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俞敏洪老師傳授家長培養孩子成功的七大法寶

俞敏洪老師傳授家長培養孩子成功的七大法寶

2017年9月28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創始人俞敏洪老師在百學匯大興中心的講座內容全文。

特別感謝家長們,今天還沒到下班時間就有這麼多家長過來我們百學匯這個新開的素質教育中心,感謝大家對我們的信任。

今天我要講兩個主題,第一個是素質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第二個是我們家長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要點。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找了美國3000個最著名的成功人士,包括電影明星、企業家、教育家、政府人士、大學教授等各個階層。在反覆研究中發現,一個人一生中如果想要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或者幸福,需要有幾大要素。經過分析的結果推斷出來:學校的成績,儘管佔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卻不在最成功的要素中間。

這一點其實我們也都有所感覺,我們對於孩子的成功要求,可能是考到北大清華就算是成功了。因為我是北大出來的,所以對北大清華特別地了解,其實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最後真正取得成功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進了北大清華後,他們的智商確實比較高,學習起來成績會比較好,但是他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他們雖然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和逆商都相對來說比較的低,抗打擊能力不算太強。所以你會發現北大清華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生活中沒有太多的挫折,最後能變成某個領域的人才,比如科技人才、大學教授等,但真正做大的人並不是很多。另一種人會出現非常糟糕的現象,精神緊張或者心理問題,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北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比如說緊張症、失眠、抑鬱症等等這樣的情況不少。

美國人在這個調查中找到了成功所要具備的七大要素,並得出了兩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是,如果具備了七種要素中的一半,那這個人毫無疑問會變成一位成功人士;

第二是,如果在這七種要素中佔了一半,他的學習成績一般也不會太差。那麼如此重要的七大要素是什麼呢?

第一大要素,叫作Grit堅毅。堅毅是一種不買賬的狀態,死了都要愛的狀態。是遇到困難越大反彈能力越強的一種狀態。既然這個要素立在第一位,那麼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毅精神。

第二個要素叫作Social Intelligence,簡單來說就是情商,翻譯作社交智慧。是我們的孩子在人群中間怎麼相處的一種能力。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比起培養孩子學習成績好,還不如培養孩子如何跟人打交道,培養他們跟小朋友們如何相處,跟大人如何相處,這種東西其實很重要。

第三個叫作Self Control,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他能夠為了更加長遠的目標控制住現在自己的情感和慾望。那這件事情是什麼概念呢?美國人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對象是四歲的孩子們,實驗者選了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里把所有孩子能玩的東西如玩具、電視、筆之類的全部拿走,只有桌子椅子,幾十個學生坐在裡面,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顆棉花糖,這時候老師告訴全班同學拿到棉花糖不要隨便吃,老師要出去辦點事,我走了以後如果你們沒有吃掉棉花糖老師回來以後就給你們發第二顆棉花糖,凡是吃掉棉花糖的同學,我回來以後你們就拿不到任何棉花糖了。

這實際是看這些孩子們面對誘惑時候的控制能力。四歲的孩子還沒有主動的控制意識,沒有任何人教過他們。老師走了後在倉庫里觀察,哪個同學是老師一走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哪些同學是過了兩三分鐘看大家已經有人吃了趕快也吃的。到最後,一個教室30個同學裡,大概有1/5在老師推門進去的時候棉花糖還在手裡。再過了二十幾年以後,當這些人30歲的時候又重新對這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非常有意思:凡是沒吃掉棉花糖的人他們的薪酬收入高出那些吃掉棉花糖的至少三倍以上。最後的結論表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調查取樣的3000個成功人士以後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能夠為了未來的某個偉大的目標,敢於犧牲當前的享樂和當前的利益,所以我們常常說一個人要有長遠利益觀。

第四個要素叫作Zest,還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表達就是Passion,就是對生命的熱情或者激情。那對生命的熱情激情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對於某鍾美好事物的嚮往。我們在座的大部分人對美好事物越來越沒有嚮往了。有多少人看到半個月亮其實正掛在天空?有多少人看到我們路邊上的樹葉已經逐漸轉黃?所有這些東西是對生命熱愛的一種標誌。這些東西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從小可以培養出來的。帶著孩子看大自然是培養的一種方式,帶著孩子讀唐詩宋詞其實又是培養的一種方式。

我小時候在農村有很大的家族,這種從小農村的熱鬧場景,就培養了我對熱鬧生活的喜歡,這其實就是某種熱情。所以有熱鬧的場所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其中。在我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當然忙的不得了,做得不太好。但是我每搬到一個新地方,都是我挑頭把周圍的鄰居給團結起來。另外我會專門找我的孩子同學的家長。這樣的話,至少鍛煉到了孩子的三個能力。第一個能力,孩子們的Social Intelligence,一起打打鬧鬧孩子們開心。第二個能力,孩子們的分享能力。因為孩子們在一起以後就要把自己好玩的東西拿出來一起玩。還鍛煉了對生命的熱情,因為熱鬧對於人來說永遠比孤獨更加能讓人帶來幸福感。孩子們還鍛煉了他們的Self Control,當一幫小孩在一起的時候,你就不能總是去跟人搶、跟人奪、去跟人打。你什麼都去跟人搶、跟人奪,那到最後的結果是這個孩子被其他孩子排除掉了。所以這樣的熱鬧就是需要你去設計的。這些東西在孩子12歲之前比什麼東西都重要。比他學數學一百分、語文一百分、英語一百分要更加的重要。

第五個要素叫作Optimism,就是樂觀。因為一個有樂觀精神的人,他失敗了是很容易恢復的。我們剛才講到的Grit,就是堅毅能力是這個孩子們在最絕望的情況下他能夠反彈的能力。樂觀是對生命有熱情以後,他自然就會很開心很樂觀,這種感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其實對我們來說,家長擁有這些東西比孩子擁有這些東西要更加地重要,因為孩子是看著家長而成長的。

第六個要素叫作Gratitude,中文解釋就是感恩感激。感恩感激有兩個狀態,第一是日常生活中家長們要教會孩子們對所有對自己有幫助的人感恩感激,這包含了最基本的家庭中的感恩感激和孝順。

那第二種感恩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對於周圍的人做的事情感恩。第三個層次的感恩是要讓孩子們學會不抱怨社會,讓孩子懂得這個社會的複雜性,要讓孩子理解這個社會的陰暗面,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地聰明以避免各種各樣對他的傷害。但是在此前提下我們依然要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和這個社會是值得你奮鬥的世界,因為更多的人是因為你做了好事,他一定會做更好的好事,更多人是你給他做好事他也會善待你。我們要教孩子兩個能力,一種是分辨能力,確實要分辨出好人和壞人、好事和壞事,要儘可能離開壞事離開壞人。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要教孩子做好人,做一個誠懇的人,善於去幫助別人、喜歡去幫助別人的人。最後要讓孩子學會的感恩是什麼?讓孩子學會感恩仇人壞人。到我們成人的時候,我們會明白真正對你壞的人是讓你成長的人。

新東方的成長,坦率地說這能做到今天真的是從競爭對手身上學到的東西,遠遠比從我的好朋友身上學到東西要多。因為競爭對手它是想要至於你死地的,所以你要學習。倒過來你會感激這些競爭對手,你看劉邦就得感激項羽,如果沒有項羽怎麼可能會有漢朝帝國呢?

第七個要素叫作Curiosity,就是好奇心。這一點就跟知識結構連在一起了。中國老師最糟糕的是把孩子的好奇心給消滅了,他讓孩子的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

剛才講的七大要素,非常非常地重要。這七大要素中間其實跟素質教育更加相關,而不是學科教育。我們應該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和性格特徵來給他安排素質教育的內容。每個孩子生長出來以後都會有自己的個性特徵,比如說有的人天生外向,有的人天生內向,有的人喜歡運動,有的人是喜歡藝術,各不一樣,這些都是為了增加孩子個性上的豐富性、活躍性和多樣性。

那麼怎麼樣來做孩子素質教育的事情呢?

我認為素質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特別管用。舉個我自己孩子的例子,我兒子在六歲左右的時候,我老婆讓他學鋼琴,他彈了半年我就知道他不是彈鋼琴的料,他不喜歡鋼琴,每次都是非常勉強地坐到鋼琴凳上去,但是我又認為音樂本身對孩子非常重要,因為它培養孩子的樂感,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能力。過了一段時間,我就說那不喜歡鋼琴我們就換個樂器,孩子最主要的應該是能玩音樂,但是也不一定非得玩得那麼好,自己也可以自娛自樂地玩,所以就給他選了薩克斯,他現在已經吹了十年,吹得很開心,現在到了十五六歲了,我說你可以拿著薩克斯風去勾引女孩子了吧?

再舉一個他選運動的例子,他從小對體育運動不是那麼感興趣,尤其害怕碰撞類的體育運動,比如踢足球打籃球。這幾年我看他個子長到了1米80,我說你必須克服身上的弱點,我兒子比較聽我的,所以在去年的時候我讓他開始學打籃球,一開始他不太愛學,我問為什麼呢,他說怕跟人去搶球,還有他覺得現在才學已經沒有用了,學校籃球隊的人打得超級好,他再怎麼學也不可能跟他們去打。我說你別管,你就去學,每個禮拜學兩次,他就在咱們另外一個百學匯中心的籃球課上學,教練也是咱們百學匯中心的外教教練。教練教得比較認真,今年夏天的時候有一個美國人開的籃球夏令營,他有兩個同學要去,那兩個同學都是專業隊的,我馬上說讓他也去,他不願意,我說你別管就跟著去。他學了籃球一年多一點過去了,突然發現這次跟他們學校的球隊在一起打,他也能搶到球了,也敢發生肢體衝突了,有的時候還能投籃投進去了,雖然專業的還沒法打進去,但業餘隊他已經能參加打了,他喜歡上籃球了。

打籃球給他帶來了兩個好處,第一性格變得更開朗了,現在有信心要慢慢打得跟同學一樣好。第二個帶來的好處,是身體的健壯。

這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它能讓孩子個性變得開朗,具備Grit精神,有的時候摔一跤膝蓋都出血了,還不能停下來。還有打籃球跟同學一起玩,Social Intelligence精神也出來了。打籃球增加了對生命的熱愛Zest和Passion也出來了吧?所以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家長要培養出來的,我一直認為,對於孩子來說素質教育比學科教育還要更加重要,這也是新東方為什麼要把百學匯這樣的一個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還有一件事情我希望家長要知道,儘管素質教育很重要,但是我們家長有兩個錯誤不能犯。

第一個,素質教育不是為了考級。我們很多人讓孩子學鋼琴是為了一級一級考上去,當然孩子如果說非常有興趣自己也願意一級一級考上去再好不過,那就說明你培養成功了。但有很多孩子不願意那你就不要強迫他學。素質教育有好多門類,包括我們這個百匯中心有幾十種素質教育課程,你要根據他的個性來做選擇,比如說個性奔放的讓他學學圍棋可以讓他性格沉靜一點、注意力專註一點。個性內向的,即使他喜歡下圍棋你也要讓他參加一個活躍性的運動,比如說打籃球、跆拳道,讓他的個性對沖一下,因為一個人過分內向了不好,過分外向也不好,人的成功實際是既能夠內向又能夠外向的結合。所以需要我們對孩子的素質教育課程進行安排。但是所有的素質教育請記住為了孩子的成長考慮,你不能讓孩子三個月換一個,因為孩子的常性是沒有的。所以這是第二個不能犯的錯誤,一旦選了以後至少其中有一個是要讓他堅持下去的。

他可以有3到4個愛好,這沒有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必須要讓孩子有成就感的,這個成就感怎麼來呢?一個是你要讓孩子堅持訓練,但是要讓他有階段性的成就感,階段性的成就感比如從最開始的父母鼓勵,他畫完的要說好要讚揚,最後再告訴他要更進一步的話會更好一點,還有讓他參加階段性的小型的比賽,想辦法讓他得到一定的名次。國外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我女兒在國外學鋼琴的時候先是小區比賽,總共加起來五六戶人家,每個人都拿一個獎,但是她也很開心。所以這個需要我們家長去設計訓練。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素質教育比學科教育要更加重要,因為素質教育跟我剛才講的七大要素中間的好幾個都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這個是坐在教室里做數學題、語文題完全做不出來的。

最後我再來講一下,如果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話,我們家長要做什麼?

我們都知道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為媽媽跟孩子的親密時間遠大於爸爸。當媽媽確實不容易,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媽媽的個性脾氣、價值觀、知識能力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重要。媽媽們首先要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脾氣,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禮有節,不發脾氣,任何情況下不抱怨、不喧鬧,讓孩子感覺到母親是個心平氣和的人,這對孩子非常重要;

大家應該知道孩子在十歲以前他的行為糾正是相對容易的,十歲以後就會比較難,12歲以後幾乎糾正不過來。

所以第二條是規矩和習慣的培養。比如說我小時候養成的規矩習慣對我一生來說起到比較大的作用。小時候我每天早上起來去上學以前,我母親一定要求我把家裡的地掃乾淨的,所以我就養成了整理家裡的習慣。我到現在為止,我把家裡整理得有條不紊,比我老婆的速度要快很多。我在大學的時候,四年宿舍每次評衛生單位都是我們宿舍,就是我一個人乾的,好習慣養成了我的勤奮習慣。我還有一個好習慣是愛讀書,我母親不認字,但是她從小給我建立了一個職業規劃讓我長大了就當個先生,就是要當老師,所以我母親從小到大不給我買玩具,我媽有一點錢就給我買小人書就是連環漫畫,從我四歲開始給我買到最後我就喜歡讀書了,她每天都要看到我坐在那兒讀書她才開心。

除了前面兩個好習慣以外,孩子到了一定歲數以後早上起來要讓他自己把床給收拾乾淨,千萬不要說我家有保姆你就什麼也別幹了,要自己把床鋪好,房間里的衛生自己來打掃,衣服必須疊好,不能亂七八糟的一扔,早上起來必須問候爸爸好媽媽,晚上幾點鐘必須睡覺,睡覺之前必須讀半小時的書等等,這都是規矩,而且一旦形成規矩你不能破,不能說你高興了孩子就可以不守規矩,不高興了守了規矩也要罵一頓。

比如現在孩子們喜歡玩手機玩遊戲,那也不能不讓他們玩,因為接觸現代技術還是挺重要的,但是要有規矩,比如說我跟我的兒子的規矩就是每個禮拜玩遊戲不能超過兩個小時,你可以兩個小時到禮拜六禮拜天一次玩完,你也可以每天玩半個小時,但是你就只能玩這麼多,否則的話過了就會罰。從小到大他養成習慣就不會反抗。如果說你原來沒有定這個規矩到了十五六歲他什麼都不理你了,你還說不行你必須這樣那樣,那他根本就不會聽你的。如果說孩子養成不勞而獲得習慣,孩子要買這個玩具,爸爸有錢,給你買,媽媽有錢,給你買,要吃肯德基,馬上拎過去吃肯德基是不行的。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如果說過分的堅決不能答應,如果說不過分的,要他付出代價。比如說你的孩子兩三歲,要吃肯德基,好可以,給媽媽把這首歌學會了,我們一起唱,你學會了能唱給媽媽聽,爸爸帶你去吃肯德基,你看培養了她唱歌的愛好,因為孩子學會唱歌跳舞這件事也很重要,他會變得個性奔放,所以這個又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再大點的孩子要個玩具,那把這首詩給我背出來,到孩子年齡長大了,要求就可以更高,因為他要的東西更多。但是我只想用這個例子來講你對孩子要有規矩,有規矩和沒規矩讓成長出來的孩子完全不一樣,這些東西跟他的學習成績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你也不能給設定太有壓力的規矩,比如說這個數學題一百道給我做完,你孩子數學又是水平特別低的,他就崩潰掉了,循序漸進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孩子成長過程中首先你要陪他讀書,其次你要讓他慢慢的學會自己讀書。小時候給他多點繪本教材,講講故事,最好的方式是家長們每天拿出20分鐘左右來給孩子讀故事給孩子講故事。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他是從一歲半開始給孩子讀故事的,讀了兩年,現在孩子要是不聽兩本書的故事是不睡覺的,現在已經開始認字了,因為讀多了,他慢慢就認識了,慢慢可以開始自己讀了,等到孩子5-6歲學字後他就可以開始自己讀了,等到他養成自己閱讀的習慣,你就不用管了。一般孩子到八歲以前養成閱讀習慣就是終身閱讀習慣。而閱讀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是他未來成功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下面我想講的就是孩子是在規矩和鼓勵中間長大的,剛才的規矩我已經說了一點,那麼鼓勵呢?我們剛才講到了,咱們中國很多老師,包括家長把挫折教育理解為是訓斥教育,比如說我們學校的老師,孩子一犯錯就讓他站起來示眾、不許動,在所有孩子前面羞辱這個孩子。這樣的教育是會把孩子的內心弄得極其脆弱,他的情緒會走向極端。他儘管不敢反抗你,但他會變得脾氣暴躁或變得非常懦弱。不管是脾氣暴的還是懦弱最後都會使孩子走向不正常的人生。我們就明白了,天天這樣的打罵啊訓啊這種事不管用的,你的孩子成績不好打一頓訓一頓完了完全不管用,只會增加孩子最後出問題的概率。那有的家長就說那我該怎麼辦呢?鼓勵。那什麼叫鼓勵呢?大家要明白,孩子們有任何問題你是不能以打罵為主的,不能以發脾氣為主,不能以給孩子下定論為主。我覺得當家長其實不難,難就難在你並不知道那幾條簡單的原則並且堅持那幾條簡單的原則去做。

還有一個重要的做法,就是要保持跟孩子的順暢溝通,孩子有的時候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家長高高在上,他怕你。第二個是每次他的交流你都是給他駁回去。第三他覺得他跟你交流你會懲罰他。有的時候你正經的找他談話,他是不會跟你說的。所以你看我跟我兒子交往特別簡單,晚上帶他出去吃宵夜,只要他心情放鬆,我就開始跟他聊學校的事情、同學的事情,他就願意說。早上呢,儘管他的學校離家裡只有十分鐘,但是我都願意自己親自開車送他上學,路上十分鐘也可以聊不少事情是吧?到了節假日的時候安排一些相對輕鬆的旅遊,在路上坐在汽車裡,坐在飛機上,坐在外面的草坪上,在旅遊點時候有事沒事跟孩子聊聊孩子就什麼都願意跟你說。

帶孩子是一件蠻辛苦的事情,但是你如果看著孩子健康成長是一件蠻幸福的事情。如果說你前面幾年孩子成長,你不費力氣把事情做對的話,你後面是苦一輩子,如果你前面時間把事情做對了後面絕對就是幸福一輩子。我身邊的這種家長就是兩類人,一類人從小把孩子帶得特別好而且孩子從上中學開始基本上就不用家長管,一直到上大學所有一切都是正常,家長幸福享受生活。有的家長就是到十七八歲管孩子管得半死不活,最後即使上了大學或者沒上大學出國一路就是除了花錢除了惹事就不幹別的了,那家長就一輩子痛苦,一輩子辛苦,所以你想當哪類家長其實是你自己的選擇。

由於時間關係我今天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謝謝各位朋友,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學匯 的精彩文章:

最高境界的炫富,不是愛馬仕,不是勞力士,而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TAG:百學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