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藝術專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藝術專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DESIGN CONCEPT




全世界以「胖」為標籤的藝術家中,最著名的要數哥倫比亞的藝術大師費爾南多·博特羅。讓他聲名鵲起的是一幅畫,肥胖的「蒙娜麗莎」。


博特羅:我從來不是為胖人畫肖像,我只是痴迷於「胖」所呈現出的體態美,以及如何通過體積超越現實的維度。我的藝術世界裡,一隻「豐滿」的蘋果會比一個真正的蘋果更能表現出蘋果的美學體驗,藝術和現實是兩個平行世界,前者能夠表達出我想像中的豐潤之美。很多藝術家通過色彩來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例如梵高和馬蒂斯,而我則是通過體積感,實現我的藝術風格。我欣賞很多大師級的畫家,包括17世紀的委拉斯凱茲(Valaquez)和15世紀的比埃羅·德拉·弗蘭西斯科(Piedro de la Francesco),他們通過物像的體態創造出不同的美和風格。





費爾南多·博特羅,哥倫比亞著名雕塑家、畫家。




這不是惡搞。


博特羅被認為是世界上健在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是受邀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展出大型雕塑作品的唯一在世藝術家。




裸女/1989/100X74cm



戴珍珠項鏈的女人 /1995/99X74cm



總統 /1995/124X100cm



抽煙的女人 /1997




----------------------------



從2003年開始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洗澡堂舉辦標題為「洗浴中心」的個展以來,至今「胖子」逐漸成為牟柏岩的最主要的藝術面貌。無論把空虛隱藏在肥碩身軀內的《胖子》,還是把時間的流逝如入生活場景片斷里的《年月日》都來得自然不露痕迹。


胖子們用生動的肢體語言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它並不一定是宏大的故事,或許它就在一剎那,都是一種「經過」。






《修》/ 2013/

牟柏岩


《胖子》/

牟柏岩



CHEER! /鑄銅化學著色/

2013年/

42x45x55cm



牟柏岩:「胖子成了我的一種態度,這是幾年來創作中慢慢形成的,而用胖子來講故事可能在傳達方式上更輕鬆,也更能將觀眾帶到胖子的私密空間中去。對我個人而言,這樣的創作才是自己生活體驗的真正釋放。我這次的作品可以算是用雕塑方式的聊天,提取了一些片段,中間的空白部分由觀眾來自由填補,這也是我的一個試驗性的作品,還在不斷的完善,因為我也在過程中。」 




----------------------------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科班出身的謝遠清,一個自嘲最不像雕塑家的雕塑家,他以哲人的思想、詩人的情懷和工人的勞作,潛心創作出來的雕塑作品,似乎不那麼「正派」和「嚴肅」,卻讓很多人為之喜愛。



雕塑是美術中的重工業,偏偏他帶著一點兒書生氣。

大約從2006年起,謝遠清開始創作「小胖人」為外形的雕塑。它們看似很「重」,實則「輕盈」。


「我心目中想做的雕塑是一種有一點象徵性、有一點隱喻性的東西,就是說它濃縮了我的某種理性的思考或者感受。」藝術展現出的是你對人生的態度,讓藝術最原始的衝動進入自己生命的本質,讓藝趣天然,這就是謝遠清的態度。


米蘭·昆德拉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功夫·迎/青銅/2011年/66X52X55cm




因何而「胖」?」




「這是一種善意的嘲諷。這個時代是膨脹的。這個時代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時代。按佛教的說法,世界在我心中,我們需要澄清的是自己。一個浮躁的時代,我想鄭重其事地把它端起來。」


謝遠清說:這個「胖」是形而上的,不是形而下的「肥」。它不臃腫,飽滿,有張力,因此它不世俗。


「物質肉體的笨重與精神靈魂的輕淺,在我的作品中矛盾合體,配合幽默的形態,形成舉輕若重的感覺。」謝遠清說,這既是我對當今時代的隱喻和關懷,也是一種自我審視。


展現生命飽滿能量且沖淡平和的深沉之美。


它總是閉著眼睛,嘟著嘴巴,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劉小楓在《沉重的肉身》里寫道,靈魂與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尋使生命變得沉重,如果它們不再相互找尋,生命就變輕。






M先生/銅/2016年/38X38X30cm




「「胖」雕塑融入莊子思想




《莊子》中寫道:「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


 所謂「外化」,就是主動去適應社會的規則,接人待物不違禮俗,勇於擔當自己的社會責任。所謂「內不化」,則是說明一個人順應各種規則的同時,不失生命的執守,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反之,「內化而外不化」則是由於無法面對外在的激蕩而引發內在的變動和迷亂。


「順應正是堅持,固守等於失去。所以,既不要抱殘守缺,也不要盲目跟隨;既要大膽嘗試,也要經常反觀本心是一種基本態度,我因此要求自己,在尋找『外化』形式的同時仍應該呈現出某種堅實和本真,既雕既琢,復歸於朴。」謝遠清說。





功夫·抗/青銅/2009年/100X60X73cm

功夫·送/青銅/2010年/68X36X59cm




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人總是要走出小我。它樂意走入世俗事務之中打磨自己,陶冶性情,內聖外王。





功夫·一指/鑄銅/2015年/96X38X22cm


哈/不鏽鋼拋光/2011年/67X71X91cm


哼/不鏽鋼拋/201年/65X64X91cm




這是謝遠清的自我比喻。「我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死撐在那裡,地方不大,就那麼一個落腳點,依然死扛著。」




精神高地/青銅/2011年/38X46X67cm


靠椅斜坐的女子/漢白玉/2011年/35X37X42cm





胖」雕塑融入東方審美」




「中國美學跟西方美學不同,是一種從文化根基乃至於生命態度的差異。」


在謝遠清看來,東方美學首先是一種線性思維。無論是民間傳統木雕,還是中國的古琴、戲曲、書法、太極都蘊含著這種線思維。線性思維的背後就是高度的抽象、歸納與放鬆。」


"放鬆是我們民族的氣質,在慢和收之中進行藝術表達。"


"還原到本質,我們的民族美學不追求外在的超越,而追求內在的超越。"謝遠清說。





窩/青銅,不鏽鋼/2010年/60X73X46cm



午後/青銅/2009年/80X60X50cm





他退到自己身後,試圖搬起內心的負能量。





起/鑄銅/2014年


起2/銅/2016年/50X110X35cm




起3/鑄銅/2016年/50X90X35cm




禪宗有個說法叫獨坐孤峰頂,禪師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和天地互通。謝遠清的小胖人獨坐孤雲,氣定神閑,瞬間輕盈起來,有時候人需要一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境界。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正像《莊子》書中所講的,兩位聖人相遇,「目擊而道存矣」。可意會,不可言傳。「小胖人」的表達方式不被形式、言詞束縛。





雲起/鑄銅/2015年/50X32X20cm




「胖」雕塑的公共性」




「在這個時代,公共藝術的價值比起文人之間的互相賞玩、精英之間的交流,具備更多交流和溝通的可能性。但是也意味著對藝術家更大的考驗。」謝遠清回到中國傳統民間木雕,為此收藏了上千件雕塑。不少是淘寶「淘」來。他認為,中國古代民間工匠的傑作,具備公共藝術精神的雛形。


他以哲人的思想、詩人的情感、匠人的手藝來打磨「小胖人」。





前滾後翻/漢白玉/1998年/70X20X24cm




前滾後翻/鑄銅/1998年/70X20X24cm




謝遠清說,「小胖人」不希望是案頭把玩的,它應該能承載更多的社會性,將中國傳統美學進行當轉化,成為一種公共藝術。


融入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小胖人」,更加有趣,也有了成為公共藝術的可能。





戲蟾/鑄銅/2015年/53X48X32cm




「把創作當做一面鏡子




「我不希望看到雕塑形而下。當我要表達對世界的看法時,我要把作品當成一面鏡子來看我自己。我希望它成為我表達自己的一個可能性。開始時,我把自己的一些情緒、生活態度植入進去,之後又慢慢植入我對傳統文化、美學的理解。作為一個教師、創作者和普通人,我希望在作品裡傳達我對現實的態度。」謝遠清說。




小米稀飯

/

青銅

/

1997

/

46X46X27cm




守望/

青銅/2001年/68X23X35cm




小胖人時而站立樹梢、時而懸吊樹榦,寓意了春夏秋冬人生的四種狀態。





四季樹人·春/青銅/2010年/27X24X113cm



四季樹人·夏/青銅/2010年/29X29X118cm



四季樹人·秋/青銅/2011年/23X45X85cm



四季樹人·冬/青銅/2009年/54X30X80cm




纖體瑜伽雕塑,是他專為收藏愛好者創作的迷你雕塑藝術品,延續他一貫作品的風格,塑造一個練瑜伽的胖子形象,動作詼諧可愛,充滿溫情暖意,能安靜且平和的激發我們對生活的思考。





纖體瑜伽NO.1/青銅/2006年/50X30X53cm



纖體瑜伽NO.2/青銅/2006年/30X24X78cm




纖體瑜伽NO.3/青銅/2006年



纖體瑜伽NO.4/青銅/2006年/67X67X16cm



纖體瑜伽NO.5/青銅/2007年/65X38X75cm



纖體瑜伽NO.6/青銅/2008年/50X45X53cm



纖體瑜伽NO.7/青銅/2009年/60X30X28cm



纖體瑜伽NO.8/青銅/2009年/60X35X55cm




藝術是自我的缺席」




「率性而活,率性而行」,這是周敦頤提出的成聖之方。如果沒有慾望,內心便如同一面鏡子,照亮內心的清明,反照眼前的局面。


因此,「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


謝遠清說,中國文化以自我修鍊為主,藝術家要盡量往後退,退隱到自己。所以,藝術是自我的缺席,藝術就是「無我」,它的功利心很少。


只是待在那兒,只是一種狀態,一種呈現。


「藝術應該與生命息息相關,當你真正得到領悟的時候,也應該是生命完滿的時候。」謝遠清說。






青年頭像NO.1/玻璃鋼噴漆/2009年/43X36X56cm



青年頭像NO.2/玻璃鋼噴漆/2009年/43X41X57cm


青年頭像NO.3/玻璃鋼噴漆/2010年/40X38X54cm




文位元組選/南方藝術評論    圖片/雅昌藝術及網路



點 擊 左 下 角 原 文 鏈 接 可 進 入 官 網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到 其 他 公 眾 號


請 給 該 公 眾 號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室內設計網 的精彩文章:

【軟裝】千尋軟裝 | 鄭開橄欖城67號樓洋房 ? 設計的減法與生活的加法
【建築】CLA事務所 | Panyaden國際學校竹體育館 ? 一場精彩絕倫的工藝盛宴
【獨家首發】The New Design Project | 紐約布魯克林創意辦公室 ? 前銀行家打造的格調空間
【商業】昊澤空間設計 | 建發泱譽售樓處會所 ? 遊園驚夢
【室內】禾築設計 | 書香與綠蔭的延伸

TAG:德國室內設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