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文學瑰寶:從黃庭堅到東西,廣西文學九百年間的傳承

中國文學瑰寶:從黃庭堅到東西,廣西文學九百年間的傳承

唐代杜甫形容王楊盧駱時有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對於宋代同樣適用——大宋朝廷貶謫到廣西的官員,竟然催生了不朽的文學成就。

廣西——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這人間瑰麗的奇山秀水。

從古至今,正是這個「奇」,讓許多文人騷客在此留下傳說。

黃庭堅

宋代崇寧三年農曆五月十八的黃昏,一個清瘦而倔強的老人經過漫長的跋涉,步履艱難地走到了廣西宜州這座邊城的石坂路上......

從此,宜州總是與他聯繫在一起,這個人就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這一年黃庭堅59歲。

中國古代對於官員的處分多用流刑,流放到「蠻荒之地」來懲罰。而宋代的廣西,居然就是朝廷貶謫官員的重要地方。

在這些被貶謫的不幸的文人中,黃庭堅的知名度和文學藝術成就無疑是數一數二的。他於崇寧三年到達宜州,崇寧四年去世,在宜州度過了是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

黃庭堅剛到桂林時,寫下了一首《到桂林》:

「桂嶺環城如雁盪,平地蒼玉忽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

詩意為:就是李成和郭熙這樣的北宋的大畫家健在,也無法畫出桂林山水的美景。雖有對桂林景色的羨慕,但是他不能留在桂林,與甲天下的山水風景相伴。

對於黃庭堅生命最後一年的情況,主要就是通過《乙酉家乘》這一部日記體著作來了解的。《乙酉家乘》實際上是黃庭堅的生活日記,從正月初一開始,共記事230天。《家乘》所記內容包括陰晴寒暑,日常起居、與當地人的人情來往以及親朋的信札往來,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史料。

范寥的《宜州家乘序》中說:

「圍棋誦書,對榻夜語,舉酒浩歌,跬步不相舍。凡賓客來,親舊書信,晦月寒暑,出入起居,先生皆親筆以記其事,名之曰《乙酉家乘》 ,而其字畫特妙。嘗謂余,他日北歸,當以此奉遺。至九月,先生忽以疾不起,子弟無一人在側,獨余為經理其後事,及蓋棺於南樓之上,方悲慟不能已。所謂《家乘》者,倉卒為人持去,至今思之,以為恨也。 」

《乙酉家乘》

崇寧四年,黃庭堅創作了《南鄉子》 :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髮簪花不解愁。

這首詞是重陽節在宜州城樓和朋友們喝酒時即席作的。聽到別人說「今歲當鏖戰取封侯」 ,計劃著仕途的進步,作者卻卻悄然獨立,倚著欄杆放聲歌唱。黃庭堅想到昔日重陽節宋武帝劉裕在彭城戲馬台歡宴的情形已化作歷史煙雲,感慨「萬事盡隨風雨去」 。

下闋寫他飲酒、插花、故作豁達,其實難以掩蓋內心的失落與苦悶。看來,儘管黃庭堅性情豁達、隨遇而安,儘管宜州地方官、士人與從外地趕來的親朋,給黃庭堅的生活抹上了亮麗的色彩,但都不能解除他內心深處的苦悶。頻繁的飲酒,既有以酒助興的成分,也有借酒消愁的意思。

《南鄉子·諸將說封侯》場景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書法家,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為「宋四家」。雖然是大書法家,黃庭堅卻沒有吝嗇自己的書法作品,可以說有求必應。他在《書自作草後》中說:

「余在江南,絕不為人作草,今來宜州,求者無不可。 」

這或許是他對宜州朋友們眾多饋贈的回報吧。他著名的書法作品《范滂傳》就是在宜州寫成的,黃庭堅剛到宜州的時候,當地官員一般不敢和他來往。當時宜州通判余若著卻以禮相待,熱情地為黃庭堅聯繫住房,還派他的兩個兒子跟隨黃庭堅求學,暗地裡以弟子的禮節侍奉黃庭堅。有一天,余若著帶著紙向黃庭堅求字,黃庭堅將《漢書》中的《范滂傳》通篇默誦書寫。

黃庭堅寫《范滂傳》其實有表達自己氣節的意思。東漢的范滂,節操清廉,胸懷澄清天下的抱負,後因為黨錮之禍,朝廷要捉拿他。他聽說後主動投案,說「我死了災禍就可以平息了」 ,於是慷慨就義。黃庭堅因為元祐黨禍被貶宜州時,泰然處之,與范滂何其相似!

《范滂傳》 (局部)

在宜州,黃庭堅還有許多日常書信題跋,這些書札題跋,既是黃庭堅日常交際的短篇小品,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是不經意的書法作品,任意揮灑、意趣盎然。

從這些書法作品裡,我們看到了他的堅韌與淡定、洒脫與狂放。

黃庭堅儘管在宜州的時間只有十七個月,但他對廣西文化的影響是多面、深遠的。這或許就是文化的魅力、精神的力量,他讓我們看到了文學家應該具有堅毅與執著、瀟洒與曠達、樂觀與自信。

東西

田代琳,筆名——東西。他是廣西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為廣西作家協會主席。

東西1966年3月出生於廣西西北一個名叫谷里的山村。1985年7月畢業於河池師專中文系,分配到家鄉(河池市)天峨縣中學執教,從此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

1997年6月被廣西文學院招聘為專業作家,2013年在廣西文化廳藝術創作中心工作,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主席,同時擔任廣西民族大學的指導教授。

他的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該作品寫一家三口人,一瞎(父親)、一聾(兒子)、一啞(媳婦)的生存狀況,他們聽不到看不見說不出,生活在封閉的內心世界裡,用他們特殊的方式艱難地溝通著,其樂融融。但外部世界並沒有放棄對他們的傷害,當他們生下健康的第三代後,第三代聽到的第一首歌謠,竟是對他們一家人的人身攻擊,於是一個健康的人和瞎子、聾子、啞巴再沒有區別。他們是三個人,又是一個人。

2007年廣西滿地樂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電視劇《沒有語言的生活》,就改編自東西的同名中篇小說,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唐嫣等主演。該劇還獲得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沒有語言的生活》

2006年的電影《天上的戀人》也改編自《沒有語言的生活》,是由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和河池電視台聯合攝製的愛情電影,由蔣欽民執導,劉燁、陶虹、董潔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殘疾青年家寬偏偏愛上了村裡最漂亮的姑娘朱靈,卻不知道自己早被啞女玉珍默默地喜歡著,由此演繹了一段凄美浪漫的愛情故事。獲東京第十五屆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不同於中國以往打入國際市場的農村片,《天上的戀人》不再籠罩於一種愚昧的氛圍中,反倒處處洋溢著濃艷的浪漫與美麗,即便主人公大多是殘疾人,它依然在傳達著美好向上的精神。這不僅使該片有了一種清新不流俗的外貌,更使它具備了更深切的人文思想。整個故事洋溢著一種簡約的美麗,借用各種人的生理死角,盪出了故事的層層波瀾。

《天上的戀人》

長篇小說《耳光響亮》「入圍第五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新生代作家代表作品之一」。2001年東西的小說被中國評論界,列入「1978年到2001年中國小說50強」。

東西曾說:

文學對人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細雨一樣,慢慢地滋潤著人們的心靈,並把好的語言保留下來一代一代傳下去。

現在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如今很難有人可以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坐在書桌前靜靜地讀一本小說。儘管現在的閱讀環境十分嚴峻,但他認為,文學對於生活而言,它帶給我們的是精神上的愉悅,這也是電視、網路所無法達到的。生活其實是在模仿文學,作為一名作家,東西經常從文學的角度去認知這個世界,在他看來,文學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風花雪月」,而是生活中的點綴。

東西認為:我們在通過閱讀這些文學作品的同時,也在擴大我們認識世界的視野。文學並不是在模仿生活,事實恰恰相反,生活其實卻常常在模仿文學。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成為東西文學生涯的轉折點,他寫這部小說時,不想重複前人對殘疾人形象的塑造,於是便將三個不同器官殘疾的主人公的命運捆綁在一起。東西認為:

小說折射了我們今天的一種生活狀態—看不見、說不出、聽不到,當小說中的人物通過對方健康的器官進行艱難的溝通時,這種溝通其實將人生中很多的哲理都裝了進去。

這部小說是在探討一個問題:在看似多彩的世界中,我們卻在沒有溝通的情景下生活。

當我們越來越找不到詞來表達情感的時候,就去靜靜地閱讀文學作品吧,讓它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和情感。

一輪明月,千古情

明月作證,勤勞而且能歌善舞的八桂兒女以非凡的智慧創作出像花山岩畫、壯族歌圩、《布洛陀》、《劉三姐》等眾多的經典文學藝術作品。陸地、陳建功、古笛、鬼子、東西等近當代作家(詩人)也以他們的優秀作品在中國文壇佔有一席之地。

廣西各族人民以其獨特的方式和豐碩的作品,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園。明月同樣銘記,美麗的廣西曾經留下過柳宗元、蘇東坡、黃庭堅、于成龍、秦觀、周敦頤、徐霞客等文豪宗師的足跡,以及他們的千古絕唱!

花山岩畫

古今往來,月亮伴隨著無數美麗的傳說,穿越著千古情愁的時光。人們用團圓鑄就成天地永恆的主題,用美滿演繹出人間最美的歌謠,那千萬縷相思的目光將遠方的心靈匯聚,讓我們在同一輪明月下對酒當歌。

在2017年中秋節到來之際,《廣西故事》策劃製作中秋特別節目——《月是故鄉明》。節目將摘取古今往來廣西各族人民以「月」為題所創造的經典文學作品——包括歷代以來曾經在廣西工作生活過的大師、巨匠們的作品或者故事,通過講述、朗讀、情景表演的藝術表現方式,借月抒情,以月抒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讓我們相聚在廣西南寧民歌湖舞台,再一次聆聽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和經典的作品,品味千古明月,品味千古情思。

10月3日、10月4日晚上21:40請鎖定廣西衛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筆勢凌空,變幻莫測 ……」丨宋徽宗 草書欣賞
六幅瓷板畫,六個「孝」的故事
煙水亭中作絕對 思賢橋上訴愁情
書到今生讀已遲,學霸是天註定,要超越他們只有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十餘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經典詩句……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