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尚未盈利!家電公司戴森仍一頭扎進電動汽車市場 或在中國生產

特斯拉尚未盈利!家電公司戴森仍一頭扎進電動汽車市場 或在中國生產

戴森成為本周在純電動汽車浪潮中最新的製造商,披露到2020年將投資25億英鎊生產電動汽車的投資計劃。

最近,令人吃驚的是,英國發明家詹姆斯·戴森爵士和他的真空吸塵器製造公司,也進軍了汽車行業。戴森正試圖在傳統汽車製造商捲入電動汽車(EV)競爭的時候,加入這個熱火朝天的派對。

一些英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沉浸在每次新發布的工程和監管挑戰中,估計戴森將在2020年前將新的電動汽車推向展銷廳。

總部位於威爾特郡的公司擁有400名工程師團隊,該項目已經包含了兩年半的時間。但他的消費者技術公司如同一張白紙——有一個電動機,但沒有底盤,沒有生產工廠——正在邁入殘酷的汽車製造業世界。

了解電動汽車生產的消息來源表示說:「這是一個挑戰,因為把汽車推向市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明年我們推出新的電動車。而這個過程是五六年前就開始的,不過一切也準備就緒(製造設施、供應鏈和人力)了。」

除了製造方面的挑戰之外,消息人士認為,戴維雄心勃勃的計劃還有待每款新車輛需通過監管機構的檢測。

「單是碰撞規定的複雜程度就是巨大的。」消息人士說,「每輛車必須遵守每個市場的規定。」

他表示,新車通過歐盟嚴格的安全測試程序需要「多年而不是幾個月」,直到獲得合格證書為止。

高端,產量少

卡迪夫大學汽車工業研究中心的高級講師Paul Nieuwenhuis博士認為,戴森公司是追隨特斯拉的領導模式,生產少量汽車而定價高昂。

總部在加利福尼亞的電動汽車先驅特斯拉,迫使大眾、豐田和通用汽車等行業巨頭,也推出自己的電動汽車。

「如果你正在開發汽車並生產,時間聽起來很緊迫。」 Nieuwenhuis說,「有些製造商在三年內就已經進行了管理。但是,他們也從之前其他型號汽車學到了很多技術。」

「英國擁有很多具有低成本製造經驗的工程師。例如,TVR可以在18個月內生產新車。所以如果這是他們想的方式,那麼時間表是可行的,但是非常非常緊張。如果你是一個新入行者,比起一直在底層,更容易打入高端市場。」

戴森擁有在擠入擁擠的高端市場的經驗,說服消費者在其產品上花費更多,而非選擇廉價替代品,就像其昂貴的吸塵器一樣。

戴森表示這種汽車可能很貴,說:「也許更好的定價是他們準備存多少存款。」

Model 3是特斯拉第一款「大眾市場」車,而價格仍然相當高,起售價為35,000美元。但是,相比之下,入門級Model S的成本為94,000美元,而Model X則為96,000美元。

未來固態電池

戴森正在開發兩種不含液體的固態電池,如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理論上,這些電池更安全,可以更快地充電,並且續航時間更長。

日本汽車公司豐田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希望在2020年前銷售固態電池汽車,與戴森時間框架相同內。

雖然汽車製造商正在努力開發最好的電池,但他們也在努力確保有足夠的關鍵礦物來製造這些電源組。

大眾正在爭取確保長期供應鈷,這是可充電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已經要求鈷生產商在9月底之前提交提案,從2019年起向大眾提供長達10年的關鍵礦物。

大眾汽車在「柴油門」醜聞之後加快了其電動車願景,並計划到2030年投資超過240億美元的零排放車輛。其目標是到2025年將電動汽車產量提高到每年300萬輛。

其他汽車廠商,如日產,正在提高電池儲電容量,以確保未來電動汽車的供應需求。

「所有這些都對戴森大打問號,」一位來自世界上最大汽車公司的消息人士說。

戴森暗示說,雖然英國仍然是建造汽車的「先行者」,但更有可能在遠東地區製造車輛。英國公司在馬來西亞已有製造業務。

專家認為,戴森將在英國開發車輛和未來所有的戴森汽車,但將會在中國製造。在中國製造新車不僅成本便宜,而且也是市場所在。

「無論我們在哪裡製作電池,那也將是我們要製造汽車的地方。」 戴森說,「我們在遠東看到這種汽車擁有非常大的市場...我們想要靠近我們的市場,而且我相信遠東比英國或歐洲更快地接受電動車。」

Nieuwenhuis指出,中國是世界上電動汽車最大的市場;它也是豪華車的最大市場。 「所以這是有道理的。」他補充說。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6年中國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共有507,000輛,比2015年增長了53%。 中國汽車公司占這些銷售額的90%左右。

根據行業分析公司EV Volumes的統計,電動汽車和PHEVs在歐洲銷量同比增長14%,美國銷售157,130輛,比上年增長36%。

中國政府支持電動汽車,正在改善全國擁擠城市的空氣質量,政府還向汽車企業提供補貼和其他激勵措施。

強勁的需求加上政府對電動汽車技術的支持是汽車行業有吸引力的組合。

戴森堅持認為這次的冒險將會盈利。 但是,正確的技術和引人注目的國家支持仍然不能保證成功。 特斯拉受益於向買家提供巨額美國補貼。 儘管如此,電動車行業的模範公司仍然是虧損的。

一位熟悉電動車生產的消息人士指出:「特斯拉尚未盈利。 突入汽車市場仍然很困難。雖然特斯拉已經做到了,但去年的數據顯示,它銷售的76,000輛車輛卻沒有利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前瞻 的精彩文章:

紐約到上海只需39分鐘!馬斯克構思火箭技術做全球客運 專家稱異想天開
集成電路進口替代空間大 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將破萬億
物聯網之父:通向未來的12個必然趨勢
馬斯克公布一項征服火星的新計劃 宇宙飛船可一次輸送100-200人
瑞士手錶前8個月對華出口上漲19% 正將目光瞄準中國年輕人

TAG:頭條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