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南極冰川兩年「大崩」兩次,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

南極冰川兩年「大崩」兩次,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

南極冰川近日再次發生大崩解,面積達266平方公里,比三個香港島的面積還要大。這是兩年來南極第二次冰川大崩解。衛星圖片顯示,南極派恩艾蘭灣冰川發生大崩解,向阿蒙森海內裂出長方形浮冰,其後逐漸碎裂。

此次冰川崩解與7月改變南極洲版圖的拉森C冰架冰崩事件有無關聯?南極冰川緣何頻發崩解現象?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1

南極海冰面積大規模減小

「7月份的大冰山脫離拉森C冰架,是南極冰架系統的一種自然行為,因為冰蓋—冰架系統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此次冰川大崩解應該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海洋和大氣雙重作用所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極地氣象研究室副主任丁明虎向記者表示。

丁明虎說,與北極相比,南極洲地形更為封閉,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其海冰面積仍呈增長趨勢。但這種平衡似乎在2017年1月被打破,其海冰面積大規模減小,特別是阿蒙森海—別林思高晉海區,整片海域幾乎無冰覆蓋。缺少了海冰的阻擋,西南極冰蓋和冰架流速增加,更快地流入海洋。同時,由於海洋開闊水域增加,海洋吸熱能力增強,海表面氣溫升高,使得該處的低壓系統發展更快更強,冰架表面融水增多。

2

冰架崩解事件會越來越頻繁

數據顯示,幾十年來,南極半島以北的其他約10個其他冰架已經相繼崩塌消失或大幅度退縮。

「目前尚不能說是常態還是異常,因為觀測時間太短,只能猜測。我傾向認為此次事件是異常的,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聯。」相關專家認為,正因如此,持續遙感監測工作很重要,對連續過程的監測有助於理解冰架動力學。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由於冰架原本就漂浮在海洋里,崩解產生的大冰山進入海洋後並不會引起海平面上升。然而,冰山崩解使得冰架對陸地冰川的頂托力下降,將引起陸地冰川加速流向海洋,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氣候學雜誌》上的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南極海岸地區在過去幾十年持續增溫。

9月27日,專家在澳大利亞霍巴特舉行的國際冰圖工作組會議上公布新數據:今年3月南極海冰最小面積下降至207.5萬平方公里,9月12日南極海冰最大面積為1801.3萬平方公里。每年南極海冰最大值出現在9月,最小值出現在2至3月,今年的兩項數據均打破1979年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

「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全球還會不斷增溫,極地海冰勢必持續減少,冰架崩解事件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丁明虎說。

3

冰架下生態系統研究成熱點

今年7月脫離拉森C冰架的大冰山向威德爾海漂移,被冰遮蔽了12萬年之久、面積達5800平方公里的海底露了出來。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9月26日報道,這起冰山崩解事件促使英國南極考察處(BAS)提出了一項快速行動方案——由BAS生物多樣性資深科學家卡特琳·林瑟領導,在2018年初派遣一艘科考船。目前英國的一個撥款委員會正在考慮這一方案。韓國研究人員也在考慮是否對一項前往南設得蘭群島的任務進行調整。

如果BAS的方案取得成功,那將是海洋生物學家首次在冰裂後如此之快地考察這樣一個生態系統。

與拉森C鄰近的冰架區域——拉森A和拉森B區域分別在1995年和2002年發生崩解。但幾年後這處海域的海冰才消失,生物學家才能安全到那裡考察。研究小組在拉森A和拉森B的冰裂暴露區域對數以百計的物種進行了採樣,並且發現了一個獨特生態系統的跡象。該生態系統含有的深海物種超過南極大陸架其他任何地區。但其他物種已經開始遷入,包括海鞘、磷蝦和小鬚鯨。正因為如此,要看到冰架下生態系統的樣子,在改變發生前到達拉森C暴露區域至關重要。

談及研究的意義,位於德國不來梅港的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海洋生態學家朱莉安·古特說:「我想不出地球上任何生態系統的環境條件能發生比這更劇烈的變化。

註: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王小龍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200公斤德國「戰車」挑戰3000公里「最艱苦」太陽能汽車賽道,不服不行
柔性機器人真的會有嗎?剛剛出爐的《科學發展報告》說:有戲
2287名黨的十九大代表全部選出
袁隆平「海水稻」試種成功,畝產620公斤!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今日開通,完成洲際視頻通話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