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獨家專訪 人類簡史作者:資本主義未來將出現新形式,中國是歷史上最包容的國家

獨家專訪 人類簡史作者:資本主義未來將出現新形式,中國是歷史上最包容的國家

「我寫《未來簡史》並不是為了預測未來,我認為預測未來是不可能的。它的作用是警示人們,提醒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會帶來的危險。」尤瓦爾認為,人工智慧本身是中立的,它不會強迫你,選擇權仍然在人類手裡。

尤瓦爾·赫拉利,是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人類簡史》及《未來簡史》的作者,他的著作一經問世便在全世界引起轟動。《人類簡史》分析了人類如何掌控世界,並成為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物種;而《未來簡史》則放眼未來,探討在計算機、生物工程等技術更為發達的明天,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

在7月8日的造就未來大會上,造就特約記者對尤瓦爾先生進行了一場專訪。除了他在兩本著作中提出的概念和設想,尤瓦爾還談及不少讓人驚喜連連的話題,比如冥想、科幻電影,以及他對中國的看法。

以下文字為經編輯過的訪談實錄,略有刪減。(關於尤瓦爾·赫拉利在造就未來大會上的精彩演講和辯論,您可在本號近期已發布的文章和視頻中查看,歡迎關注。)

造就:您在書中經常用到虛構這個詞,尤其是在《人類簡史》中。在您看來,虛構和創造之間有什麼區別?

尤瓦爾:二者有複雜的聯繫。首先,我們有許多虛構的故事,如《聖經》。縱觀歷史,人們通過這些虛構的故事,為政治和社會經濟體系提供合理性。但同時也創造出了實體的物質,以控制世界,掌控生活。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不僅虛構故事,同時也創造實實在在的事物。最初是修築建築、建立城市之類的創造。而如今,我們具備了創造生命的能力。

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還在想像著神如何創造生命,如今我們卻已經擁有了這種能力。我們不是所謂的神,如今卻可以創造生命。

情感的價值

造就:在《未來簡史》中,您多次談及自由、幸福,以及人文主義。我認為您很少談論愛和情感,似乎您並不相信情感的作用,您認為情感在未來沒有價值嗎?

尤瓦爾:不,情感對人類非常有價值,只是我不覺得人類的情感會像科幻電影中描繪的那樣強大。影片經常將人類的情感神化,情感彷彿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力量,只有人類獨有,而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將永遠無法理解。

比如,在許多科幻電影中,當機器人和人類對抗時,無論機器人多麼強大,最終都會被人類打敗,就是因為人類有情感而機器人沒有。但我認為這其實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情感、愛情沒有任何神秘可言,它只是生理反應的結果。

電腦已經可以解釋很多發生在我們身體上的現象,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電腦將無法理解情感。如今,電腦診斷疾病比人類醫生更為精確,它診斷腫瘤的精確度甚至超過人類醫生。因此,它們完全有可能理解人的情感。

未來,你也許不再需要向親朋好友尋求感情建議,你也不再需要問自己的內心;你也許會求助於騰訊、百度或亞馬遜,因為它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它們會給你關於情感的建議。

造就:您在書中提到,現代是由資本主義和技術堆砌的,您認為科技將繼續引導我們走向未來,那麼未來的資本主義會怎樣?它會和科技繼續相互作用,推動社會的發展嗎?

尤瓦爾:是的,它將出現新的形式,但仍將繼續推動社會發展。本質上,資本主義基於一個認同,即將經濟增長作為頭等大事。

可以說,這是當今世界普遍認同的,這無關你的信仰、國籍、政體……每個人都認同經濟增長是最重要的事情,它是所有其他成果的基礎。

我並不是說,它就是真理,它只是取得了非常廣泛的認同,遍及世界各地。我們可以感受到,經濟的地位日益提高,經濟增長依賴於技術進步。從長遠來看,科技是唯一可以確保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如果科技不發展,經濟規模就很難增長。

同時,技術需要資本主義,因為開發新技術需要大量資本。新技術可不是靈光一閃就能發現的,它需要專業的助理和實驗室、昂貴的材料、大型設備等等,這些都需要資本來支持,需要從政府或私營企業獲得投資。而他們投資的原因,則是相信新的技術能帶來更大的利潤或經濟增長。

造就:人類社會的本質是什麼?顯然,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在不斷地改變,從部落到城市,從分散到互聯網的聚合,從未停止。那麼,未來組織形式會有什麼顛覆性的變化嗎?您能設想一下將來人類社會的形式嗎?

尤瓦爾:人類社會在幾百年來不斷改變,它還會繼續變化。本質上,這就如同鳥群,鳥群中不斷有新的因素出現,但它們的群落卻非常穩定。例如火烈鳥,數百萬年來以同樣的方式溝通交流,以幾十隻鳥的小型群居形式生活,這也是人類在10萬年前的生活形式。

那時,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小小的部落中,每個人都彼此了解。但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巨大的都市裡,作為國家和貿易網路的一份子,我們都不了解其他99%的人,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群落。

在一個實體群落中,你應當熟悉其他人,了解他們的性格、經歷,能夠判斷他們是否可靠等等。但在未來那個想像的群落中,你甚至會見不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這類群落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但成員間的了解卻越來越少。

教育的未來

造就:接下來,我們想談談教育。人類的勞動力正在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我們想知道,未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尤瓦爾: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很遺憾,我還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事實上,沒有人知道20或30年後,就業市場將會是什麼樣。

縱觀歷史,這種情況很罕見,我們對30年後人們靠什麼謀生竟沒有任何線索,如今人們在學校學的大部分知識可能和他們在30或40歲所做的工作沒有任何關係,但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目前的教育。

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教學不應局限於某一個特定的技能,例如編寫計算機代碼,這可能在30年後由計算機系統運算編寫;我們也不應該提供太多知識,因為如今的孩子已經被知識海洋淹沒了,他們不需要從學校獲得更多的知識,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區分不同知識的重要性,需要在一生中不斷學習,不斷改變。

傳統觀念上,理想人生被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即在你年輕時,你應當學習,習得技能,獲取知識,以建立你的職業規劃並塑造人格。到了第二步,主要是通過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成為一個專業人才,如記者、教師等等。

但到21世紀,這種觀念就很陳舊了,因為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你十幾歲時學到的知識和你四十歲所做的事將毫無聯繫。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不斷學習、不斷改變、不斷地重塑自己。這種改變甚至要持續到你40或50歲。

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大多數人到了一定年齡後就會厭倦改變,改變會造成很多的壓力,所以不斷改變的人生意味著你的壓力將會非常大,比今天的人們壓力更大。

此外,我們應該教育年輕人保持心理平衡。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和生活的壓力,他們將需要保持心理平衡,比如我每天會花兩小時來冥想,做禪修,我認為這是必要的。

我堅信,用這兩個小時來調整心態,磨練專註能力,比利用這個時間來讀本書或看份報紙更有價值。

我不需要更多的知識,我更需要心理平衡。但糟糕的是,我們現今的教育制度,仍然繼承了19世紀、20世紀的教育模式,過去的教育以為人們提供知識為目的,教會人們專業技能,以便以後謀生。

但我們需要認識到,如今人們不需要太多知識,也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他們需要的是不斷適應改變的能力,在一生中不斷改變。

造就:您剛才提到冥想,這是怎樣的過程?您是怎麼做的?能說說更多細節嗎?

尤瓦爾:好的,我來介紹下,這是我在攻讀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時選修的冥想課程。世上有許多冥想的方式,我學到的冥想被稱為內觀。具體方法是將注意力集中到現實中的一點上,而不是腦中的胡思亂想。練習方法也非常簡單,就是留意你的呼吸,不需要刻意控制它,而只需要去感受呼氣、吸氣的過程。

聽起來,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但真正這樣做時,我才意識到我堅持不到10秒,因為大腦總是不自覺地遐想、回憶或是提醒我可能忘記做的事。所以,可以將注意力集中於現實的一點,不做任何控制並停止一切遐想,這對於常人而言絕非易事。

通過這樣非常基本的訓練,可以讓你去關注你的身體。一旦你可以這樣做了,你就可以去探尋自己深層的心理,找尋平衡,並更好更專註地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

這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對我來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發現。

造就:我們知道大數據時代已經來了,您是人類學者也是歷史學家,是否有許多像您一樣的學者將大數據作為一種學術方法來研究哲學、文學和歷史呢?或者他們只是堅持自己的傳統研究方法?

尤瓦爾:我認為這需要組合研究,因為大數據正在改變世界。但是對於許多與大數據有關的哲學、社會和政治問題,雖然有眾多從事開發大數據演算法和系統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他們卻並沒有這方面的學術背景。

通常情況下,他們並不會研究大數據與社會、哲學、政治的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將哲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引入大數據的領域,需要讓他們了解大數據。

當然,我並不是主張每一位藝術家、哲學家都應該去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但是,他們不應該故步自封。人文學科的專家往往抵觸新技術,但他們應該走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去了解一些計算機、演算法、大數據的發展。

之後,他們就能夠將其擅長的哲學、歷史、藝術領域的理解與大數據結合進來,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大數據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人類的選擇權

造就:《未來簡史》書中有一個觀點是預測不一定會成真。那麼,您覺得,人們會如何看待您的觀點和預言?

尤瓦爾:我寫《未來簡史》並不是為了預測未來,我認為預測未來是不可能的,沒有人知道世界在40或50年後將是什麼樣子。

它的作用可以說是警示人們,提醒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會帶來的危險,我希望人們可以提早意識到它們的危險性,並預先採取行動來防止它們發生。

我們需要認識到,技術具有不確定性,我們無法阻止技術的進步。但對於新技術會締造怎樣的社會,我們總是有不同的觀點。

回顧20世紀,你會發現,同樣的蒸汽發動機技術、汽車技術、電力技術、廣播技術,可以在20世紀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甚至法西斯社會。這不是單選題,相同的技術可以帶來不同的結果,21世紀依然如此。

例如人工智慧,可以用來建立一個極端的獨裁政權,將所有的權利、信息、財富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精英團體,但是你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技術來造福大眾。因此,人工智慧本身是中立的,它不會強迫你,選擇權仍然在人類手裡。

造就:您的《未來簡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我們從互聯網上收集到一些讀者的問題,大多關於未來,他們認為如果他們或他們的後代成為您所說的「無用的人」,這將是很可怕的事情,那麼該怎樣避免那種結果呢?

尤瓦爾:對於無用的人,我是從經濟角度得出的結論,不是從他們母親或丈夫、孩子的角度來看的。但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這顯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人將會沒有任何工作,沒有任何謀生技能,他們無法在任何領域勝過電腦或機器人。

從長遠來看,我不認為我們可以與機器人和電腦在就業市場競爭;也許我們也不願意,因為許多工作是無趣的。比如,做一個紡織工人或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並不是很有趣,那麼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取代了計程車司機,這並不是壞事。

但問題是,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的利潤往往會流向那些少數的億萬富翁群體,那些因此失業的計程車司機同樣需要保障。

如果我們能開創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使得財富分配到每一個人,那麼,因此造成的失業就不一定是壞事。

如此一來,人們就可以去追求更高遠的理想。

協作的力量

造就:您看過最近的電影《異形:契約》嗎?您有什麼感想嗎?電影中的生化人大衛就體現了人工智慧會有多麼恐怖。

尤瓦爾:是的,看過。《異形:契約》主要是關於創造,除了談到生物創造,它也關注進化的力量,但我認為它忽略了人類集體的力量。在這部影片中,異形比任何人類甚至人類整體都要更強大,但是它卻不能進行獨立創造。

在電影中,我不認為異形能彼此溝通或是合作。它們無法製造任何工具,它們沒有武器,完全依賴人類的技術。例如太空旅行,它們必須利用人類製造的飛船,因為它們不能合作,而人類卻可以大規模協作完成項目。

所以我認為,異形其實遠不如人類。但人工智慧可能在合作方面優於人類,因為比起創建一個人與人的合作網路,創建一個協作的計算機網路更為容易。

要使眾多人類一起協作,你需要虛構故事、神話、意識形態、宗教,需要說服數百萬人去相信你虛構的故事,然後才可以組織協作,而且有時候這種協作還並不順利。

反觀人工智慧,他們可以輕易地連接到一個網路中。說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汽車,對人類司機而言,他們是個體,每輛車作為一個獨立單元行駛在路上,當兩輛車想走同一個道時,他們需要互相傳達信息,例如開指示燈或閃車燈,一旦他們錯過或者忽略了信息,就會引起車禍。

但如果是自動駕駛汽車,就可以連接起路上所有的車輛,使它們本身成為一個系統,它們不需要使用車燈或信號來交流,它們是一體的,兩輛車相撞的幾率也是非常小的。

造就:您經常來中國進行考察,為什麼您對中國如此感興趣呢?你怎麼看待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國對當今和未來的世界意味著什麼?

尤瓦爾:我主要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來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毫無疑問,中國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不僅在經濟上,同樣在政治和文化上,中國具有影響世界的潛能。

相對於歷史上的其他文明,中國文明更擅長於組織大規模協作。

基本上,中國是幾千年來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同時包容如此多的民族、文化、地理、氣候特徵的國家,平衡不同的需求,融合眾多地區的觀念,而這正是全人類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在21世紀做到的。

如今,所有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都是全球性的問題:全球變暖、全球的不平等,以及顛覆性技術的湧現,如人工智慧。

對於這些問題,沒有一個國家能獨當一面,這需要世界各國之間良好的合作,我認為中國會在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因為它有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成功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歷程 的精彩文章:

假如動物進化出輪子……為什麼動物沒進化出輪子?
微生物:單挑?群毆!
老外親嘗VR瀕死體驗:我好像把身體拋到腦後了
現代醫學的屬性:科學、人文與社會
兩種「地方性知識」 —兼評吉爾茲和勞斯的觀

TAG:科學的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