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殲-20戰機實現「中國心」背後的意義竟如此重大

殲-20戰機實現「中國心」背後的意義竟如此重大

9月19日中午12:50分,我國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換裝國產發動機後成功完成首飛,首飛持續時間27分鐘。在近日中巴兩國空軍聯訓結訓儀式上,中巴兩國空軍相互交流此次聯合訓練的經驗以及收穫,並且隨後相互贈送了紀念品。在我方向巴方贈送贈送殲-20模型時特彆強調:我們這款戰機已經實現了「中國心」。

2016年亮相的殲-20戰鬥機

換裝國產發動機,對於殲-20戰鬥機來說則標誌著兩個重大意義。

第一是鋸齒尾噴管,提高了殲-20後向隱身性能。 據公開資料,殲-20安裝的「太行改」WS-10B的推力是14噸,與之前安裝的AL-31F M1(99M1)俄制發動機的13.8噸加力推力相差不大,殲-20並無法從換髮中獲得提高推重比的收益。

但是殲-20「太行改」發動機採用了我國自行研製的的新型鋸齒噴管,塗有雷達吸波塗料的魚鱗片後緣呈鋸齒狀,鋸齒邊緣的角度遵循隱身飛機設計中最基本的邊緣對齊原則,能將入射雷達波向特定幾個角度反射回去,降低反射雷達波被截獲的概率,從而殲-20整體特是後向雷達反射面積。

殲-20戰鬥機

此外,鋸齒尾噴管還能顯著降低尾噴管的紅外特徵。尾噴管噴鋸齒魚鱗片的後緣在噴氣時能產生噴氣流渦,加速尾噴管排氣與冷空氣的摻混,降低紅外輻射。研究表明,鋸齒噴管尾噴管附近的紅外輻射強度最多能降低10%。

第二是換裝國產發動機後,使得殲-20戰鬥機擺脫了對俄制發動機的依賴。 殲-20換裝「中國心」後,我國主力雙發重戰殲-11B、殲-15、殲-16、殲-11D、殲-20都機體換裝「太行」發動機,並與AL-31F實現了完全互換,形成兩條腿走路的新局面。

殲-20戰鬥機尾噴口

據《中國航空報》透露:「太行改」WS-10B具有先進氣動設計、高可靠性結構設計、先進控制技術和先進工藝材料應用四大改進,其中意義最大的就是先進控制技術——全許可權數字發動機控制單元(FADEC),可實現對戰鬥機油門的無憂慮控制,即使飛行員把油門一堆到底也無需擔心喘振。另外FADEC還是實現戰鬥機飛-火-推一體化設計的關鍵,自動調節發動機推力輸出和矢量推力的偏轉,使飛機始終處於武器發射包線的最佳範圍內,大幅降低了飛行員的工作負荷。「太行改」在服役壽命、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上大大優於AL-31F,不僅能降低殲-20的全壽命周期成本,還是該機在未來戰爭中擺脫對俄制發動機的依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姆斯壯 的精彩文章:

意空軍精英飛行員駕機墜海 是什麼導致了這次事故的發生

TAG:阿姆斯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