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右軍臨池今尚墨 襄陽拜石古有圖

右軍臨池今尚墨 襄陽拜石古有圖

右軍臨池今尚墨

襄陽拜石古有圖

金城金文七言聯,拍品見2017年10月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保利香港2017年秋季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預展。題款:奇吾仁兄正之,吳興金城。鈐印:金城印信、鞏伯。無年款。

拍賣公司釋文「右軍臨池今尚里,襄陽拜石古有圖」有誤,所以有人識讀為:「右軍臨池今尚墨;襄陽拜石古有圖。」

上聯的「右軍」是指王羲之,講的是王羲之臨池學書,墨跡把一池水染黑了。「右軍臨池今尚墨」應該寫為尚「黑」才對,但「黑」是平聲,所以撰聯者寫作「墨」。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據說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後再把衣帛放在染缸里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於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為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為「草聖」。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他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裡學習寫字,用池裡的水磨墨,用池子里的水涮筆,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裡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為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迹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並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里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迹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並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後人之所以趕不上他,並不是後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後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

常見「南宮」對「右軍」,而「襄陽」對「右軍」,也有別趣。「襄陽」、「南宮」是指米芾(芾:韍,韋皮所制,用以蔽膝。草木茂盛貌),下聯講的是米顛拜石的故事。

《宋史?米芾傳》記載:「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米芾(1051—1107)宋襄陽人,字元章,號海岳外史,又號鹿門居士,世稱米襄陽。倜儻不羈,世又稱米顛。為文奇險,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亦自成一家。愛金石古器,尤愛奇山,世有元章拜石之語。官至禮部員外郎,世又稱米南宮。著有寶晉英光集、書史、畫史、硯史等書。米芾在知無為縣時,聽說濡須河岸有一塊奇怪石頭,形狀玲瓏剔透而又古拙奇醜,與周圍岩石大不相同,人們都不知哪裡來的,感到神奇而不敢動它。米芾匆忙趕去觀賞,一見大喜,具衣冠焚香拜揖,口中聲聲稱奇石為兄。左右看了,覺得這位官老爺十分可笑。米芾又命役夫,將石頭抬回府內,布置庭院中,朝夕觀賞。米顛嗜石成癖,這就是著名的「米芾拜石」的典故。

後世畫家根據這個典故繪製了許多佳作,較有名的有明代畫家吳偉的《人物圖卷?米顛拜石》(今藏上海博物館),清代畫家任熊的《拜石圖》(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國畫大師張大千以山水名世,兼精人物花鳥。他的《米顛拜石圖》也是這一題材繪畫中可圈可點的佳作。

昨天又到浙江松陽碧雲天茶莊。與少林寺武術教練應先生茶敘。應先生對萬雲廬生普的讚美溢於言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我篆 的精彩文章:

如槃之花出我戶 有鳴其鹿游於塬
十風五雨歲則有 左圖右史身其康
活人術擅靈樞學 愛我箴鑴藥石銘
出車入魚既安晏 左龍右虎辟不祥
陸德明廣求經典 許叔重博採通人

TAG:最美我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