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四個小動作需注意,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第一個父母經常忽略

孩子四個小動作需注意,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第一個父母經常忽略

一、習慣啃手指頭

咬指甲在高度緊張的孩子中比較常見,而且還有遺傳傾向。這些孩子一感到緊張就開始咬指甲——例如,在學校等待探訪的時候和看到電影中的恐怖鏡頭的時候。如果孩子平時很快樂,也很有成就,那麼,他即使有這種習慣,也不一定是個不好的跡象。儘管如此,這種現象還是值得認真對待的。

一歲半之前,寶寶喜歡吮吸手指頭是正常的探索世界的過程,若在一歲半之後他仍有這一習慣,拋開缺鋅的因素,那麼極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了。因為啃手指甲這個動作能夠緩解人的緊張,使心情放鬆。當孩子過了口欲期仍習慣啃手指,家長就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了。

二、喜歡抱著被子一角或蜷縮著睡覺

寶寶喜歡蜷縮著身體,同時抱著被子一角或玩偶睡覺,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被子和玩偶比較柔軟,能讓他感到踏實。多是因為日常和父母缺少肌膚親近,才會有這種表現。因為抱著東西能讓他感到踏實,蜷縮著睡覺是胎兒的姿勢,也是人自我保護的姿勢,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感。

三、不自信

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

有時候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會變得少言少語。周而復始,便不再愛和周圍的人說話、交流,覺得盡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挨說的機率。

過分依賴性

有時候一般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卻偏偏不願意自己完成,想要依靠周圍人來做。這類孩子往往擔心自己做的不好,對自己不相信,要爸爸媽媽幫忙做肯定會比自己強。習慣了父母給自己做好一切。

四、情緒化

孩子表現情緒化,一旦和小夥伴有了衝突,拳腳相向;有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反應較為強烈,立刻就不開心、哭鬧,抗挫折能力差。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時期,這個時候他們適應社會環境的獨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動能力等都還不夠,但進一步覺醒的自我意識又會使得他們產生強烈的表現慾望,處處想體現自己,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不同來得到大家的關注與認同。

寶寶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

缺少父母陪伴和關愛。

2.常受到父母斥責。3.夫妻總吵架,導致家庭氣氛壓抑。父母是孩子充足安全感的來源,當孩子有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時,家長首先應反思自己哪裡做錯了,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陪伴、耐心和關愛。為孩子營造出一個溫暖、健康的生長環境,才能讓他的心理正常發展,擁有一個好的性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