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未來有可能撞擊地球的行星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未來有可能撞擊地球的行星

44億年以前一次行星撞擊地球,據稱給我們帶來大量碳質,而今天我們依然面對這行星撞擊地球的考驗。雖然我們有相關的應對方案,不過我們依然需要機警的觀測和注意著。最近我國的科學家就發現距離我們不遠地方的一顆小行星,有變軌直接撞向地球的可能。

近地小行星2009ES的運動狀態——一條白色光帶正沿著綠色十字叉所示的預報軌道運行。

據新華社電 7日晚,藉助有著亞洲最大「地球哨兵」之稱的1.2米口徑近地天體望遠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員在盱眙觀測基地首次觀測到小行星2009ES。這顆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界列為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7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的科研人員在觀測前檢查近地天體望遠鏡運行狀態。

小行星兩大指標均在危險分子範圍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接到國際小行星聯合觀測組織發來的「任務」,對地球具有潛在風險的近地小行星2009ES於9月5日過近地點,希望擇機對其進行跟蹤觀測。

國際小行星聯測網的信息顯示,2009ES直徑在150米-470米之間,距地球最近約為18.8倍地月距離(地月距離為38萬公里),這兩大指標均屬於「危險分子」範圍。

「更為特殊的是,2009ES的軌道與火星軌道距離最近時僅有0.0012個天文單位(18萬公里),極易受到火星引力攝動而發生變軌,可能離地球越來越遠,也可能直接沖向地球。」趙海斌說,一些毫無徵兆的小行星突襲地球事件,往往就是因為受到了火星或木星的引力攝動。

全球已有8個台站曾觀測到地球「殺手」

落戶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的1.2米施密特近地天體望遠鏡,7日晚捕獲了一張張黑白星空照片。「就是它!」指著電腦上圖片中央划過的小豎條軌跡,趙海斌說:「這傢伙跑得挺快啊。」

據了解,2009ES是美國亞利桑那州萊蒙山巡天計劃於2009年發現的。此前,全球已有8個台站曾觀測到它,而7日晚則是我國天文學家第一次追蹤到這顆「危險分子」。

由於距離地球較近,它的視運動速度很快,每分鐘運行27個角秒。趙海斌說:「根據我們的計算,與之前預報的位置吻合得很好,這表明天文學界對該顆小行星的軌道精度已經掌握得較高。」

揭秘:直徑超10千米小行星可毀滅地球

1994年彗木相撞事件發生後,國際天文學界就逐步重視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風險。目前科研人員已發現1640顆「潛在威脅近地小行星」。

國際天文學界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主,就近地小行星觀測兩次制訂系統目標,第一次是在1998年-2008年期間,通過10年時間觀測到90%以上直徑大於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這一目標基本完成;第二次是在2005年-2022年期間,將直徑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全部觀測到,目前離實現這個目標還有較大距離。

我國的中科院也在1999年組建「近地天體探測和太陽系動力學研究」團組,2006年10月在江蘇省盱眙縣建立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觀測站,並成功安裝了1.2米施密特近地天體望遠鏡。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介紹,所謂潛在威脅近地小行星,是因為它們的直徑「相當大」,至少140米;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也很接近,在750萬公里之內。

據統計分析,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以秒速10千米撞擊地球時的能量,相當於30億個廣島原子彈。天文學界普遍認為,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的原因,就是直徑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天文專家介紹說,有可能作為太空「殺手」威脅地球和人類的不僅有近地小行星,還有近地彗星。在天文學中,常把近地小行星與近地彗星統稱為近地小天體。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我漲知識 的精彩文章:

民間大神,在訓練魚走路,神奇現象
長期使用功能性飲料,會對心臟造成危害
在月球表面發現神秘物體,看著好像一個建築物
科學家發明了兩種辦法,可以跑的比光速還快
科學家計劃向其它星球進行「蒲公英式」播種

TAG:隨我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