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教你冬季如何養腎,暖胃禦寒

中醫教你冬季如何養腎,暖胃禦寒

冬至過後,冬季就是一片凋零的情況,因此不少人想到的就是禦寒。那麼禦寒真的就解決了嗎?冬季養生重在養腎,在禦寒的同時我們也要養腎。那冬季如何養腎呢?下面是中華養生網的介紹,或許能幫到你……

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並給予別人同樣的權利。我們都按著不同的節拍過著生活。世界上只存在少數絕對的「對」與「錯」。你要以你自己的方式去生活——那個適合於你的方式。

對待自己不要太苛刻。願意這樣對待你的人大有人在。對自己說,「我已盡了全力。這也是我對別人所抱有的最大的期望,包括我自己。」愛自己,為自己做過的每一件事,甚至你犯下的錯誤感到自豪。因為犯錯意味著你在嘗試。

時機要選准

冬至日是農曆冬季3個月氣候轉折的分界線。冬至後自然界的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使冬季的閉藏轉向活潑的生機。在這個時候進補,人體攝入的養分吸收與利用率高,較易積蓄並發揮功效,是體虛病人補養腎臟、延年益壽的最好時機,故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之譽。

食補宜辨證

對於養腎防寒來說,飲食調攝也很重要。冬天宜選食如羊肉、狗肉、雀肉等溫腎壯陽、產熱量高的食物,這對素體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進食一些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圓等。黑色食品能入腎強腎,亦宜擇食,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之類。冬日宜常進各類溫性熱粥,若將上述食品置入粥中煮食,既可祛寒,又可補養,還能療疾。由於各人的體質不同、年齡有別,在食補中也有宜有忌,應靈活掌握。如腎陽虧虛者,在飲食中以溫補腎陽為宜,可選食羊肉、狗肉等,羊肉、狗肉性溫熱,具有溫補腎陽的效用;對於偏於腎陰精不足之人,食補宜以鴨肉、鵝肉為主。我國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有句名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對於腎之陰精漸衰的中老年人,冬天可配食鱉、龜、枸杞、山藥、木耳等護陰之品。冬令飲食不可過咸,因鹹味入腎,會致腎水更寒,有擾心陽。另切忌寒涼食品,以免「雪上加霜」,折傷元陽。對於老年體弱者,亦最好食補,故常有「葯補不如食補」之說。

葯補遵醫囑

葯補補腎須以中醫「虛則補之」為原則,一般多適宜於各種腎虛之證,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久病體虛、年老體衰、婦女產後、外科手術後病人及各種慢性疾病患者等出現腎氣、腎精、腎陰、腎陽的失調。具體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補益藥物,不可擅自作主,自行服藥。因為醫生具備一定的中醫專業知識和辨證技能,對病人的病情用藥有一定的經驗,避免自行用藥出現葯不對證的現象。

防寒、運動很重要

防寒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養腎氣。進入冬季以後,「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意思是說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盡量做到「早睡」,不熬夜。生活規律,心情相對平靜。這樣,就會使身心得到恢復和調理。冬日切忌緊閉門窗,室溫不宜過高或過低。這是因為室溫過低易傷人體元陽,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很容易外感。所以室溫保持在18℃~22℃為好。冬天多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這不但能增強免疫力、抗病力,還因腎主納氣,可幫助肺氣呼吸,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腎與膀胱一臟一腑,互為表裡,膀胱經脈行於背部,寒邪入侵,首當其衝,故冬天應注意背部保暖,穿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保腎陽。古人認為,腎者主蟄,為封藏之本,因此,冬天切忌房事過度,工作、運動不可出汗過多,防止腎之陰精虧損、陽氣耗散。

冷麵

冷麵,即用冷水洗臉。冷水是指水溫20℃左右的水。冷水洗臉,可提神醒腦,早晨冷麵,使大腦興奮,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冷水的刺激可以改善面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增強面部皮膚的彈性。

溫齒

中醫認為「齒為腎之餘」,保護好牙齒就是保護好腎。溫齒,即用溫水刷牙和漱口。溫水是指水溫35℃左右的水。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熱足

熱足,即臨睡前用熱水洗腳泡腳。熱水是指水溫在45-50℃的水。常言道「寒從腳下起」,指雙足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每晚應堅持用熱水洗腳泡腳,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強防病能力,消除疲勞和改善睡眠。

天越來越冷,在這樣的天氣,很容易手腳冰冷、胃寒胃痛。那麼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吃什麼可以暖胃呢?下面中華養生網推薦9種最有效果的暖胃食物,讓你溫暖過冬天……

1.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料之一,味辛性溫,有溫肝腎、暖胃、散寒止痛的作用。茴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以及纖維素,鈣和鐵的含量也比較高,能刺激腸胃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有健胃、行氣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

2.辣椒

《食物本草》中說,辣椒能溫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疼等癥狀,可以適當吃些辣椒。辣椒有一定的藥性,因此能「除風發汗,行痰,除濕。」用現代醫學解釋,就是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疼。辣雖過癮,吃多了也讓人有點承受不了。專家表示,多吃甜和酸的食物可以幫助解辣。

3.紅薯

紅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果膠,能有效促進胃腸道蠕動,為人體提供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和賴氨酸,高踞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蔬菜榜榜首。中醫認為,紅薯補中,暖胃,肥五臟,具有補虛益氣、健脾暖胃等功效。

4.糯米

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所以對中氣虛脾胃弱者有很好的補益作用。糯米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欲不振的,也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

5.姜

我們平時吃薑的時候會覺得辛辣,這是生薑中富含的精油成分,能提高卡路里的消耗量。生薑中富含的姜辣素在加熱後,大部分轉化成生薑精油後,其保溫功效能持續3小時之久!在秋冬季節,每天攝取10克生薑便能提高卡路里的消耗量,在早餐中加入生薑食材,午飯與晚餐,伸直下午小吃也適當地加入的話,全天身體都能溫暖起來,刺激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保持活躍的狀態。

6.胖頭魚

胖頭魚有暖胃、補虛、化痰、平喘的作用。體質虛弱的最好多吃胖頭魚的魚頭,暖胃的同時還能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胖頭魚肉還有疏肝解郁、健脾利肺、補虛弱、祛年風寒、益筋骨的作用,咳嗽、水腫、肝炎、眩暈、腎炎、小便不利和身體虛弱者都可用它來進行食療。

7.紅糖

從營養成分分析,一千克紅糖含鈣900毫克、鐵100毫克,鐵是能補血的物質。從中醫角度看,紅糖性溫,有化淤生津、散寒活血、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產婦氣血虛弱兼有血淤,喝紅糖能夠散寒止痛。紅糖屬於高糖類,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此外,紅糖性溫,如果本人老上火便秘,口氣重的話,飲紅糖水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8.板栗

按照中醫理論,栗子性味甘溫,可以滋補脾、胃、腎三經,有養胃健脾、強筋活血等功效,還可以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冬天吃什麼暖胃?建議不妨多吃一些板栗。板栗外殼較為難剝,可先用刀把板栗的外殼剖開,再將板栗放入沸水中煮3~5分鐘,撈出後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鐘,這時就很容易將皮剝去。

9.核桃

核桃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乾果,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的功效。核桃仁中還富含磷脂和維生素E,具有增強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增進食慾的功效。這些都對提高身體健康,抵禦寒冷大有益處。核桃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由內而外預防皮膚乾燥。

1、敬酒不吃,你TM光吃菜。

2、哪裡有飯吃,哪裡就有我。

3、減肥是下定決心的,決心在餓的時候被我自己吃了。

4、天一熱就沒胃口的人,不配稱為吃貨!

5、我提醒一下,為紀念屈原,端午節往江里扔粽子的,一定要塑封好。最好糯米大棗的,其他餡的俺不愛吃。謝謝!

6、上帝給了我吃貨的本性,卻不給我土豪的身份和模特的身材。

7、麵條,是火鍋界的李谷一,她一出場,盛宴就要宣告結束了,難忘今宵!牛羊肉卷是當紅小鮮肉組合,開場歌舞擔當;啤酒飲料是朱軍董卿,每完一個節目他倆就得出來走一個。。。點素菜就為了顏色搭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