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為了生兒子而生下來的女孩們後來怎麼樣了?
請點擊「俏媽分級閱讀」關注俏媽
俏媽
你好,我是俏媽
專註0-12歲分級閱讀 、英文啟蒙 、育兒成長
和大家一起做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1. 妹妹的妹妹
妹妹暑假過來探親,說她老家的妹妹又懷孕了,目前住在娘家,和老公正在冷戰。妹妹是我的親妹妹,三十年前,農村父母受不了兩個女兒而不能生兒子的政策,把她送給了大山上的一戶人家。她說的妹妹是那戶人家後來生的女兒。那個女兒也是他父母突然有了生育能力,想生兒子而不巧生下來的孩子 。
她說他妹妹已經在娘家住幾個月了,頭胎生了女兒,現在懷上二胎了,婆婆讓她去找地方照B超,如果是兒子就生下,如果是女兒就打掉。她妹妹不願意,一是現在農村管得嚴了很難找到醫院做性別篩查,二是孩子已經很大了,她怕痛不想打胎。於是,婆婆發飆了,揚言:「我們家沒錢養女兒,要做我們家的媳婦就得生兒子!」這個小妹妹就只能回娘家躲著,然而娘家也不是她長久的庇護場所,妹妹問她:「姐姐,如果生下來是女兒送給你養好不好?」
我妹妹14歲就來廣州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在菜市場擺過攤,後來遠嫁他鄉,生了唯一的兒子後在婆婆家的縣城買房,如今兒子高中了,她一人在老家陪讀,老公留在廣州打工。妹妹盼著兒子考上大學,她們兩口子可以團聚,再繼續在廣州做點小生意。老家的小妹妹一直以為姐姐在外發財,混得好,其實不知道他們多麼不易,打工和擺攤十幾年掙的錢在老家城市買一套兩居室就都花光光了,如今兒子上學花錢,她陪讀得用錢,只有妹夫在廣州承包一個小店勉強過日子。收養孩子又不是養個小貓小狗,那是多大的事?再說收養親戚的孩子更是扯著蘿蔔連著根沒完沒了 。
我說:」你千萬別答應她。做不了的事一開始就要斬釘截鐵地拒絕。」妹妹說:「我當然知道,我要是想要二胎自己早生了!我為啥要養別人的孩子?」
妹妹的妹妹的局怎麼破?我們兩個嘆息一番,表示無能為力。在農村這樣的事根本不新鮮。我的鄰居嫂子頭胎生了女兒,因為農村的計劃生育政策是老大是女兒間隔5年後可以再生一個 ,五年後她懷了二胎借著打工去城市裡的小診所一查發現還是女兒,於是做了流產,此後,她每年懷孕一次,每次等到胎兒5個多月,就跟著在城裡打工的老公去檢查,發現是女兒就打掉,連續六年,直到大女兒十三歲上了初中,她才終於懷上兒子生下二胎。這六年中她由一個身材勻稱的健壯的青年少婦,變成了一個體重200來斤滿面浮腫的大媽,由於反覆地流產引起很多併發症,患了慢性腎病等疾病,如今走路都搖搖晃晃,喘著粗氣。然而,因為有了兒子,人人都說她苦盡甘來、揚眉吐氣。
村裡還有一個遠房堂妹,初中畢業後父母說家裡的錢只夠供哥哥讀大學,讓成績不算太好的她輟學了。她去了江蘇打工,人靈光又生得秀氣,嫁給了鄰村考上了個大專也在江蘇某地打工的男孩。婚後生下一女,放在爺爺奶奶家養著,爺爺奶奶催著生二胎,聽說已經又連續生了兩個女兒,因為都是女孩就送給當地沒孩子的家庭了,從此不再聯絡,老家人說挺好的,當地都是富裕人家,孩子送過去不會吃苦,她們還能繼續有指標生兒子。如今她仍然奮鬥在生兒子的征途上。
這些都是近幾年的事情了,感覺上家鄉已經有進步了,因為她們知道進城去做B超,知道要麼在肚子里篩查,要麼生下送人留下女娃的命。三十年前,當我還是五六歲小女孩整天生活在村子裡的時候,我鄰居的嫂嫂也是每年都懷孕,但每年我都沒有見她抱上新的小孩。她大女兒已經十來歲了。
後天有一天聽她的大嫂談論她分娩的情況,說她真的狠心啊,親手用布包裹著新生的嬰兒包得緊緊的直到孩子一動不動,她說自己有一次幫她接生想勸她留下,她哭著喊:「姐姐啊,你這不是幫我啊,你這是害我啊!」大概五六年後她終於生下一個兒子,可是那個男娃有幾根手指是殘缺的,聽她說是懷孕的時候聽看肚子的形狀心想大概又是女兒,她不想再生下來親手殺害,於是吃了很多農村的土方子打胎葯,結果打胎沒有成功,卻意外生下了了個兒子,但兒子手指的發育受影響了。
又過了一年她在村的另一頭建了樓房的第一層,就迫不及待地搬過去了,她說在舊屋她沒法睡覺,只要一閉上眼,就夢見她親手殺死的五個女兒壓在她身上,找她索命,讓她透不過氣來,讓她在舊屋一天也呆不下去了。
嫂子們說這些的時候,她們的臉上沒有任何情緒,彷彿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然而,今天的我在廣州大劇院的咖啡廳的里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的眼裡飽含著熱淚。我又想起在自己在鄉下小女孩時的生活。聽嫂子們聊這些的時候,我還太小,天真爛漫,所以大人們聊天從不避諱我,大概覺得我啥也不懂。那時的山村就是我的天堂,現在的人聽說誰農村出來的,總以為又苦又可憐,抱以同情。
但其實小時候的我真不覺得,相反感覺童年大部分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我喜歡冬天一望無際的大雪,也喜歡看大哥哥們比賽挑著水桶看誰能從結冰的河面一掠而過,我喜歡過年的熱鬧,各種年貨的香氣、撐著竹排在大水塘里放網打魚,然後把魚分成一堆堆的小山垛,由鄉鄰們分。這些童年的快樂佔據我記憶的大部分,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我感到隱隱的不安,感到總有一天我會離開這裡,過不一樣的生活,那大概就是聽大人講這些隱秘故事的瞬間。
我總有些好奇,嫂子們,那剛嫁過來時青春芳華、美麗羞澀的女兒們,怎麼數年間就變成那樣不堪粗俗又肥胖的模樣?她們又是怎麼忍受那些一次次親手掐死自己的孩子的瞬間?因為太小,我沒法加入到大人們的聊天里,也不敢問問她們,我只是心裡暗暗為這些女孩的命運嘆息不平,也暗暗覺得這不會是我未來的生活。
2.2017 廣州和我
此刻,我正坐在廣州地標性建築大劇院邊的咖啡廳里,邊等著我上聲樂課的女兒邊碼字。離開那個小山村已經好多年,記憶里都是童年美好的場景。總記得我會一個人沿著溪流邊的小路走很遠回家、我蹦蹦跳跳拽著自己要來的5塊錢第一天去小學報名,我提著小竹籃穿著涼鞋踩在小溪水裡面打豬草。我那時候是哪裡來的勇氣相信鄰居嫂子們的命運決不會同樣地落在我身上?
此刻2017年的廣州,我在大學裡工作的第十個年頭,身邊類似的故事卻一直在上演。好友的弟弟弟媳,都是大學畢業在廣州的設計工作者。當弟媳生下第一個孩子,她拿著手機興奮地給小侄女拍照,弟媳卻拉下臉說了一句:「有什麼好拍的?只是個丫頭片子,又不是兒子!」儘管她的公公婆婆都覺得孫女也挺好的,弟媳婦還是不爽了很久。
她緊接著又懷二胎了,他們想叫姐姐幫忙找醫院的熟人鑒定性別,一直喜歡女兒卻生下兒子的姐姐私下說:「如果鑒別出是女孩她肯定要流產,我不想做這種缺德的事兒!」於是婉拒了,但弟媳這一次和娘家人都認定自己一定懷的是兒子。女兒兩歲,每次奶聲奶氣地說:「媽媽肚子里的妹妹什麼時候出來?媽媽肚子里的妹妹乖不乖?。」她必定非常生氣,大聲呵斥女兒:「媽媽肚子里的是弟弟,不是妹妹,不要亂說!」最後,她生下的二胎仍然是女兒,娘家唉聲嘆氣,嘆自己女兒命不好,婆家人人謹言慎行,怕一言不合勾起一場家庭戰爭。
從此以後,這個弟媳婦再也沒有好心情,對誰都沒有好臉色,她認為自己沒有生兒子,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看全世界都不順眼。娘家媽媽認為,女兒沒生齣兒子從此在婆家必定沒地位,從此對親家唯唯諾諾似乎欠了對方一大筆債。其實,老公來自知識分子家庭,婆婆都苦口婆心勸自己的兒子:」有兩個女兒是福氣!」但是兒媳婦,就是認為這是婆家變相的譏諷和看不起自己,生下毫無存在感的二女兒,又計劃著超生第三胎。
這個媳婦是某海邊邊遠城市,典型的廣東重男輕女家庭出來的。家裡母親生了大女兒後,想生個兒子,沒想到生下來又是個女兒,她就是這個不得已被父母養大的二女兒。儘管她讀了大學,卻在一結婚後就做了家庭主婦,然後重複自己母親的命運。現在她又讓自己的命運重現在二女兒身上。
在她眼裡,沒有生兒子,在婆家就沒有地位,沒有人尊重她。而不認為,自己的獨立、能力學識、對公公婆婆的態度,處理婆家關係的智慧和情商才是獲得尊重的根本。沒有生兒子,公公婆婆本沒有抱怨,卻連規勸都不敢,因為不管說什麼,她都認為世界在與她作對,公公婆婆在變相歧視諷刺。
在廣州十年,我聽了太多類似的故事。小區的一個潮汕女人,帶著三個女兒大著肚子天天在下面和老太太老爺爺們打麻將,鄰居告訴我這是她生的第八個孩子,因為前面7個都是女兒,如果這個也是,那麼她還會一直生下去,直到生下兒子為止。廣東某著名高校的女教師,老公是公務員,頭胎生下了女兒,鑒於兩人都是事業單位的身份,在二胎政策沒有放開前不敢超生,於是她們辦了假離婚,然後在廣東鄉下老家找了個單身男親戚,女教師和他假結婚,生下老公的兒子,然後再和親戚離婚,再和老公復婚,如此折騰一圈,還要付給男親戚不下十萬的好處費,但如願生下兒子,兩夫妻都覺得幸運,值得。
所以,別扯了,為什麼廣東呼籲二胎政策最積極?為什麼放開二胎政策後廣東二胎生育率全國第一?真相其實就是這個全國改革開放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跟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有很大部分人拚命生二胎不過是想要生一個兒子,滿足幾千年封建觀念強加在女性身上的烙印、滿足周圍老人、親戚、固有觀念帶來的期待和壓力。(當然不是所有人,這裡也有大把就是因為想要個女兒而生二胎的)
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種壓力。即使飄洋過海留學歸來,即使香港台灣早就進入發達時代,那些嫁入豪門看起來光鮮不已的明星,有多少也在求子的路上邊走邊跪拜?
3.致所有的女孩們
我從來不是一個勇敢和叛逆的女子,我一直走在萬千傳統女性的路上。而且,我也並不膜拜某些女權思想否定女性為妻為母價值,而一味鼓動女人像男人一樣在社會上競爭打拚的論點,女人在階段性地為了孩子家庭調整妥協自己的事業追求是必然的、是值得的,我還曾經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我自己也真心地覺得,身為女性成為母親實在是我們的幸運。成為母親讓我們輕而易舉地變得比男性更成熟、堅韌,更容易理解愛的寬闊和廣博。成為母親,我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純真、堅定、從不計較、永不懷疑的愛,那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沒有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的母親美麗、能幹、有學識而愛她,孩子就是天然地愛自己的母親。因此,我也覺得沒有一個女人會因為成為母親而後悔,成為母親不僅僅是大自然賦予女人的天性,更是上帝給予女人的獎賞。不管是一胎二胎,有機會做母親,都是女人才有的幸福和幸運。
但是,在21世界的今天,我也欣賞那些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可以慣著也可以休了男人的女人們,可以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生育權,是不是要生一個孩子成為母親?什麼時候生下孩子?生幾個孩子?那都應該是女人自己可以遵循自己內心和本性做出的決定,或者權衡自己年齡、工作、各方面條件的選擇。甚至,你可以不小心有了孩子把她生下了來,然後勇敢地承擔母親的責任。可以為了老公有一個一起踢球的男孩的美好願望再生一個。但我無法接受,僅僅為了生下兒子而生下一堆不想要的女兒,更不能接受僅僅為了生下一個兒子而親手殺死一個個女兒, 更更不能接受,當你想生下兒子結果生下了女兒,同為女人的母親嫌棄、忽視、埋怨自己的女兒。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她(他)的人生起始不應該是一個本來不想要他的母親對她的厭惡。這將會給孩子本來就不輕鬆的人生,帶來最深的原生之痛。無論是男孩女孩,生下孩子成為母親就意味著不可推卸的撫養和愛他們的責任,你可以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卻不能是一個沒有愛的、遙遠的、殭屍的、討厭嫌棄自己孩子的母親。
我曾經以為,如果有一天我要寫重男輕女這個主題,可能會非常失控,喪失我一直最喜歡的平淡敘事的文風,因為我就有一個這樣的妹妹,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但沒想到,我今天寫到這裡一點兒也不激昂,甚至比其他任何主題更平靜。這些天我迷上了嚴歌苓的小說,看《小姨多鶴》說中國的女性有一種「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湊合哲學和樂觀主義精神,看《扶桑》在那個100多年前被賣到大洋彼岸的中國女子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那種溫和頑韌,那對於苦難地母一般的接納和容忍。我發現,女人和母親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角色。中國的女性更是在無論怎樣對女性的不利的惡劣環境中,都特別的堅強和柔韌,鬱鬱蔥蔥繁衍不息。九十年前我三寸金蓮的奶奶九歲嫁入婆家當童養媳,做丫鬟和雜工,如果生不齣兒子她大概永遠也不能得到家庭的地位。三十年前我的媽媽我鄉鄰的嫂子們如果沒能生下兒子也永遠需要忍受公公婆婆的咒罵、臉色,她們無處可逃,她們沒有那樣強大的內心面對周圍氣氛包裹中自己成為另類。
而今天,我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思考這些。我可以忍受當我懷孕很早就知道是女兒,有人提出了流產並說:「那些對自己要求高的,都知道在哪個月懷孕能生下男童。」但我依然會順其自然生下女兒,並且覺得這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這是生活給我最好的成全,這是我上帝給我做的最好的選擇——在我的內心深處,擁有一個女兒成為母親幾乎就是不可抑制的夢想,在我的身邊有成千上萬優秀的女人們擁有著比很多男人更大氣豪爽的風骨,我周圍許多優秀的男人女人將自己唯一的女兒視為最珍貴的寶貝。我心平氣和地理解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頑固沒有文化的老人並不能左右我的言論,如果這些值得計較,只能證明你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子,和愚昧無知的人一樣心胸狹窄、愚昧無知!
我會給予我的孩子永遠不需要質疑的愛。我也期望,她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為一個美好而溫和的女子、一個幸福的母親。她不需要為了證明女孩可以和男孩一樣而拚命成為一個女漢子、女強人,儘管我也真的欣賞身邊的女漢子和女強人們,她們提供給了天下女人更寬闊的人生藍圖。我的女兒,你只需要追尋你的內心找做你自己,做一個萬千女子中最平凡普通的女人,做一個任何時候可以不為了他人意願委屈、貶低自己,做一個獨立而溫和堅定的人就好了。這樣的人本來就沒有什麼不一樣,女人本來就因為和男人的差異性而在生而為人的價值上面平等、珍貴。
身邊有個獨立而能夠干我很欣賞的朋友,二胎政策放開後她徹底不回老公的老家了。因為回去就意味著隨時隨地地被催生,老人們、親戚們總是意味深長地說:「再生一個啊,有沒有兒子那還是不一樣!」痛愛女兒的媽媽說,每當別人這麼說,她就覺得:「他們這麼說是暗示我女兒有多麼不堪嗎?」但是,她不想再生不是因為相抵抗這種言論證明什麼,而僅僅因為年紀大了,工作繁忙,要平衡事業和家庭目前是最優的選擇,她滿足於工作中獨當一面擔負病人生死的責任和價值、也滿足於自己邊上班邊帶娃,有時間就帶上已經是個獨立小旅行家的女兒全世界走走看看的生活。她自己能賺錢也能持家,娘家婆家老人均妥帖地照顧,老公愛她敬重她,沒人可以不尊重她。
其實,我知道,這樣的女性並不需要說出:男人我可以慣著,也可以休了。而是可以放膽去愛,放心地和一個男人攜手走世界。她任何時候並不需要為了誰,而刻意委屈自己過不想要的生活。
前年我回老家過年,和老公一起給他家親戚一個孤寡老人送去慰問金,最後離開村子那一天,她抹著眼淚給我送行還不忘扒著我的車門說:「今年爭取再生一個白胖兒子啊!」我說:「謝謝您,但是我不喜歡聽這個!」她說:「么樣不喜歡聽?」我說:「就是不喜歡聽咧!」全部送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再沒人說類似的話了,她們一樣來我廣州的家串門,一樣讓畢業求職的兒子女兒來住我家讓我們指點和幫助,一樣在生病時候不遠千里來廣州我家附近的醫院做手術。我知道這就是親人們,你留著他們的骨血,你吃過她們做的飯菜,你趟過她們一輩子守護的村莊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你不需要改變她們也沒有理由嫌棄她們,但是你得有力量做你自己。
21世紀了,我身邊還有無數的女人因為自己生下兒子,就覺得自己從此就是人生贏家,在婆婆家可以橫著走路了。也還有不少男人、女人僅僅因為生了個兒子,就覺得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戰勝了周圍沒有兒子的家庭。有時候我想,他們這是多麼看不起自己呢?以至於他們自己的這一生需要用「兒子」這個標籤來證明其價值和存在意義?
去年回老家,得知鄰居嫂嫂的女兒,那個她十幾歲媽媽才生出手指殘缺弟弟的女孩也考上大學了,還考上研究生了,是我們村出的第二個研究生,我心想真好啊!
end


TAG:俏媽分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