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秒鐘看懂你藏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一秒鐘看懂你藏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GIF/5K

1、喝普洱的技巧

品評普洱茶應注重三個問題:

一、合理利用舌頭;

二、把握好茶湯的「評味溫度」;

三、評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體的味覺器官——舌頭,各部分的味蕾同對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舌尖主要品評茶葉的「甜味」;舌的兩側前端主要評定茶的醇和度;舌兩側的後端主要評判普洱茶是否「發酸」;舌心(中心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澀味」;舌根則重點體會普洱茶的「苦味」。由於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品評普洱茶時,茶湯入口後,應在舌頭上循環滾動,充分感受各種滋味物質的狀況,這樣,才能正確的,較全面的辨別普洱茶的滋味。

品評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較適合評味。茶湯太燙,味覺受高溫刺激而麻木,影響正常評味;茶湯溫度過低,一是低溫滋味由可能的協調而到不協調,影響評定的準確性。

品評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強烈刺激味覺的食物,如辣椒、蔥蒜、煙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覺和嗅覺的靈敏度。

2、怎樣看葉底

浸泡後的茶葉(葉底),能真實反映茶葉的真實品質。

評定葉底一是靠嗅覺辨別香氣,二是靠眼睛判別底的老嫩、勻整度、色澤和開展與否,同時還觀察有無其它雜物摻入。

其方法是將沖泡過的茶葉倒入專用的葉底盤(也可以是杯蓋等平面物體)里,倒的時候要注重把細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的茶葉倒乾淨。注重拌勻、鋪開、撳平,觀察茶葉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勻整潔、色澤狀況、撳按葉底感覺茶葉的軟硬等。

3、怎樣看生茶湯色

普洱生茶常見湯色有:

綠艷:翠綠而微黃,清亮鮮艷,淺綠鮮亮的茶湯。春茶常見湯色。這類茶品,隨著生茶不斷陳化,茶湯綠艷消失,逐漸演變為杏黃明亮的湯色。

黃綠:是綠中微黃的湯色,是中高檔曬青毛茶的湯色。「黃綠」色的茶湯,多出現在春茶中,加工時揉捻,乾燥及時才能有此湯色。

綠黃:綠少黃多的湯色,類似「淺黃色」。清明至穀雨期間的曬青毛茶常顯此湯色,常伴有「青草氣」或「水悶味」。

淺黃:湯色黃而淺,又稱:「淡黃色」,是物質欠豐富的低檔曬青毛茶的湯色。

橙黃:茶湯黃中微帶紅色,似橙色或桔黃色。新茶有此湯色多為茶青鮮葉裂變、殺青溫度偏低的表現,常伴有「紅茶香」或「生澀氣」。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顯此湯色,但亮度高。

深黃:湯色暗黃,深而無光。新茶有此湯色多為幾天的茶青合併加工或揉捻葉長時間得不到乾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湯色,但老茶黃湯者,亮度一定很好。

紅湯:老茶顯出紅湯,必是晶瑩剔透的,屬不可多得的好茶。

4、怎樣看熟茶湯色

普洱熟茶常見湯色有:

紅艷:湯紅艷、欠亮。是熟茶發酵程度較輕的表現。觀察葉底,多呈暗紅透青綠,滋味往往較苦澀。

紅亮:茶葉湯色不甚濃,紅而透明有光澤。稱「紅亮」,光澤微弱的,稱紅明。觀察葉底,多呈暗紅微黃,滋味較「釅」。

紅濃:湯色紅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觀察葉底,多呈紅褐柔軟,滋味較醇和。

紅褐:湯色紅濃,紅中透紫黑,勻而亮,有鮮活感。觀察葉底,多呈褐色欠柔軟,滋味較醇和。

褐色:茶湯黑中秀紫,紅而亮,有鮮活感。觀察葉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較醇和。

黑褐:茶湯呈暗黑色,有鮮活感。觀察葉底,色多呈黑褐質硬,滋味較醇和。

黃白:茶湯微黃,幾乎接近無色。觀察葉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條」,滋味平淡,是發酵過度,已經「燒心」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茶性」

1、普洱茶茶性暖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喝一點普洱茶對調血理胃是有好處的。

2、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藥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3、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陳韻十足,妙味非其他茶品能比。

4、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GIF/97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劉強東:虎口奪食搞金融!網友:東哥,喝了奶茶啥都敢說!
這樣泡茶,越來越好喝!
《茶杯頭大冒險》媒體評價出爐 高分的復古動畫遊戲佳作
《茶杯頭》Steam已正式發售 快速獲「好評如潮」
今年中秋,有茶,有愛,有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