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大概是迄今為止最適合拍年代戲的微縮模型

這大概是迄今為止最適合拍年代戲的微縮模型

本文圖片均由尹某人提供

記憶里小時候的冬天,媽媽每次洗衣服,都得麻利地進行,不然水太容易結冰。洗完後,所有東西都歸置到角落裡,媽媽進屋去做飯,剩我和它們一起安靜地發獃。

許多擁有情感的瞬間、難忘的畫面,一直在腦海中縈繞,欲久彌深。

回不去的地方,喜歡的場景,就動手做出來。是的,你沒看錯。這些熟悉的地方都是尹某人手工做出來的微縮模型,給你再細看一次的機會。

Part.01懵懂入坑

大概是受父親影響,小學時我就比較喜歡軍事武器和摩托車。我最早做的東西是用泡沫塑料削的軍艦,大多來自一些雜誌或者電視上的形象,當時蠻有成就感的。但那會兒小,理解能力有限,做出來的東西在今天看來挺幼稚的。

現在實在不好意思稱呼這玩意兒,當時卻是想做灰熊突擊炮來著......

泡沫塑料很輕,容易削,但有靜電,還特別吃刀片,加上做出來的成品看上去很大,所以後面就用雪糕棍和牙籤了。雖然加工起來麻煩,但配合502膠水很結實,而且可以做得足夠小,也能做上更多的細節。

牙籤打孔做椅子

當時材料單一,且上色用的顏料也只是水彩筆後面的替芯和記號筆等材料。原因很簡單,一是零花錢不夠,二是這種愛好並不被大人看好,畢竟太消耗時間,被認為會耽誤學習。事實上,當時如果零花錢足夠多的話,我可能會買一些玩具而不是自己做。

當時很多人把我做的東西稱為「廢物利用」或者「科技小製作」。但到現我都不希望被這樣定義,前者聽上去是以材料為主、作品服務於材料,後者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相較於材料,我更關注結果,只是當時礙於條件罷了。用雪糕棍做模型的日子很長,一直到現在都是,不過現在它們被削得更細緻一些。

機緣巧合之下,我在親戚家看到了一本《模型世界》,第一次被裡面的做品震撼到:原來模型還可以是這樣!那些掉漆的鐵皮、被踩踏得發亮的鋼板、精緻的標語......從那時候起,我才知道了舊化的概念,才知道了模型的顏色不只是坦克是綠的、飛機是銀色的。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作品是那麼幼稚可笑。

之後的一段時間,我還是用雪糕棍去做「模型」,但也漸漸地添置了各種工具、油漆等,也開始嘗試新材料。打那以後套路才真的算是在「做模型」。至於題材,大概是對軍事審美疲勞的緣故,不再局限在軍事武器和交通工具上,開始嘗試做一些別的。

初期我照著網上大神的作品做了一些,但是有些班門弄斧,唯一的意義就是找到了那麼一點感覺,這時我才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的題材,例如一些老房子什麼的。

Part.02微縮模型進階記

在審視自己從小到大做過的東西之後,我發現在自己手藝不精、成品不多的時候嘗試做出來的東西,反而更容易帶來自我滿足感。反之,就容易自己挑自己的刺兒,覺得各種不滿意。

在被帶靜電的泡沫塑料廢料折磨許久後,終於在小學三四年級時用雪糕棍、縫衣線、卡紙和電線做了下面這輛摩托車。當時感覺自己做出了一件了不得的東西,好不歡喜。但擱在盒子里幾年後再拿出來看的時候,無法直視。

當年自感了不得的摩托車,這比例、這細節、這表面處理,覺得有點辣·眼·睛

跨斗摩托和F1,用「寫意」來自我安慰下吧

沒上色的老式飛機,當時是照著「劍魚」做的

送妹子的,第一次把自己做的東西送人(你別說我當時還真是挺有自信……)

高三時間緊,業餘愛好是不受待見的,再加上假期縮短,整整一年,憋著沒做什麼東西。直到高考結束後的暑假,再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

這輛FT-17是重拾模型以後做的第一件,有些生疏,但也有一種「似是故人來」的感覺

高三的暑假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東西和嘗試新東西,在嘗試做情景模型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非軍事的情景類題材,雖然很多人把它理解為「娃娃屋」或者稱為「微縮景觀」,由於是在找「情景模型」資料時發現的,所以我還是想管它們叫「情景模型」。

第一個做出來的成品長這樣,山寨了MiniArt的一款情景素材。依舊有點辣眼睛。但做完它不久,就去外地上學了......

之後又嘗試做了些樹,不太滿意,不過還是將它用在了一個模型上,總算為它找到了紮根的地方

臨摹貼吧里一位大師的結果,照葫蘆畫瓢,成品班門弄斧,不過好歹找回了當年的一點成就感

五穀輪迴之所

偶爾也會暴露一點自己的重口味本質,完成於大一暑假,我管它叫「五穀輪迴之所

換像素高一點的手機拍了下面的照片,大家不妨放大看一下。

這是希區柯克的電影《後窗》中,作為布景的單元樓的一部分,規模相對比較大,用時也多一些

這個門樓參照了我老家舊式門樓的典型樣式,底座用了幾年前老家翻修時舊房子上拆下來的一段木頭,也算是種紀念吧

差不多就是這麼個過程,雖說我對模型的熱度幾乎沒變,但不同時間,面對成品的感受確實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不管做得「辣眼睛」還是「看起來還行」,每個階段都有讓我覺得「挺滿意」作品被做出來。

我喜歡穩定、靜態無變化、精緻並且可以摸到實體......顯然這些都能從模型當中得到滿足(當然遙控模型或者CG等除外)。

老人們常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雖說這話是為了褒揚內行,但沒準兒看熱鬧外行們能夠從「熱鬧」里得到更多的東西:對好奇心的滿足、對嘗試的渴望等等。

我也希望自己的手藝能變得更好,但與其說是超越各位高手,不如說是讓自己獲得「更上一層樓」的成就感,畢竟「成就感」這東西太誘人。

Part.03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

一些材料的問題:

搭建牆壁屋頂的材料是瓦楞紙,由於瓦楞紙較軟且容易受潮,所以滲入了不少502膠水以加固和防水,但這種加固也消耗了大量的502膠水。

牆壁表面比較粗糙是因為敷了補土,手頭沒有補土的時候用的是502+痱子粉的混合物,簡稱「五爽大法」。

梯子、傢具、門窗等部件用的是洗凈晾乾的雪糕棍。另外一些細小的部分比如電線或者杯子等,材料的使用上比較多樣,有銅絲(電線里抽出來的)、塑料廢料(做拼裝模型剩下的)、硬卡紙、ABS膠板等。

做模型的過程中,大概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來自模型本身,而是來自外界。

所做的東西總是被定義

總是被同學要。一般是拒絕的,可能出於自私,大多數時候,送別人的東西做起來並沒有做給自己的那麼有興趣。另一方面,也不想湊合了事,還想好好做,這就比較尷尬了;

噴漆的味道太大,一般是晚上跑去洗手間噴;

當然,最可怕的是熊孩子,不過還好,現在能形成破壞力的熊孩子已經長得足夠大了。

還有時間問題,畢竟這是個很占時間的愛好。可能早期的粗糙模型,用時短,但之後涉及到一些細節和上色的問題,進度就會慢很多,尤其是冬天,膠水和油漆幹得特別慢。這樣下來會花太多的時間在模型上,好在上學的時候有寒暑假,現在開始工作了,時間又緊張了很多。

做模型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真的是多,但是,每次碰到問題的時候,只要解決掉,就基本會忘乾淨,只留一些比較深刻印象。植物是最難做的,沒有之一,而且稍有不慎效果就會很糟——事實上到現在,我做植物的水平也沒有多少長進,所以就選擇「寧缺毋濫」,我的模型里很少有植物,不是因為不想做,而是做不好。

未來對微縮模型有什麼想法呢?

今年新聞學專業剛畢業,現在做平面設計(還在實習),我這樣做的本意,是為了讓工作和愛好分開,這樣至少可以讓愛好不被工作任務左右。未來準備嘗試一些跟愛好有關聯但不是完全對應的工作。

回歸到模型本身,我更希望這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東西,主要享受模型完工時的那種儀式感和成就感,畢竟自始至終,我只是希望有一個能拿在手上把玩的、代表著某一特定事物的東西。不過是在小時候我會為做好一個粗糙的泡沫塑料船而歡呼,但現在卻要做得更細緻才會滿意罷了。

——尹某人

這是手藝人尹某人對自己及未來的規劃,而他的作品在網路上被眾多網友驚訝地喜歡著,懂行的人都說,如果拍年代戲,這樣的場景一套至少值十幾萬……

文中部分作品為臨摹作品

文|經手藝網採訪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手藝網 的精彩文章:

這座造型簡陋的柴窯,卻讓五個年輕人心甘情願地守在這裡
擇木為伴,這三個年輕人造出了一盞盞不止是有光的燈
手藝光環加持,這才是吸貓最高境界
為了織好一幅掛毯,這個「無趣」的女孩隱居到了灕江邊
寫不好字,一定是筆沒選對 鋼筆控的敗家評測

TAG:我愛手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