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帶你發現高顏值行星!

帶你發現高顏值行星!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馬上國慶小長假了,我們看一點輕鬆的吧,推薦幾本有意義的書。

GIF/344K

在《宇宙》中,我們考察外星地貌,一瞥陰燃著的初生恆星,目睹特超巨星的死亡,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見證星系間的迎頭撞擊,並繪製出宇宙大爆炸後的餘暉。

GIF/486K

在《行星》中,我們操控衛星及行星探測器,從簡單飛掠到定點撞擊,再到後來的可控軟著陸,從星球表面帶回科學數據,一次次更新完善,重塑我們對行星的認知。

GIF/914K

在近地軌道讓我們回望《地球》。

高精技術拍攝、海量數據轉化、技術融合藝術,繼《宇宙》《行星》之後,《地球》為讀者們呈現又一部極具收藏價值的視覺盛宴,多樣化展露這顆星球不為人知的異域之美。

探尋山脈奧秘,見證城市被密林吞噬。

(越過可見光波段,以亮紅色呈現的喜馬拉雅山谷地東段看上去就像龍的脊背一樣充滿魔力。這個長達 3000km 的地塊由印度與亞歐板塊的劇烈碰撞造成。這是一場自 10 億年前開始並持續至今的碰撞:喜馬拉雅山每年都要長高,且向亞洲板塊移動。)

俯瞰風暴眼與火山口,目擊森林消失與冰蓋消融。

(由大西洋中部雷暴群孕育,經過熱帶海洋的滋養,「伊莎貝爾」即使是每小時 260km 的狂暴風速,也難以掩飾颶風「伊莎貝爾」卑微最終進化成了一台強勁的熱力學引擎。其每小時輸出的能量相當於 300 萬噸當量的核爆炸。在季風和科里奧利效應的共同作用下,颶風「伊莎貝爾」一路向西移動,並最終在北卡羅萊納登陸。)

追蹤沙塵在大風鼓動下跨海越洋的遷移。

(並非所有的沙子都老老實實地待在沙丘上,每年都有十幾億噸的沙粒被風吹到大氣層中,並散布全球。在這裡,蓬頭垢面的撒哈拉沙漠正將它的爪牙伸向加那利群島。海浪拍打著位於群島最北端的蘭薩羅特島,這預示著風暴即將到來。)

在層層疊疊的沉積層中閱讀地球編年史。

(從山脈中溢出的馬拉斯皮納冰川,彷彿離開了深山巢穴的野獸——它吞噬了阿拉斯加低地將近 3000平方千米的土地。這幅紅外圖像展示了這頭野獸的解剖學結構:外圍了無生機的紅色是飽經侵蝕和摩擦的破碎岩體,亮藍色的漣漪狀冰層混合著破碎的岩體緩慢地從半山腰剝落下來。)

歷覽人類繁衍、擴張留下的痕迹。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最後階段,伊拉克軍隊在從科威特撤退前點燃了600 多口油井。在接下來的 7 個月里,10 億桶原油在熊熊大火中付之一炬。儘管黑色的油性雨滴一直飄散到了阿富汗,但是伊拉克獨裁者在如此嚴重的生態後果面前仍舊堅持其焦土政策,一意孤行。)

感受這顆活生生的行星,它的呼吸和心跳。

(河流平均每年將 200 億噸的土壤沖刷進海洋,這是地球上最腐蝕地表的活動。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它們可以蕩平所有的高山和陸地。森林砍伐和強勁的季風,為貝齊博卡河侵蝕馬達加斯加的進程提供強有力的武器。河口附近島嶼的土壤加速流失,不斷形成新的淺灘又隨之消亡。潮起潮落間,興衰成敗大抵如此。)

欣賞它驚心動魄的過去,重新審思人類家園的未來。

(巨人堤豐的囚徒、火神赫菲斯托斯的熔爐、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的火爐,這一系列豐富的神話傳說,在埃特納火山巨大的體量面前是如此的名副其實。在過去的 3500 年裡,埃特納火山僅有 200 次左右的噴發。因此通常來說,它並不被認為是一座活火山。當然,除非你是一位古希臘先哲恩培多克勒便試圖通過跳進埃特納火山來證明自己的不朽,從此之後再沒有人見過他。)

蘇格拉底在大約2500年前曾說過:「人類只有登上雲端,才能夠真切地感受其所在的世界。」為讀者呈現這個「雲端之上」的視角,正是《地球》一書的主旨所在。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里,希望這本書能使你意識到我們是生活在何等神奇的星球之上。

GIF/417K

特別提醒

正文中方形的美圖,均出自《地球》一書,該書由近160張精美絕倫的圖像構成。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這些圖像你親自去現場是看不到的,只有在天上才能看到這樣的美景,所以這是真正的異域之美!

來源: 玩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FY-3C GNOS掩星探測儀再傳捷報
太陽系的小秘密
緬懷中國天眼之父:一輩子只專心一件事
天眼之父「老南」的最後一百天
科幻微小說 薛定諤的貓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