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30歲,如何實現「情感自由」與「職業自由」 | 德芬對話古典

30歲,如何實現「情感自由」與「職業自由」 | 德芬對話古典





自由,這個詞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解脫,無拘無束。



但伊曼努爾·康德曾經這樣描述:「

自由不是讓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生涯規劃師古典老師

(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牆》作者)

與德芬對話,聊一聊

「情感自由」

「職業自由」

這兩個話題,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方向。




30歲,如何實現情感自由


文 | 張德芬




我30歲的時候,根本沒有聽過感情自由這個名詞,當然,更不可能實現感情自由。




感情自由好像說的是,在情感上可以不依賴任何人,這個要求可以說是相當高,有些人終其一生可能都難以做到。那我們來看看,比較合理的感情自由是什麼。



合乎中道的感情自由應該是:

在關係中,能夠守住自己的界限,不會被其他人用情感綁架,做出強烈違背自己原則或是意願的事。




與此同時,感情的自由也意味著,

我們不會把自己的存在感全部刷在一個關係裡面,也就是說,不會把人生的意義堆放在一個人身上,焦點都在一處。





  • 所以從消極面來說,情感自由意味著不會被親近的人以感情脅迫我們做不喜歡的事,或放棄我們喜歡的事。





  • 積極面就是,我們喜悅、愉快、滿足的源頭,不是在某個特定的人身上。




舉例來說,有些人覺得自己始終沒有脫離父母的陰影,常常被父母感情勒索、綁架。




也有些人是把人生未來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以特定的方式成長、生活、求學、成家、立業、生子,也因此引發很多生命中的不快和痛苦。




也有人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親密關係上面,從與對方的相處互動各方面,尋找各種存在感。而通常痛苦是比歡樂來得令人感到充實的,所以,我看到的情況就是,通常我們生命中痛苦的來源都是來自於我們最重視、也可能是花最多心力的領域。




想要達到感情的自由,首先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存在感是刷在什麼地方。

通常比較不會出問題的是事業、宗教信仰

(更好)

、助人服務、展現個人天賦、實現個人使命抱負等領域,特別是後兩者,是最能夠達到多贏局面的。




如果你看到自己在任何的親密關係中,投資了太多注意力、精力和期望時,一定要學習適當的調整回來,把它轉向發展自己的天賦、興趣和理想、抱負上面,學會在生命中找到不同的歡樂的來源,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




所謂的心靈成長,就是一個向內航行的旅程:不斷去發掘自己內在諸多不同的人格面貌,自己的習性,不利於自己的人生概念和邏輯,進而整合自己的內在,不讓太多的衝突矛盾模式

(比如說,明明想要追求幸福,卻有自我毀滅的傾向)

主導我們的生命。




歡迎加入我們成長的行列!




30歲,如何實現職業自由



文 | 古典





說起職業自由,很多人會想到一個詞「自由職業」。去年有人做了個「最具幸福感的職業」調查,自由職業者取代了政府官員,成為最具幸福感的職業,而在13年還是第六名。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是因為這2個字的誘惑:

自由。




誰又不想職業自由呢?尤其八點每天打著哈欠、被擠得雙腳懸空的懸浮在一節地鐵車廂里,眼睛斜向上方的發獃,耳朵里還聽著一本關於不會做管理就自己干到死的書,你肯定會這麼想。




但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這個「自由」後面的意思非常不清晰。





自由職業就是是時間空間自由嗎?

你可以選擇在哪,何時上班,但還是需要面臨客戶的最終時間底線。計程車司機看似很自由,但回家的時間取決於什麼時候能夠拉到足夠多的活。




是關係自由嗎? 

即使是自由職業者,你可能還是要面對難纏的客戶、拖欠工資,他的臉色也不一定就比你的上司好看




反過來看,在一個組織裡面上班,也未必就很不自由。很多企業的高管也不坐班,不需要按時去固定的地方打卡。真正牛逼設計師,經常調整甚至拒絕老大的想法。小米的黎萬強在小米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閉關半年,用一段時間,拍照、思考、發獃,去矽谷充電、思考……也沒有停止拿錢。這其實也挺自由的。




所以你看明白了嗎?

自由的本質很簡單,就是「有得選」。有能力就有選項,有選擇就有自由。

在生涯規劃里,我們認為:




自由=能力-慾望




一方面你要有有的選的能力,一方面要有控制自己物慾的能力。每個人,不管你在什麼公司、什麼行業,都有可能達到職業自由。


 


這樣看來,職業自由之路至少有三個層次:






  • 第一層級:選擇公司的自由。




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跑贏職位。

當你的能力跑贏了行業平均水平,你就有了選擇全行業公司的自由,簡單來說,你有了選擇和誰以什麼方式工作的自由。




各個公司的職業骨幹,職場小紅人,都屬於這個層級的自由。


 




  • 第二層級:選擇工作內容的自由。




第二階段的目標,是跑贏財務目標;提高能力,積累資源和資本,讓自己從生存任務里脫身。




這個階段的人的職業選擇會變得很多,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但是他們開始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有意義的事。他們不再被這件事的收入影響決策,他們有是否掙這份錢的自由。




你今天會看到各領域的高手、大神,都屬於這個層面的自由。


 




  • 第三層級:有實現夢想的自由。




前面兩個層級,是擁有選擇與誰干,或者干與不幹的自由。

第三個層級的自由,是創造的自由,有能力創造和成就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今天在各個行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創造者們,他們達到的就是這種自由。比如埃隆馬斯克,又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這哥們當總統好壞先不說,他至少有一種70多歲,但是想干一件不靠譜的事

(至少剛開始看起來是這樣的)

就能幹成的自由。




這三個階段並不完全分開,而是部分重疊的。很多人做著一份勝任、喜歡的工作,而職業也指向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一種自由職業態。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當下找到自己的自由職業態。




在30歲之前,最好的打法是畢業儘快提高自己,跑贏行業平均線,加速達到第二層自由。30歲也是剛開始組建家庭,開啟生育養育這個長長的項目,這時選擇一條願意一直做下去賽道,在35到40歲之間走完第二個階段,正好40歲是開始創造自己終極事業的最好時期。




自由不是別人給的——與其期待一個什麼自由職業,不如把工作當道場——提升能力,控制慾望,自由也自在。


 


一個人要和自己親近,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德芬談

情感自由 | Q&A





1.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做到「情感自由」的重點有什麼不同?




張德芬:


女性在自己親近的人比較做不到放手,而男性通常把存在感是刷在工作、成就上面,所以由於人際關係衝突而帶來的精神上、感情上的痛苦,相對來說男性比女性少。再加上男性比較理性邏輯,所以情感的表露反而是他們需要學習的課題。




心理學的依賴、反依賴心理作用,通常也是多數女的比較容易依賴,男性比較反依賴。




2.弗洛姆曾經說過:「在一切愛的關係中,自由最重要。」您認為在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父母關係中,怎樣能夠在自由與親密之間達成平衡?




張德芬:


如果自己內在成長了,在自己內在找到平衡,可以享受一切愛的關係,但是不依賴、不牽纏,那麼自然可以找到自由和親密的平衡點。




否則就會因為害怕親近而以追求自由為借口樹立一面牆,阻擋了各種重要關係戶和你建立真正的連結。




3.情感上追求自由,不願被感情牽絆的人是對伴侶的不負責任嗎?作為伴侶應該怎麼做?




張德芬:


不願被感情牽絆的人

(所謂的反依賴)

,和過於牽掛感情的人

(依賴的一方)

,其實問題一樣嚴重。負責任的伴侶應該是雙方都願意開誠布公坐下談談,為彼此之間的問題都負起責任,並且願意協調、磨合出一個雙方都覺得舒適的距離。




有一本書叫做《刺蝟的愛情》,就說到:「

自由地選擇孤獨,或是全然地愛人和投入,兩者都是我們渴望的能力。如何才能收起身上的刺,協調出既能愛人、又能獨立的適當距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成長。




4.您認為一個人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的天賦,在職業選擇上獲得更大的自由度?




張德芬:


我們大部分的人,從小沒有人教導我們去貼近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且展開一個對自己內在的探索。所以很多人長大之後,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只是隨著主流社會或是傳統家庭的價值觀而選擇學習、工作、對象……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就是要和自己親近,理解自己,同時要有一定的自主力量,才能夠在諸多外緣的影響之下,施展自己真正的所長,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




要真實地看見職業,真誠地面對自己



古典談

職業自由 | Q&A




1.在職場中,您認為一個人必備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古典:


我提出過職業競爭5力模型:效能、技術、資源、認知、天賦 ,展開來講是個很長的話題。




但是如果一定只有一個必備優勢,今天我想就是學習,持續的學習。

學習能提高技能、交換知識信息帶來資源、學習能改變認知,也發揮自己的天賦。




2.作為一名生涯規劃師,在您看來,女性應該如何投資自己的時間與生活?




古典:


女性和男性對於人生的放置方式有些不同。






  • 男性的生涯是聚焦型的,他們希望通過職業、事業的發展來單點突破,其他做為支撐。





  • 女性的生涯是平衡型的,她們希望通過各種角色的平衡「妻子-母親-職場人-兒女-朋友」達到人生總體豐盛。




《向前一步》的作者桑德伯格,她曾是女性經理人的代表,幹練、精明、征服一切。但當自己丈夫突然去世以後,她全部垮掉,連丈夫的葬禮都是朋友幫忙操辦的,她更無力工作,用一年時間從自我責備中走出來。我想,重要的關係對於女性有多重要。




女性的人生投資應該更多考慮人生的寬度,關注自己的內在豐盛,關注自己的關係平衡。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男女都非得一模一樣,而是女人用女人的方式管理世界,男人用男人的,各有優勢,共同幸福。



3.一個人在面臨職業選擇時,最需要注重的是哪一點?最需要避免的錯誤又是什麼?




古典:


職業選擇有兩個最常見的坑,

一個是看到職業的藝術照,一個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所謂藝術照就是,他獲得信息往往是表面和膚淺的,常說「光看到賊吃肉,沒見賊挨打」,而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則只能下意識的選擇錢多、光鮮,或者就是「感覺發展不錯」的。




如果公司用假幣給你發薪水,你會願意嗎?但如果職業的收益不能兌換成內心的價值,我們何嘗不是在收取「心靈假幣」呢?




要真實看見職業,要真誠面對自己。



4.您的新書中提到「爆髮式成長」的概念,對於在職場中已經奮鬥數年,狀態穩定而缺少發展空間的人來說,如何實現自我突破?




古典:


這是《躍遷》裡面的一個概念。我做生涯諮詢這麼多年,觀察到所有成功者的成長路徑,都不是線性,而是非線性爆發的。這種爆發背後,是突然頓悟了完全不同的心智模式——奮鬥數年卻狀態穩定,還缺少空間,本身就反映了自己對於職場、對於競爭力的理解有問題。




所以,

第一個要做的事情不是找機會做嘗試,而是調整自己心智。見人、讀書、談事都是很好的改變心智的方式。




5.您覺得在人生規划上,最難以規劃和預知的是什麼?人生總是充滿變數,您是如何做到在變化中,不偏離自己的中心與目標?




古典:


人生規劃最難以預知的有兩個,一個是市場,一個是人心。

不管你的計劃如何,都離不開這兩個要素,但是這兩個方面一邊,你的路徑就會完全轉變。




我在學習潛水課程時候,有一天下大雨加大浪,我們擔心潛水會暫停。教練對我們說,無論海浪多大,海底是平靜的,記得帶上羅盤。那天我們就在海底享受了很長一段寧靜時光。




人生也是一樣,變化的是趨勢和價格,不變的是做事的價值和自己的內心方向;當遇到外界動蕩時,重新審視事情的價值,然後用羅盤

(價值觀)

重新定向。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張德芬空間」與「古典古少俠」共同策劃,轉載需獲得授權。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即可關注

微信公眾號

古典古少俠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你是怎樣看待「情感自由」與「職業自由」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




評論有禮


評論點贊最高的前 

將獲贈


德芬《愛到極致是放手》

古典最新作品《

躍遷


簽名版各一本


獲獎者會收到平台回復。


活動截止時間:9月30日18: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測測在未來5年,你的性格最適合哪種職業?
中國心理學的100種可能 | 萬物生 · 2017年心理學創新大會
愛到極致是放手
你有怎樣的內心,就匹配怎樣的伴侶,擁有怎樣的人生
那些很乖的小孩,正在付出什麼代價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