 4 個 B.F.R. 火箭飛向火星,兩個運貨,兩個載人。

相比去年 9 月份的火箭概念,B.F.R.基本是個縮減版本,用的引擎更少,火箭的體積也更小了。去年馬斯克曾描述了一個星際運輸系統(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所用的火箭需要搭載42 個 Raptor 引擎,直徑將達到 12 米。

這是 SpaceX 目前的火星計劃,在去年還有一個被放棄的計劃。2016 年 4 月,SpaceX 公布了一項計劃在 2018 年實施的登陸火星的計劃,派遣 2 艘 Dragon 飛船。但這項計劃在今年 7 月份確認被放棄了。

但馬斯克說這次是比較切實的計劃。他說:「我們現在認為,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來做(這件事)了。」

在推進火箭發射到火星前,馬斯克計劃用 B.F.R.來承擔更多的功用,開設新業務。一方面,B.F.R. 火箭可以替代現有的 Falcon 9,一次性運送更多的衛星,或者用飛船去搜集低地軌道上的殘骸、老舊衛星,也可以承擔月球任務。另外一方面,是用在地球區域間的旅行,例如紐約到上海可能只需要 39 分鐘,但票價「接近於經濟艙的全價票」。

不過,這建立在 B.F.R. 火箭建造完成基礎上。馬斯克預估,造新火箭需要 100 億美元。對於現在研發支出數千萬美元的 SpaceX 來說,造新火箭的資金仍然是個很大的問題。美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削減 NASA 的預算,NASA 7 月份也承認,沒有足夠資金完成計劃中的火星任務。

在 SpaceX 公司之外,還有多家公司在籌備火星計劃。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去年就談論過其火星計劃,這個被稱為火星基地營(Mars Base Camp)的目標是在 2028 年去往火星,並且在火星軌道上設立實驗室,配備 6 個宇航員。在這次大會上,該公司公布的最新消息是,計劃開發一個名為 Mars Ascent/Descent Vehicle (MADV) 的中轉站,用來中轉前往火星的物資和人員。

波音在幫助 NASA 開發它的 Space Launch System (SLS)火箭,後者被計劃用于飛往火星。

另外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在幫助 NASA 開發月球基地,一部分也會作為火星跟地球間的中轉站的作用。NASA 去年挑出了洛克希德·馬丁、波音等 6 家公司作為合作方,像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另一家公司 Blue Origin 也在籌備設立月球基地的計劃。

題圖來自:馬斯克設想用火箭來收集衛星/Youtube 視頻截圖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大公司頭條:標普下調萬達地產評級到「垃圾」,認為其融資渠道有風險;國務院取消醫藥電商許可證,電商賣葯門檻低了一點;軟銀要建資產管理部門,管理 3000 億美元資金
如果「做一場好展覽和做一本好雜誌沒什麼兩樣「,這家公司能給我們什麼借鑒?
三星S9系列固件版本曝光 硬體配置基本確定
天氣再冷也要玩手機?這裡有些想搗亂的「貓咪」
時尚攝影的黃金 90 年代一去不復返,如今有本書紀念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