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以及澠池之會兩件大功,深得趙王的器重,從一個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戰功赫赫的大將廉頗之上。因此,廉頗感到不滿和羞辱,於是有了之後「負荊請罪」的故事。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藺相如雕像

公元前283年,因為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國知道後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因為擔心把玉璧給了秦國後對方賴賬不給城池,不給秦國又怕對方撕毀合約直接攻打,所以出使秦國的使臣非常關鍵,最後由宦者令舍人藺相如擔任。藺相如到了秦國,給秦昭王獻上和氏璧後,見他準備賴賬,就騙回玉璧威脅要撞碎它讓秦王顧忌,然後又要求他得到玉璧必須先齋戒五天。期間,藺相如派人帶著和氏璧偷偷送回趙國。五天後,他又去面見秦王,與他說明情況表示願意赴死,最後秦王無奈放其回國。藺相如回國後被封為上大夫。

之後,秦國幾次攻打趙國,在279年因為向集中力量打楚國,就約見趙惠文王來和談。於是,藺相如跟隨趙王前往。見面雙方飲酒,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下。而秦國的史官當場記載的是秦王命令趙王彈。見此,藺相如請秦王擊缶,秦王不肯,他又威脅讓自己的血濺在他身上。秦王不開心只好擊了下缶。藺相如就讓趙國史官記載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大臣讓趙國獻上十五座城池,藺相如讓秦國獻上都城咸陽。直到結束,秦國都不敢下手。會面結束,回到趙國,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負荊請罪現在的意思跟古代相同嗎

負荊請罪現在的意思是向人賠禮道歉。負在古代中的意思是背著,荊是指荊條,古時中的荊條是用來鞭笞犯人的工具。每打一下都能讓人疼痛萬分。負荊請罪就是背著荊條給人賠罪,賠罪的人願意讓別人來抽打他,是非常有誠意的非常鄭重的一種道歉方式。負荊請罪現在的意思和古代的意思相差不大,都表示真心實意地認錯。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負荊請罪圖片

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出自戰國七雄中趙國廉頗與藺相如的典故。廉頗是趙國赫赫有名的將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藺相如因為在與秦王的見面會上維護了趙王的尊嚴被封為上卿。上卿相當於宰相,級別比廉頗的官職更高。廉頗非常不服氣非常不甘心,他向眾人表示一定要好好教訓藺相如一頓。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後,故意躲著廉頗,就連在街上遇到,他都會讓車夫調頭避免讓廉頗看見他。

人人都以為藺相如懼怕了廉頗,就連藺相如自己的門客也這麼認為。藺相如對他的門客說,他都敢讓秦王沒面子,哪裡會害怕廉頗這個趙國將軍。藺相如又說,秦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可是秦國現在卻沒有對趙國動手,這是因為趙國有他和廉頗在。如果藺廉真得鬧了起來,想必再過不久,趙國百姓就要陷入戰亂之中。

廉頗知曉了藺相如的話,見藺相如將國家的利益凌駕於自己的個人利益上,頓生慚愧。廉頗脫下了自己引以為豪的戰袍,背上荊條上門請罪。後人從這個典故提煉出負荊請罪這個詞語。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是戰國時期藺相如與廉頗之間發生的歷史故事,除了這兩個主人公,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他倆效命的君王趙惠文王。他出生於公元前308年,年僅十歲就繼位稱帝,前266年駕崩。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趙惠文王

當時已經是戰國的末期,秦國早已強大,具備攻打其他六國統一天下的野心和實力。他的父親是上一任趙國君主趙武靈王,他也是一位明君,實行「胡服騎射」硬生生把弱小的趙國的軍事力量提升了不止一個水平。而等到趙惠文王繼位,趙國已經實力不弱,加上有趙奢、廉頗、藺相如、李牧等著名的文臣武將的輔佐,所以他在位時,聯合他國討伐齊國,使趙國國力大增,阻止了秦國向西的擴張,秦國有差不多十年不敢對趙國動武。

而在負荊請罪的故事,或者說是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惠文王雖然描寫不多,但也有幾處可以看出他一代明君的形象特點。

比如,賞罰分明。無論是廉頗還是藺相如,一旦立下功勞趙惠文王就為進行相應的賞賜。廉頗大破齊國,就封他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就封他為上大夫,之後完成澠池之會,就升為上卿。趙惠文王也知道懲罰有錯之人,這從推薦藺相如的宦者令繆賢說的話里可知,他曾經想要背趙投燕,後來聽從藺相如的勸阻,向趙王「肉袒負斧質請罪」,而趙王也赦免了他。

比如,知人善用。廉頗是一代名將,於是就由他率領趙國的軍隊。藺相如雖然只是一個官員的家臣,但智勇雙全,口才也佳,所以就命他出使秦國。

負荊請罪的背景是怎樣的

負荊請罪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趙國。在戰國七雄當中,以秦國和齊國最強,而趙國的實力在剩下的五國中也算是中流。但是就地理位置而言,趙國是軍家必爭之地,東西南北分別是齊、秦、魏國和匈奴。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趙國地圖

齊國之前實力不強,但是趙武靈王在位時實行「胡服騎射」政策,士兵從穿戰服改為了胡服,軍隊的主力也從步兵改為了騎兵,因此實力大增。到了公元前284年,齊國因為吞併宋國而實力大增,遭到了其他國家的反對。於是,秦、燕、趙、魏、韓這五個國家聯合起來,拜樂毅為將,統一率軍指揮,最後大破齊國。齊國至此遭到沉重打擊,開始衰敗。而趙國至此一躍成為東方六國中最強的國家。廉頗也正是因為在伐齊戰爭中履立戰功而被封為上卿。

雖然趙國和秦國本來是同一祖先,但趙國擋在了秦國向東擴張的路線上,是它最大的阻礙。趙國實力一步步強大,越來越威脅秦國的地位,成為它未來爭霸的潛在對手之一。因此,秦國開始尋找機會攻打趙國來削弱它的國力。但是當時趙國名將輩出,有趙奢、廉頗、李牧等,所以秦國的幾次攻打都以失敗告終。

除了明面上的軍事行動,秦國對趙國也不斷實行著外交攻勢,靠陰謀來打擊對方。藺相如在場的完璧歸趙與澠池之會就都是秦國對趙國的外交陰謀。因為藺相如成功破壞了秦國的陰謀,保全了趙國和大王的顏面,因此後來被封為上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點意思 的精彩文章:

崇禎皇帝為什麼失敗
秦始皇修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太白金星與太上老君有何區別
鐵面無私包拯的父母分別是誰

TAG:歷史有點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