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到的是什麼?其實無非是這四個字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到的是什麼?其實無非是這四個字

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至於說,釋迦牟尼當初到底悟到了什麼,說來也簡單,無非是四個字:苦、集、滅、道。

這四個字,便是佛家所謂的「四聖諦」,是最最基本的佛法、佛理,如果了悟不到四聖諦的真義,佛經讀得再多、念佛念得再多,也是白搭。

佛經

四聖諦,梵文Catvāri-āriya-satyāni的意譯,分開來講,也就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了解佛教史的人都知道,世尊釋迦牟尼還未出家的時候,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本來在宮裡整天無憂無慮的,好像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一樣。但是,幾次出遊,讓釋迦牟尼意識到,生、老、病、死都是苦,而且,有情眾生都免不了這些苦,包括自己。

於是,釋迦牟尼就想,這些苦是怎麼來的呢?怎麼做才能消除這些苦呢?除了自己親眼見到的生、老、病、死之苦,是否還有其他的苦呢?

終於有一天,世尊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想明白了。想明白之後,世尊就把自己悟到的東西告訴最初追隨自己出家的幾個人,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苦、集、滅、道。

壁畫中的說法圖

苦諦,梵文Dukkha-sacca,sacca有「真」之意,合起來即苦的真諦。苦,有四苦、七苦、八苦的說法,四苦即生、老、病、死,七苦則還包括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八苦則須再加上所有這些苦的原因——五陰盛(五陰即五蘊)。這些都是人生的苦,而且是人生必不可免、必定會經歷的。

集諦,梵文Samudaya-sacca,簡而言之,就是說,上面那種種苦是怎麼來的。集者,招聚也,有苦所緣之因,而有苦之果,而驅動這一切的,便是佛家所謂的「業力」。簡單地講,一件事想不開,一直想不開,最後變得心情無比鬱悶,便是由招聚而得苦果。

滅諦,梵文Nirodha-sacca,即苦之滅。大家都知道,苦是不好的,沒有人想要苦,所以要想辦法讓這些苦「斷滅」,而苦的「斷滅」,便是此一諦的旨趣。或者說,苦是會一直糾纏著有情眾生的,所以,另一層意思便是說,修行需要離苦方為正道。

道諦,梵文Magga-sacca,即離苦之方法。既然前三諦已經論述清楚,苦是不好的,需要斷滅,那麼,就需要尋找方法來實現這個目標,這些方法,就是此一諦討論的,道者,即離苦之道。道,一般為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的意思,是指不偏不倚,與「邪」相對。

這四聖諦,簡而言之,便是世尊最初說法時所講:有情皆苦,要離苦得樂,所以要找到離苦得樂的方法,使苦斷滅。

夢幻泡影

有漏君認識的很多人都以為,佛教無非是拜拜佛菩薩、念念經、敲敲木魚,非也,看這最基本的四聖諦,雖然道理淺顯,但邏輯、體系架構都十分嚴密,絕對不簡單。

據《長阿含經》的記載,佛陀悟道之後,最初為大眾講經說法的主要內容,就是這四字真言,苦、集、滅、道。看似只有四字,但其實背後所指,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要想完全想明白,也得下一番功夫。

說句拗口的話,想離苦得樂,必須得吃得起苦!

行走的僧人

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都說出家人「四大皆空」,空的難道不是酒色財氣嗎?
寺廟的香火要旺,全靠這兩尊佛菩薩組成的「黃金搭檔」
寺廟裡的四大天王保佑風調雨順,可怎麼長得凶神惡煞的?
佛、佛陀、佛祖、如來佛,這些「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這部經書,被很多和尚輕視,但其實卻是佛學的根基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