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仿古瓷的歷史條件及方法

中國仿古瓷的歷史條件及方法

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紋飾或兼而有之,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種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工藝現象,不論在民間還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於兩宋,形成於元代,成熟於明代,繁榮於清代前期,衰落於清代後期。總之,其基本上存在於中國古代瓷器發展的後半期,並對這一時期瓷器的發展進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中國古代瓷器中佔有重要地位。

清 仿官窯釉四方貫耳瓶

如《中國古代瓷器基礎知識》仿古瓷條目中說:「後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種而燒造出來的瓷器,稱為仿古瓷。仿古之風,早在宋代就很流行,當時已出現了大量仿製商周青銅器,同時一些地方瓷窯也不乏刻意仿古者。」另如《中國古代瓷器鑒賞辭典》仿古瓷條目中說,仿古瓷即「仿占代或後期前朝青銅器、陶器、瓷器、漆器而燒制的瓷器,仿古瓷宋代已盛行……」其實,中國古代仿古瓷指的就是那種在中國古代瓷器發展過程中,一個時期的瓷器里出現模仿這個時期以前瓷器工藝的製品。

景德鎮青花仿古瓷

仿古瓷出現的歷史條件

1.物以稀為貴

這是歷代仿古瓷出現的重要原因。唐、宋、明、清時期哪種瓷器傳世稀少,價格一定昂貴,直至今天亦如此。索思比、佳士德等幾大拍賣行在拍賣文物時,凡是稀少的文物,其價格就貴;流傳下來的瓷器越少,其價值就愈高。人們為了牟取暴利,就進行仿製。

2.文人品評

歷代收藏家以及文化墨客在研究、欣賞陶瓷之餘,留下了不少筆記,這對仿古瓷的出現也起了一定作用。如明代筆記中記載神宗御案上的一對成化鬥彩雞杯,當時值錢十萬。此記載文字雖簡單,但卻現出了仿成化鬥彩雞杯的事實。明代文獻記載有沈德符的《敝帚軒剩語》、王世貞的《觚不觚錄》、張應文的《清秘藏》、謝肇涮的《五雜俎》、田藝蘅的《留留青》等。清代文獻中也有許多記載,塒明代永樂、宣德、成化、嘉靖等時期的瓷器都有評價。這些評論對仿古文物影響很大,出現了仿永樂、宣德、成化各朝代的作品,數量很多,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收藏有這類仿品。

3.歷代帝王愛好

宋徽宗以及明代永樂、宣德,清代康熙、雍止、乾隆皇帝對文物非常喜愛,上行下效,形成風氣。為迎合這種風氣,大量仿造銅器,瓷器也不例外,五大名窯的作品有很多器形是仿漢代器物的。這樣就使瓷器這種工藝由原來一般的工藝品上升為高級玩賞品。特別是明清時的幾位皇帝對瓷器生產尤為重視,更使瓷器的玩賞性得到加強。而仿占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古代名窯瓷器可以在今天再現」的玩味中生產出來的。

4.投其所好

19世紀後期,很多國家掠取我國文物。英國搜羅歷代青瓷與秦三彩;法國搜羅琺花與郎窯紅;日本搜羅唐三彩,宋、元磁州窯和嘉靖、萬曆五彩。由於這些國家對上述陶瓷的特殊愛好,加之傳世瓷器數量有限,故投其所好,大量仿製。英國20世紀30年代出版兩大本《康熙素三彩圖錄》,其中有黃地、綠地、紫地、黑地素三彩大瓶,5件一套的很多,這種5件一套的大瓶,康熙時期本來沒有,是民國時為迎合英國需要而大量燒制的。琺花、郎窯紅(法國稱牛血紅)的仿品也很多,也是民國時仿製的,其仿品在國外很多博物館都有。日本喜歡宋代磁州窯的產品,從20世紀前半期開始大量收購,直至今日,其收藏的磁州窯精品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仿磁州窯的作品。

5.官民競世

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為仿古瓷的生產提供了如下條件:首先是逐利的需求,刺激了民窯的迅速發展,提高了民窯的制瓷工藝水平,形成了「官民競世」的局面,使仿古瓷的製作得以順利完成;其次是官窯、御窯廠的設立,使仿古瓷得以在分工細密、專業化程度較強的條件下進行生產,仿古瓷得以逼真、精良;三是市場的形成,使仿古瓷得以成為商品,匯入商品經濟的大潮,從而刺激了制瓷工匠製作仿占瓷的積極性。

清 仿定窯暗刻纏枝蓮紋花瓶

仿古瓷的仿古與作偽

一是源於對某些古陶瓷的愛慕,因真品太少或不易得到而仿造。這些仿古陶瓷多是宮廷需要而燒制的官窯產品,工藝規整,質量精良,在仿古過程中還有不少創新。鑒定這類瓷器要把握兩個標準:一是被仿時代陶瓷的特徵;二是仿製時代陶瓷的特徵。只要把握這兩條原則,反覆比較,自可識其真偽。

另一類製作仿品就是為了盈利。自元、明以至於近現代,許多人雅好古名窯瓷器,不惜花重金刻意搜求。真品便價值日高,且供不應求。於是一些好利之徒,便集名匠高手作偽仿造,或名家自行仿造。仿古作偽之風最為盛行時是清末和民國初年。仿古作偽瓷器主要是宋、元、明清的各大名窯器。窯口中的瓷器越有名,仿品就越多見,市場的需求量就越大。常見仿古作偽的陶瓷品種有:唐三彩、耀州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宋元景德鎮青白瓷,元、明青花,明、清官窯彩瓷,康、雍、乾青花,吉州窯褐瓷,宋建窯黑瓷,明德化白瓷等。陶瓷作偽不同於陶瓷仿古,二者在方法上和目的上有本質的區別。雖然作偽也需仿古,但因為作偽是以次充好、以粗充精,目的是為了騙人錢財,所以其常為人們所不恥。

仿古瓷的分類

中國仿古瓷器的方法包括:仿器物、仿造型、仿釉彩、仿紋飾、仿款識五個方面。

1.仿器物

即仿器物的所有方面。這種摹仿,不僅要摹仿型、釉、紋飾、款幾個因素的單純效果,而且摹仿它們之間的協調效應,即器物整體的綜合神氣,以使仿器完全達到逼真。仿器物是仿古瓷中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仿製對象一般是中國古代瓷器中那些久負盛名的製品。如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的製品、明代永樂和宣德時的青花瓷器、明代成化時期的鬥彩瓷器等。這些名窯瓷器由於多是歷史_卜供皇家宮廷使用的製品,因而原料精良、技術優秀、製作考究,是代表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高超技術的經典之作,歷來受到皇家和民問的青睞。因此,後世宮廷竭力仿製這些製品,不僅要炫耀本時期制瓷水平的高超,而且借仿占再現自我玩味,反映出在精神生活中的風雅趣味。在民間,仿製者借商品經濟的發展、官品民燒、官窯體制鬆弛之機,也仿製歷史上的名窯瓷器,藉以迷惑世人、牟取私利。流傳至今的古代仿製名窯瓷器的製品,官窯和民窯的器物都可以見到,正反映出這種歷史現象。

2.仿造型

即仿原器物的造型。造型是瓷器構成的重要因素,它是胎體性能的體現者,又是釉彩工藝施展的舞台。但是,由於中國仿造型製品受到兩方面的制約,所以長期以來真正被確認者很少。這兩個方面分別是:一是仿造型必定要仿釉彩,單純仿造型者很難成功;二是仿造型要受到形式延續的制約。因為中國古代瓷器中許多造型都是世代相襲,延續久長,要在這些造型中找出仿造型的器物很難。因此,仿古瓷一般都是仿製那種在歷史上較為獨特的、罕見的、不具有延續特徵的製品。如:唐代的串鈴盒是當時較為獨特的製品,唐以後甚為罕見,唯到明代嘉靖時,青花瓷器中才見有此種造型。所以,嘉靖青花串鈴盒必是對唐代串鈴盒造型的一種模仿。

3.仿釉彩

即仿製器物的釉飾和彩飾。釉彩是瓷器的外部裝飾,它與瓷器的造型相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由於造型一經形成,往往與器物的功能聯繫在一起,因此便成為固定模式,使仿製者不能迴避;而釉彩則可以選擇任何一件器物來作為自己的表現對象。正是由於這一因素,中國古代仿古瓷中才出現了那種在具有本朝造型風格的器物上施以前朝瓷器上的特定釉飾的現象。如宋代的汝窯、官窯、哥窯等瓷器不以造型取勝,而以釉飾見長,明清時期仰慕之,則在具有本時代造型風格的器物上施以宋汝釉、官釉和哥釉。

4.仿紋飾

即仿製器物的紋飾形象。這類仿古瓷的特點與前述仿造型器物的特點相近,主要表現為製品數量較少,仿製特徵不甚鮮明,但確有存在。如晚清燒制的青花紅彩海馬奔浪碗上的紋飾,就是模仿明萬曆青花海馬奔浪碗上的紋飾而成的。

5.仿款識

即仿製器物上的落款,或信手寫下所仿器物的款識。這種仿古瓷指單純的仿款識製品,並不包括那種仿器物全貌而同時仿款識的製品。如清代康熙瓷器中的許多製品,原本面貌屬康熙瓷器風格的製品,但由於器底仿寫或隨意書寫明代宣德年款、成化年款、嘉靖年款等,反映出對明代名窯瓷器的仰慕。一般來說,隨意寫款者不屬一種仿製行為;但由於所書款識的內容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使不熟悉中國古代瓷器的人誤以為這些器物是明代製品,因此仍被包括在此項之中。

其實,不僅僅是仿古瓷,仿古青銅器、仿古玉器、仿古書畫、仿古紡織品等仿古工藝一直都是行業人士不斷探尋和研究的技術領域。為了促進行業信息交流與共享,即將於上海舉行的「2009中國仿古工藝品及技術展覽會」在展示各類文物高仿品、仿古工藝品的同時,還將展現相關的文物鑒定設備、文物複製設備、文物修復技術材料等。相信通過此次會展,各界人士能更深入地了解仿古工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感悟 的精彩文章:

鈞窯瓷鑒定的進一步研究
鑒寶現場 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

TAG:收藏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