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韓琦畫像

韓琦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宰相,在當時與范仲淹齊名,人稱「韓范」。韓琦「風骨秀異」,少年時便考中進士,步入北宋政壇。他一生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為相十載,先後擁立兩位皇帝,所謂「相三朝,立二帝」。每次面臨重大事件,韓琦總能「處之裕如,卒安社稷」,為北宋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韓琦膽略過人,多謀善斷,「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臨事喜慍不見於色,論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他做事敢於擔當、富有魄力,常常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1063年,仁宗駕崩,由養子趙曙即位,是為英宗。英宗即位之初,曹太后臨朝稱制。英宗不是曹太后親生,兩人的感情也很淡薄。加之英宗的身體非常差,時常生病,很少前去問安,因而很不受曹太后的待見。一些宦官就不斷在曹太后面前說英宗的壞話,致使曹太后與英宗之間嫌隙萌生,關係十分緊張,甚至有了廢掉英宗的想法。

為了保住英宗的皇位,身為宰相的韓琦不得不向曹太后施壓。一天,曹太后又開始抱怨英宗多病,於是韓琦就抓住機會,「以危言感動太后」,當著群臣的面,語氣頗為嚴厲地說:「臣等平時只能在外面見到官家(對皇帝的尊稱),內中保護的責任全在太后。如果官家得不到照管,太后恐怕也不得安穩吧。」這番話大有指責和威脅之意,群臣聽後都嚇得不輕。曹太后雖然嫌棄英宗體弱多病,但是也承擔不起苛待皇帝的罪名,一時間既尷尬又惶恐,連忙說:「宰相這是什麼話?我一定會更加用心的。」事後有人責怪韓琦對太后說話太過分,韓琦只是無奈地回答說:「不得不如此。」

果然,此事過後,曹太后打消了廢掉英宗的想法,與英宗的關係也逐漸緩和。等到英宗病情好轉,曹太后就還政於英宗。眾人都很佩服韓琦敢於直言。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當時,內都知任守忠為人姦邪,喜歡刺探宮中秘事,挑撥皇帝與太后的關係,韓琦想要將他貶黜,可又擔心其他執政大臣會有所顧慮。於是,韓琦故意發出一道空白的敕命,參知政事歐陽修二話不說,就在空白的敕命上籤下了名字,而參知政事趙概卻面有難色,不願意簽名。歐陽修對趙概說:「你只管簽字,韓公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等到幾位執政大臣都簽名之後,韓琦召來任守忠,當堂列舉他的罪狀說:「你依罪本該處死,現在貶你為蘄州團練副使,立刻啟程,不得耽誤。」接著便取出空白敕命填上內容,然後派人將任守忠押送蘄州。事出突然,眾人都大吃一驚,隨即又覺得大快人心。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1066年冬,英宗病重。英宗認為自己還很年輕,遲遲沒有冊立皇太子。冊立皇太子可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雖是當務之急,但很多大臣都不願意多言。韓琦卻向英宗進諫說:「陛下已經很久不能上朝,希望能早日立儲,以安社稷。」英宗點頭同意,於是確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英宗便病死了,皇太子趙頊即位,是為神宗。

關於神宗即位,還有這麼一段故事。據《韓忠獻公遺事》記載: 英宗剛死,內臣就急忙派人召皇太子入宮即位。皇太子尚未趕到,「英宗復手動」,英宗的手忽然動了一下。眾人又驚又喜,認為英宗或許還有活過來的可能。宰相曾公亮建議派人阻止皇太子入宮,否則英宗如果活了過來,而皇太子冒然入宮,那麼大臣和皇太子都有可能會受到猜疑。韓琦不同意,說:「即使現在先帝真的死而復生,也只能做太上皇了,為何不能召皇太子入宮。」說完,韓琦再次派人催請皇太子立即入宮(宋朝時,繼承皇位常會出現變數,有時候就是在比誰更快)。皇太子入宮後,韓琦馬上率領百官參拜,皇太子順利即位,身份正式得以確立,皇位也平穩更替。當然,英宗最終也並沒有活過來。

皇帝死後身體又動了,眾人大喜,宰相卻說:活過來也只能做太上皇

諸如此類的事迹有許多,歐陽修曾評價韓琦「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韓琦的一些事迹還被收錄進了明代馮夢龍所著的《智囊全集-膽智部》,馮夢龍對他的膽略十分推崇,稱讚他「生平從未曾以『膽』字許人,此等神通,的是無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鑒水 的精彩文章:

皇帝:你想要什麼賞賜?大臣:我想要你的嬪妃!皇帝聽後不怒反笑
饑民遍地,官員下令:糧商漲價售米!米價很快暴跌,百姓感激不已
此人是趙匡胤的救命恩人,當他受到誣陷,趙匡胤毫不手軟:賜死!
皇帝:讓人捨生忘死太難!大臣一聽隨即投水,皇帝大喜:救起重用
皇帝責問:你為何遲到?大臣:喝酒耽擱了!皇帝聽後卻大喜:重用

TAG:清風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