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有位發明家,比諸葛亮更牛,卻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
三國時期的神奇人物比比皆是,既有像關羽張良這樣的義薄雲天的英雄,又有似貂蟬孫尚香這樣傾國傾城的佳人。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不怎麼起眼的發明家,馬鈞。
說起發明家,我們腦中便冒出來一串歷史文字:某年某月,某人發明某物,對當時何人何朝何代產生了多麼深刻的影響……而那些名字更是了如指掌,從夏商到明清,滔滔不絕。可是當馬鈞這個名字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傻眼了:既然能和諸葛亮出現在同一處,又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就算不是大名鼎鼎,也應有所耳聞,可這位兄台的名字,實在是陌生。
那麼,他究竟是何方神聖,能比諸葛亮還牛呢?
說起他,筆者私下也查過他的些許資料,奈何這實在是個默默無聞的人物,生卒年月不知,是否婚配不知,史書上只留了他與他的發明,果然是個為發明而生的人啊!
古代搞發明,無非就是兩個目的:一是戰爭,而是生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小農社會,封建的社會孕育出的是保守的思想,商業貿易與工業發展一直都不被看好。如若不是為了發展賴以生存的農業,想必連發明家都不會有吧。不過這只是戲言,泱泱大國,就算統治者再怎麼不提倡,發明還是會自己出現,並茁壯成長起來的,馬鈞就是一個例子。
馬鈞是三國時期普通的老百姓。說他普通,是因為他並沒有像三國英雄那樣,家喻戶曉,有通天的本領,他只是一個羞澀的男子,不愛說話,卻愛思考問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不會有人注意。再則,他與當時的青年才俊一樣,一心只想考取功名保家衛國,並未想過與當時主流方向不符的工業方面發展。所以,無論從哪裡看,他都是一個不會有作為的平凡人。
然而一個人的天賦是無法掩蓋的,就算馬鈞那時還沒有意識到。馬鈞的仕途不怎麼順利,一心想成為軍事謀略家的他,奈何由於沒有那方面的天分,只能在官中做一個小小的博士,那就相當於今天的公立學校的老師,工資不高,工作很忙,生活越來越清苦。
人總是在逆境中才想著迎頭向上。馬鈞發現了他在發明創造方面的才能。之前,他曾幫助鄉里的人改進他們的農業工具,使得他們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於是,他決定重操舊業,改善生活條件。他首先改造的是當時的紡織機。在前面說過,古代創造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生產,而織布機的改進確實促進了布料的生產,不僅成本降低了,質量還更好了。這樣的好東西深受商家的追捧,供不應求。由此,馬鈞更加肯定,自己要堅持自己的發明。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他發明出很多自己想出的東西後,他又想做出古籍上記載的一些神器。他把目光瞄向了上古時期的指南車。他對此很感興趣,可別人卻以為他瘋了,篤定他做不出來。他不管,背負巨大的壓力,他後來終於做出來了,還成功了,對當時戰爭起了很大的幫助。
不僅如此,他還改造了諸葛亮的連弩。諸葛亮的連弩十分強大,是為了對付魏國的軍隊而發明的,幫助蜀國打了不少仗,即便被魏軍截獲,諸葛亮也毫不在意,因為他知道魏軍做不出來。可千算萬算沒算到,這件東西落到了馬鈞手中,馬鈞不但知道如何製作,還將它改進了,其威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連諸葛亮也自愧不如。
這樣一位發明巨匠,卻沒被光榮地載入史冊,實在是令人惋惜,如若中國當時能多在意發明,以及大力發展當時的工商業,我國又何至於淪落到後來任人欺凌的地步呢?而像馬鈞這樣的人又何止一個,無論有沒有記載,我們都應向這些發明家們致以敬意,因為默默無聞的他們為歷史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新中國第一波反腐有多嚴?毛主席鐵腕整治120萬官員落馬
※國軍全球唯一的「中將加上將銜」是怎麼回事?
※違背常倫的皇家事之為奪皇權,坐上龍椅,朱友珪獻妻侍父朱溫
※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短暫人生 才華橫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這是一代亂世梟雄的風流艷史,一個熱血殺手的悲劇人生
TAG:乘風踏浪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