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十年張大千作品天價傳奇

十年張大千作品天價傳奇

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張大千,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天資縱挺、驚才絕艷的典範,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獨創的潑墨潑彩之法,開創了嶄新的藝術風格。張大千的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其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晚年曆經探索,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於57歲時自創潑墨潑彩畫法。這種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山水畫筆墨技法,其變化卻始終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而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賣會 Lot2979

1935年作 天女散花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67×72cm

創作年代:1935年作

成 交 價:RMB 74,480,000

這幅《天女散花》,張大千作於1935年,畫中的天女系以和他相識相戀的朝鮮少女池春紅的容貌為藍本所繪製,他在畫上的題詩中有「畫中非幻亦非真」之句,以示畫中人物並非虛幻,亦非真的天女。張大千和池春紅這一段艷史,是大千一生無數風流韻事中,最為凄美的一樁,讓張大千終身引以為憾。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大千和春紅斷了音訊,戰爭期間大千回家鄉成都避難,想到闊別七年的春紅,思念不已,取出這一幅以春紅容貌為藍本的《天女散花》,引起了他的無限相思,無限感懷,又在畫的裱綾上添上一首詩,表達眷戀之情。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賣會 Lot2977

1981年作 靈岩山色圖 鏡心 設色絹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95×265cm

創作年代:1981年作

成 交 價:RMB 62,720,000

此作寫於1981年,時張大千83高齡,居住在台灣摩耶精舍中,雖然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畫家仍然在為台灣博物館和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準備畫作。此一時期張大千先後創作了一批頗有分量的潑墨潑彩作品,其著名的《廬山圖》即從這一年開筆繪製。張大千為作《廬山圖》專程向日本訂製不接縫絹,此幅《靈岩山色》用絹本應為當時一併訂製。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賣會 Lot2986

1948年作 峨嵋接引殿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70.5×78.5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RMB 54,880,000

1948年春,張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行盛大畫展,共展出作品百餘幅,大部分皆系工筆重彩,鑒藏家和同行們無不嘆為觀止。此作創作於1948年春,作品為此時期張大千喜歡創作的青綠重彩題材,上坡上的每一課樹、每一片葉都認真細緻描繪。根據李永翹著《張大千年譜》記載,張大千於1939年6月首次和黃君璧登峨眉山,後來又先後於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遊覽峨眉山。此圖就是1948年8月最後一次登峨眉山時所作。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5183

1947年作 晴靄仙閣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09×60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RMB 54,050,000

此幅作於1947年,大千的仿古寫生山水在此間進入了一個高峰期。自抗戰勝利後,北方的書畫市場上充斥著戰後散出的古代名家書畫,大千因緣際會陸續收藏了一批北宋重要名跡,如《江堤晚景圖》、《瀟湘圖》卷等。從敦煌回成都後,直至1949年底赴香港避戰暫居,大千這一時期的山水主要著眼於北宋大家的雄偉風格,尤其沉浸於董巨派的作品至深,他臨仿了大量董巨派佳作,如巨然的《秋山問道》等。此階段無論是臨仿之作,還是自作的青城、峨眉等寫景山水,均受董巨派影響很大,此幅作品即為師法董源。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4928

1936年作 金璧雙輝—巫峽清秋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 張大千

尺寸:87×48cm

創作年代:1936年作

成 交 價: RMB 43,700,000

此作為民國時期北平春華樓菜館掌柜、素有「北平第一名廚」的白永吉舊藏。因是畫贈摯友,故極精心。1936年12月,北方遭災,舊京西郊哀鴻遍地。時有慈善家計畫設粥廠放賬,于非闇為其事奔走,商諸大千先生,兩人即決定舉行畫展義賣成此善舉。《救濟赤貧—張大千、于非闇合作畫展》在京展出三天,「大風堂」門人何海霞、巢章甫等亦出作品參加,展品全部售罄。時著名菜館春華樓掌柜白永吉捐重金以襄善舉,大千先生遂以本幅《巫峽清秋》相贈為報。

北京保利2010春季拍賣會 Lot2657

1933年作 山水花卉冊 冊頁 (二十四開)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33×48cm×24

創作年代:1933年作

成 交 價:RMB 42,560,000

此冊頁包括了山水和花卉兩大題材的畫作,共計24幅。山水題材部分,透出石濤山水畫風的痕迹,筆墨松秀潤滋;花卉部分,風格可謂「清新俊逸」。二十年代張大千曾致力於石濤作品的臨摹和研習,由於其藝術悟性很高,在不長的時間內,已把石濤的筆墨方法掌握到得心應手的地步。冊頁上12幅山水作品,帶有很深的石濤遺意,如「大千擬大滌子」「仿大滌子」等題跋,就表現出張大千在創作時的取法。石濤山水畫中,筆墨枯秀凝澀,蒼潤中浸透靜雅之氣。而大千明顯於筆墨中增添了幾分流速之美,筆勢起伏森然,雖少石濤蒼逸青澀之筆意,但存秀雅樸拙之風韻。所以在筆墨逸致格調上,大千與石濤終始一致,體現出大千尤重石濤筆墨精神之繼承而非外在形式之表現,突出了大千對石濤「筆墨當隨時代」之深刻體悟。在花鳥畫上,張大千注重學習明代晚期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陳淳及徐渭的畫風。與他們為世人所熟知的豪放恣縱的畫風相對照,12幅花卉作品,整體上雖兼及「青藤白陽」花鳥寫意之樣態,但仔細品味審視,比之徐渭,尚不激越昂揚,更顯穩雅平和;比之陳淳,文人情趣更濃,用筆簡略,然墨色把握調適臻於自然,更得物象之神韻。概而言之,《張大千山水花卉合冊》共計二十四開,保存良好,實屬難得。

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賣會 Lot1678

1948年作 唐人秋獵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 張大千

尺寸:139×66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 RMB 42,550,000

此《唐人秋獵圖》色彩艷麗,筆法精緻細膩,精妙絕倫,堪稱是大千先生仿古之作中的至精之作。畫中描繪早秋時節,坡坂之上,兩位面貌英俊的美少年正騎著駿馬,緩步行進在狩獵途中。其中一人左手挽韁繩,右手握箭側身回首回視後方;另一位則背弓執箭,目視前方地面,彷彿正在尋找獵物的蹤跡。畫作二段式構圖,近處坡渚,遠景淺灘和山巒由中景的一片開闊水域聯繫起來。疏朗開闊,極具層次感。背景青綠設色的山巒上雜樹茂密,山峰敷以蛤粉,以示初雪,與詩題中「早秋北國雪初飛」相互呼應,點明此畫的季候。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4932

長生殿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13×62cm

成 交 價:RMB 41,400,000

此幅《長生殿》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上海,當時徐雯波剛與張大千新婚,而畫中選擇長生殿盟誓的題材,應該也是寄託著張大千對妻子的一腔深情。畫上張大千以其天縱之才譜寫了一首出塵的愛情之歌。畫面構圖呈俯視視角,主體是橫卧在氤氳樹叢中的宮殿,與長廊庭院相接,前庭開闊平遠,李楊二人在殿前憑欄而立、相對無言。宮殿後有一處亭台樓榭,形影孤立,其後的大面積空白似乎是一片水域,只是不著一筆水紋,令人平添聯想。宮殿出以界畫,屋脊斗拱繁複奇巧,而蒼松翠柏則純以水墨寫成,一工一寫,一色一墨,極是動人。而蜿蜒於宮殿、樹叢間的雲氣,又使人恍然間覺得李楊正在天上相見。整幅似實似虛、若夢若幻,莫可確指,展卷之下,備極哀感頑艷。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5184

1948年作 策杖獨步 鏡心 水墨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54×73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RMB 40,250,000

此圖章法頗似李成的《寒林平野圖》,高聳的樹木幾乎佔據畫面大半,只是並非平遠之景,亦有高遠、深遠,意境亦非李成般清寒蕭索,而是平和寧靜的,松樹的造型之法頗得李成之意。大千十分推崇李成,在一幅大風堂舊藏的李成《寒林騎驢圖》上,大千題以「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又雲「松枝勁挺,松葉郁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貴神之狀,即此圖也。」

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賣會 Lot1712

1969年作 松峰曉靄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87.5×95.5cm

創作年代:1969年作

成 交 價:RMB 39,100,000

大千的潑法,並不單純地往畫紙(絹)上潑墨,而是相當費時費事,其繁複處理過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首先他將畫紙或畫絹貼在板上,作畫之前,還得先噴濕紙、絹,再緩緩將調好的墨汁潑上。其後,令門人子侄,各持木板一端傾側搖動,直到他滿意為止。等到墨暈固定後,大千由遠處不同角度觀看,再細加經營,審度再三,才用傳統的筆法在適當位置略加皴法,再點綴人物、屋宇、橋樑、舟楫。於是從混沌中開闢一片山川出來,為此他又增添一方閑章「辟混沌手」,符合併滿足他說「藝術家是上帝」的觀點。由於每一次潑墨流動的效果絕不會重複相同,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創造經驗,畫面、章法也絕不會有雷同,此與西方自動性技法相通。大千處理畫面的方式和他對完成度的要求,端賴他長年養成的傳統山水素養,以及他對真山水的閱歷,二者相互醞釀而成,仍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範圍之內。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5186

1970年作 溪橋晚色 鏡心 設色絹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66×165cm

創作年代:1970年作

成 交 價:RMB 39,100,000

此幅作於1970年,時大千居住在北美加州,這段時期大千的畫風基本上是巴西時期的延續。由於努力走向國際舞台,大千在潑墨潑彩藝術上不斷嘗試新的技法和新的媒介,畫面上出現一些新的、極具偶然性的效果,「直造古人不達處」(大千印章),此間可謂大千一生中畫風最為前衛的一段時期,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和變數,從此幅《溪橋晚色》中頗可見之。畫面上意象儘管模糊,但仔細體味,便可見溪橋橫斜,漁舟唱晚,洲渚淡遠,沙磧平展,樹木蔥蘢,乃一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在畫法上,先以水分充足的淡墨潑染,以墨色的濃淡區分出近山與遠山的空間感。墨暈固定後,再以少量不透明的石青色潑在水墨上,任顏料本身輕重或沉或浮,產生不同層次。等色與墨確定了山巒的基本形體後,便以筆線勾出丘壑溪澗和小橋雲樹,在混沌中開出山水。最後以大片淡石綠色和赭石色潑染在遠近山巒處,樹木和小橋俱以留白表現,這就使畫面產生統一的色調,滿紙蓊鬱迷濛,看似無線條,卻又濃淡如意、層次分明,意象超出筆墨之外,整體呈現出蒼茫幽深的意境,籠罩著一種神秘氣息。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Lot3466

1947年作 文會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39×82.5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RMB 34,500,000

本幅《文會圖》作於1947年,據內容和結構安排可知是大風堂藏本和天津文物本的改良本:背景以大風堂藏本之背景入之,稍作改造,而人物則以天津文物本出之,合取其長而得臻其妙。幅中人物神情、動作的刻畫各各宛然,歷歷在目,而長幼尊卑、西賓東主則一目了然。背景中各種樹木的安排則似經過精心考慮,與人物皆一一呼應,古松對應操翰長者,而柏樹之類則對應其它各人。同時,為了增強畫幅的動勢並打破構圖上的過於規則,古松頂上的兩枝忽然向右下橫斜,與畫幅下端向左上橫插的樹榦上下呼應,構成一個極為完滿的意象系統。 敦煌之行是張大千藝術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他於敦煌獲得的靈感和技法在此後的作品中都有極充分的體現,本幅中人物的衣冠紋飾和布地設色即可窺一斑。儘管全採石青布地,但層次、明暗卻歷歷可見;而人物的開臉亦得敦煌壁畫唐人法之妙。 而張大千的題款詩亦別有韻味,它是張大千當時心聲的曲折表露。「高會流連酒百杯,凌雲健筆走風雷。靈珠荊璧俱堪握,不見江山此霸才。」所謂靈珠、荊璧,即靈蛇之珠、荊山之玉,亦即隋珠卞璧;張大千此處直言「俱堪握」,似是言其書畫雙絕,可見自負奇高,幾乎目無餘子。以此對照畫中所寫,則可知張大千是以其中操翰長者自任的。 本幅《文會圖》原藏者為舊上海紡織大王吳昆生,據吳昆生後人回憶,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赴上海時,常寄居吳家,並為吳創作很多作品。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3015

約1950年作 大威德佛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83×49.5cm

創作年代:約1950年作

成 交 價:RMB 34,500,000

大千赴敦煌研習唐宋時代的佛教藝術,邁入職業畫家色彩穠艷,用筆精緻的創作風格。這幅畫作源自於佛教密宗一支的菩薩造像大威德佛、,內容是男女菩薩共修,男性代表智慧,女性代表慈悲,象徵這兩種佛法力量融會交合時,即達到歡喜無限的自然生命境界;而圖像的骷髏、法器、火焰、蓮花等也都各有象徵意義,其中有宗教層次很高的莊嚴內涵,但由於世間宗教文化的不同,也往往容易產生很大的誤解。畫家用精鍊有力的線條,神奇地體現流動的生命感,而敷染醇厚,鮮艷華麗的色彩,更強化了畫面的視覺效果;上方的款式並以金粉書寫,增添了裝飾亮麗的表現,通幅呈現出大威德佛、法相莊嚴,以及自然運轉無窮之生命力。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Lot3476

1937年作 魚籃觀音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77×78cm

創作年代:1937年作

成 交 價:RMB 33,925,000

張大千根據民間故事傳說,於1937年9月應白永吉之請創作此幅《魚籃觀音》。對張大千來說,1937年算是遇厄不幸的一年,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他被滯留北平。當時他是非常憤懣、悲抑,儘管如此,但《魚籃觀音》畫面卻極為平靜凈澹,而勾線、敷色、描摹等仍一筆不苟、紋絲不亂,畫上署款言「一身所願,憑斯勝因,永資福佑,勤除煩障,早契菩提,乃至聞名頂禮,護福消災,一切有情,同歸覺路」,充分體現了張大千的鎮定自若,淡然地看待將來的一切。此幅畫面觀音側身立於畫幅中心,其下為巨浪岩石,身後布滿修竹,顯得穩定而莊嚴。張大千以水墨寫意的方式進行表現,觀音先以淡墨勾出輪廓,後以濃墨在上面復勾勒,並復加一遍淡赭,畫面中的觀音更顯精神,更為完美。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賣會 Lot0693

人物山水 二十八屏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95×42cm×28

成 交 價:RMB 31,050,000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3865

李檢法定林蕭散圖 鏡心 設色絹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22×56cm

成 交 價:RMB 29,325,000

關於《定林蕭散圖》,張大千曾作過多幅,在其作於1967年一幅同題材作品中,其題曰:「龍眠居士有定林蕭散圖。蓋為王荊文公居金陵定林寺時所作也,此圖見著錄而墨跡不傳,每欲追撫,以目翳而止。近頃目力稍勝,遂想像為此效。龍眠作人物者,以趙漚波、張叔厚為嫡嗣,此圖雖未能方駕二公,亦未肯與仇唐作後麈也。丁未春爰。」可見《定林蕭散圖》並沒有現成的圖本可供參考,張大千之作多半基於想像,因此在追求古意之外,在構圖和人物造型上反而更加自由。

北京保利2015秋季拍賣會 Lot1167

1973年作 雲山依水 鏡心 設色絹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69×241cm

創作年代:1973年作

成 交 價:RMB 28,750,000

此《雲山依水》為張大千用在日本訂製的無接縫絹寫成,同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廬山圖》與《溪橋晚色》材質一致,實屬難得。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賣會 Lot2997

1941年作 山水 四屏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02×33cm×4

創作年代:1941年作

成 交 價:RMB 25,760,000

張大千的山水脫胎於前人先賢,從此條屏之中可知大千對於古法精髓領悟之深厚。這組條屏之上均有張大千自題仿某位古人先賢筆意作畫,或以元人技法得之,或師井西老人筆意,又或參「公安三袁」之袁宏道詩意戲寫。然而不管張大千仿何家何法,其筆下總是能夠見到石濤的影子,石濤可以說貫穿於張大千的丹青生涯之中。在這組條屏中,無論是點苔勾勒還是寫山寫松均可隱見石濤之跡。以條屏中松樹之法為例,張大千曾說「石濤畫松自有定法,細觀之,每每三筆為一組,筆鋒先著針尖,下筆輕而收筆重,略加渲染,如此畫來,方是真石濤。」細觀圖中之松,枝幹松針、寫形點苔均遵石濤之法。松針多是三筆一組,針尖因下筆輕,故細;收筆重則漸粗,最後略加渲染,染出松針之勢。很明顯是一派石濤畫風,但若再拿來石濤原畫比較,卻又似乎不是。寫真,要在「似與不似之間」,而此松樹之法便暗合此理。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5170

1936年作 天女拈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44×65cm

創作年代:1936年作

成 交 價:RMB 24,150,000

張大千的人物畫在20世紀40年代至敦煌臨摹壁畫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在30年代已現端倪。此圖作於1936年,題跋中稱:「仿唐人壁畫運筆」,當時已發掘的唐代壁畫並不多,在20世紀30年代前後,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發掘了一些晉唐壁畫,但大千是否取自唐人壁畫筆法,並未得知。或為得自吳道子刻石,吳道子的觀音像在唐代時被作為藍本被許多寺院翻刻,他還曾在四川一座寺院的石壁上留下一幅觀音像。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Lot3467

空行母像 立軸 設色描金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84×53cm

成 交 價:RMB 23,000,000

此幅作品色彩濃重,充滿濃郁的宗教色彩。張大千在創作時這幅畫作時用到了一些特殊的顏料,那就是金粉。據說張大千在敦煌的幾年間,全部花費達「五百條黃金」之多,生活已然非常拮据,但是還能用金粉來描繪此幅作品,可見大千對佛教的虔誠,更可見此幅作品的珍貴。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2110

1945年作 西園雅集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49×58cm×4

創作年代:1945年作

成 交 價:RMB 19,600,000

1945年正是張大千大風堂鼎盛時期,其作品出產頗高。蓋凡鴻篇巨製,皆有弟子協其完成,據張大千之子張保羅說,張大千在敦煌臨摹的壁畫,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親自勾勒上色,其緇亭台樓閣或背景裝飾,則多由門人子侄和喇嘛畫僧協助完成。如「梅雲堂」本上即有「張玉比德補裙花」款及「『張玉之印』、『比德』」鈐印。另有1945年作《蟠桃獻壽》亦有張玉款印。張玉,即張心德(約1922—1953),亦名比德。他是大千四兄張文修之子,過繼給張善孖,曾有很長時間都跟隨張大千,大千在敦煌數年,張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張心德是張氏第二代中畫藝最高者,張大千藉助手之力,在短期內能完成如此數幅大作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3864

1947年作 仿宋人筆古木幽禽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31×59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RMB 18,975,000

此幅作於1947年,乃仿宋代宮廷畫師李迪之本。張大千的花鳥畫起初走寫意路線,八大、華嵒均為其學習的對象。自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漸學北宋人的工筆院體,同時也從觀察寫生入手。40年代初期,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這在一定程度上亦影響了其花鳥畫,逐漸形成了宋代院體以來未見的瑰麗風格。從大千離開敦煌,回到青城、成都,直至1949年底離開中國大陸,這段時期是其工筆花鳥畫的巔峰時期,不僅筆墨純熟,且格調高雅,此圖便為大千在這一時期的佳作。李迪的工筆花鳥畫構思巧妙,細緻入微,大千可謂頗得其意。畫面上,枯枝翠竹相映生輝,雀鳥獨立枝頭,構圖疏空,意境清幽。竹枝、翠竹以及雀鳥的描繪均帶有裝飾性,但仍不失優雅的書卷氣和唯美的情趣,大千既在筆墨和設色上得古人精華,又以獨特的審視角度賦予物象新的生命。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Lot1730

1978年作 彩荷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64×118cm

創作年代:1978年作

成 交 價:RMB 18,400,000

張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許多壯觀的大幅荷花作品。如1963年他在美國展出的六屏巨幅荷花。這六幅墨荷在作畫當時,必須打通大畫室才能完全打開擺平,在日本裱襯時,裱畫店只好打通工作房裱畫。這些長12尺,寬24尺的六幅荷花屏風,在美展出後,由《讀者文摘》購藏,14萬美元的售價,打破中國畫售價的新紀錄。說明張大千先生在畫荷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無怪乎徐悲鴻曾經讚美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為前無古人。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4930

1947年作 仿石溪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18.5×53.5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RMB 18,400,000

此幅作於1947年,是年被公認為張大千臨古創作的高峰。從敦煌回到成都後的張大千,因緣際會得以搜羅因戰亂流散在市場上的宋元名跡,這讓他的臨古愈加精進。此幅作於成都昭覺寺,張大千曾在此居住四年,在這裡大千心緒寧靜,創作頗豐。大千早年在曾農髯的引導下,自「四僧」入手,對於石溪研習很深。畫中所提白禿即為石溪,石溪自玄宰而上窺子久,此時的大千對子久已頗有心得,對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應手,且能參以己意。此幅蒼蒼莽莽,自然高逸,得石溪之蒼茫渾淪,兼具大千明潔靈動的秀逸之氣,構圖也在石溪的基礎上將景物距離拉開,益之以疏朗空曠。

北京保利2014秋季拍賣會 Lot1047

初唐大士像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16×60cm

成 交 價:RMB 17,825,000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4953

1980年作 獨往秋山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69×136cm

創作年代:1980年作

成 交 價:RMB 17,595,000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賣會 Lot2868

1946年作 清溪翠幄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58×82cm

創作年代:1946年作

成 交 價:RMB 17,250,000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5173

1937年作 松下雅集 立軸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33×58cm

創作年代:1937年作

成 交 價:RMB 17,250,000

張大千的人物畫在20世紀30年代以師古為主,其上溯唐宋元明,至1937年,他已經發展出自己早期的人物畫體系論,如本幅題跋中所言:「顧愷之畫不可得見,閻立本吳道元間有墨跡、石刻流傳人間。宋有龍眠,元有松雪,明有十洲六如,清有大風新羅,面目雖異,神理自同,一家眷屬不得強分派別也。」本幅作於1937年,是年大千與謝稚柳、黃君壁等友人同游雁盪,又重入故都旅邸論畫,此作是大千將自己的人物畫心得向黃君璧「呈政」,從中頗見大千早期摹古人物畫之典型風尚。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Lot3465

1968年作 五亭山色圖?行書風蝶七律詩 鏡心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62×128cm×2

創作年代:1968年作

成 交 價:RMB 17,020,000

一九五四年張大千全家移居巴西,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營造「八德園」,在這極樂世界尋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好生活,「八德園」中「不栽粟芋不栽桑,鑿個陂塘一頃方。修竹萬竿塵隔斷,老夫胸次有瀟湘」,建造了畫家一生追求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瀟湘之境。園內有山水、有樹木,鳥語花香,是大千先生「在地上畫的最大的立體的畫」。「五亭」建於一九六二年,環列「八德池」四周,賞景避雨,是園內的主要景觀。「八德園」原址已於一九六九年改建為水庫,沉淪水底。這些大千先生將「立體的畫」描摹在平面上的畫作就成了十分寶貴的歷史記錄。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賣會 Lot5177

1944年作 出處圖 對屏 設色紙本

作者:張大千

尺寸:114×61cm×2

創作年代:1944年作

成 交 價:RMB 15,525,000

張大千在經過敦煌的一番長途跋涉之後,內心又開始渴望古代知識分子的清靜隱逸生活,此時仿寫陳洪綬的《出處圖》,正反映了其當時的心境。畫中兩位隱士皆褒衣博帶,席地而坐。陶淵明的竹席、草鞋意味著生活的簡樸,膝上之無弦琴又意味著生活的高雅,其背後有一個盛米的斗和簸籮,大概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象徵。陶淵明一手撫琴,一手似乎在召喚孔明。在案頭作畫的孔明突然停筆,側耳聆聽,雙手呈現出一個擲筆的瞬間動作,生動有趣,可見兩幅畫之間有強烈的精神連接。兩幅畫人物造型均十分簡練,筆線輕柔,色彩古雅,重在情趣。

來源:當代國畫

更多名家書畫特賣

————————END————————

將畫廊置頂後,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畫廊的信息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廊 的精彩文章:

這些老外畫出最炫中國風,驚艷世人!誰最棒?
快來看!這小楷,比文徵明如何?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審美品位才是終極的教養!

TAG: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