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 for Vendetta》(大陸譯作叫《V字仇殺隊》、台灣譯作《V怪客》、香港譯作《V煞》)

◇背景

《V字仇殺隊》改編自原名經典漫畫,原作首現於81年一本叫《Warrior》的漫畫月刊,一出即引起爭議,原作由阿倫·摩亞及大衛·萊特合編,出版26期被迫停刊,五年後,兩位作者在DC漫畫支持下再續推出漫畫,最終令其成為近代科幻漫畫的經典之作。本片的編劇是沃卓斯基兄弟 (Wachowski Brothers),被網友戲稱為"齷齪司機"。這對雙胞胎兄弟就是《黑客帝國三部曲》(The Matrix Trilogy) 的導演兼編劇。大概是編劇相同的緣故,本片很多方面的風格跟《黑客帝國》相似,有意識的是,《V》的誕生出稿是早於《黑客帝國》的,但是他們當時正忙於拍攝《黑客帝國》三部曲。所以有"齷齪司機"這樣的牛B編劇,該片的劇情就有保證了。

◇男一號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本片的男主角——雨果·維文 (Hugo Weaving)——就是當年出演《黑客帝國》頭號反派史密斯特工 (Agent Smith) 的那位老兄。此人的演技很不錯,看過《黑客帝國》的同學應該對那個大反派有深刻印象。在另外一部好萊塢大片《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里,他也出演主要角色——精靈族的老大艾爾隆。

在本片中,男主角自始至終都帶著面具,以至於你如果不看演員表或影評,都無從知道這個男主角是誰出演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考驗雨果的演技了。事實上,雨果開場的第一個片段,就已經在告訴我他紮實的功底了,他有過舞台演出的經歷,及近放肆的演繹風格對塑造這個角色很關鍵。此外,他的動作表演也很精彩,聲音也很棒。另外,感謝已故攝影師阿德里安·彼德,本片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他的攝像,配合對面具和場景的打光,才能不露臉的情況下最大限度詮釋好角色的心理活動。

◇女一號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本片的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因影片《黑天鵝》獲多項大獎(包括2010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她的成名作應該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另外,在《星球大戰》的3部前傳中,都由她出演艾米達拉皇后。順便再八卦一下這位影星MM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1981年出生於猶太人家庭;在紐約讀高中時,她的論文《以糖為底物酶催化製備氫氣的簡易方法》獲英特爾科學天才獎(據說這個獎的含金量很高,其得獎者中有7人後來獲諾貝爾獎);大學就讀哈佛心理學專業;會講6門語言(包括日語和阿拉伯語);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僅27歲就擔任嘎納電影節評委;......面對這才貌雙全的MM,讓天朝那些胸大無腦的女明星們情何以堪啊!而且,像這樣才貌雙全的好萊塢明星,還不止她一個。

◇V的造型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首要是他的面具標誌,由於在一次革命行動中被火燒傷,他被迫要戴上以16世紀英雄蓋·福克斯(英國火車爆炸案罪犯)樣貌的面具,這個面具成為了他獨特的標誌。影片的面具造型沿襲漫畫原著,導演麥提格不想藉助CG特效,而採用基本的泥漿倒模效果製成,再配合燈光與攝影技巧去表達V的各種神態,主角雨果·維文躲在面具後演戲難度更高,他需要後期參與配音以傳達V在面具後發聲的更佳效果。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的戰衣植根於16世紀,再結合現代剪裁,令外型看來有點後現代感。他的戰袍內藏有六把飛刀,並有刀套附在內衣上。至於V每次行動完後必留下的紅玫瑰,影片用到的玫瑰屬於名貴的Grand Prix品種,道具部每日都有人新鮮採購,以確每日都有盛放的玫瑰可供拍攝之用。

◇V字的多重內涵(推薦閱讀喬治奧威爾的《1984》)

《V字仇殺隊》 ,英文名字 V For Vendetta 。Vendetta 一詞來源於拉丁語vindicta,有族間仇殺、世仇、宿怨的意思,也特指義大利某些地區和 Corsica 島的族間的兇殺。V 的含義比較多,有Victory(勝利)的意思,尤其現在的人照相時似乎已經不會有其他手勢,都要擺個V字,這個毛病的祖宗是丘吉爾,他在二戰時發起的;V又讓人想到佐羅的Z,似乎俠義之士都喜歡留下自己的標誌;同時V是影片男主角的名字,並且據說在原作漫畫連載時,每章名字都是以V開頭的。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在秘密細菌實驗室的時候,被關在五號房,也就是羅馬數字「V」,這就是V的名字由來。

同時另一個V字的含義——victory(勝利)。

最後還有一個含義,現在先不說。

★正片分析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本片宣傳語,同時也是本片第一句台詞,是「Remember,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這來源於至今在英國仍然存在的「Guy Fawkes之夜」。實際上,歷史上的Guy Fawkes就是在1605年11月4日至5日的子夜被抓住的,他的謀反行動被稱之為「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後人為了紀念這次事件——事實上是為了慶祝抓住Guy Fawkes——在每年的11月4日晚,在愛爾蘭和不列顛島的部分地區,都會有遊行活動,通常會焚燒一個Guy Fawkes的布偶或者紙偶為標誌。同時,小孩們還會唱些歌謠,名為「The Bonfire Prayer」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在影片的開始,秘密警察的徽章上刻畫著兩行一豎的紅色,代表的是一種恐怖統治,兩行一豎在符號學中象徵著強權和執著。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在電視節目中的公演,關於蘇特勒政權的描述完完全全脫胎於納粹統治經驗,諧音「希特勒」。背景更換成了更現代更科技的未來英國。正是這種過去與未來的深切碰撞,使得這部片子極大地具有「警示」作用。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當首次出現爆炸場面時,出現了經典背景《1812》。可以說電影配樂對一部電影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美國往事》若是沒有了那段以排簫為主的《childhood memory》與beatles的《yesterday》,恐怕只會淪為尋常的黑幫電影;《勇敢的心》若是沒有悠揚婉轉的蘇格蘭風笛,也不會有華萊士英雄般的呼喊。而《V字仇殺隊》的另一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的配樂採用了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1812序曲》是根據拿破崙征戰俄國這段歷史所作的。歌曲中大量斑駁的爆竹聲象徵著俄國保衛戰的勝利。每當V怪客實施爆炸時,蒼穹中就會響徹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象徵平靜中的爆發。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之後政府將V列為通緝犯,在v沖入倫敦電視台的時候,整個樓裡面的顏色都是藍色為主,我們可以看到牆壁是藍色的,一切都是藍色調,包括運送面具的盒子,還有演播室里演員穿的衣服,在這個電視台里充滿了藍色的小物件,藍色在此有一種鎮定的作用,因為電視台本來就已經被政府控制,成為統治人民的一種工具,所以電視台成為了一個安撫群眾的象徵。另外藍色還有治療的意義,v同樣是通過電視台來呼喚民眾意識的蘇醒,所以藍色的意義在這裡得到了雙重的體現。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成功齣電視台逃出,帶著女主回家後,v和鐵盔甲打鬥練習模仿《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又名《快意恩仇記》,講訴了一個被欺騙和陷害的正義水手復仇並伸張正義的故事。圖示台詞是這部小說中的經典台詞,在這部電影中也有類似的含義,在片中指代ZF和民眾。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當女主離開V家,試圖背叛他時,V將她救回,並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救贖。在片中女主扮演的角色由普通女工成為地下戰士時,有一個剪掉頭髮的戲,這個片段要求一次成功,絕對沒有NG的機會,故導演麥提格早已作好一切準備,並與髮型師細緻組織這個落髮場面,不容出錯機會。這麼多年的長髮一下子就這麼剪掉了,女主犧牲真的很大,說不心疼是不可能的。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在V的反覆抗爭下,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這並不是V策劃的,是民眾自發的,而隨後V將多米諾骨牌推倒這一畫面也暗喻政府就是擺好骨牌的人,而V只是把他推到而已。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2萬2千塊骨牌倒下場面震撼。這個場景具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它的拍攝同樣需要一次完成,負責堆砌骨牌的人員花了200個小時將骨牌砌好,整個過程令全體工作人員屏息靜氣,稍有風吹草動,如稍大的腳步或聲浪,均會令努力前功盡廢。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電影的高潮,500個V同時現身。影片中V的黑帽、黑袍的戰客形象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給敵人更具殺傷力的聲勢,地下軍團均穿上V的裝備,結果一場戲裡就曾出現500個V的浩大場面,這與《黑客帝國》中無限複製的史密斯那場戲有異曲同工之妙。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單挑武裝警察,最終死去,女主按下裝滿炸藥的火車開關,此時《1812》的樂曲再次響起。電影對原著作了諸多改動,時間設定就不必說了,警察芬奇的角色也有所變動,電影中他最終「理解」了,而沒有像原著中那樣搞掂了「V」。原著與電影中「V」所摧毀的倫敦名建築的順序也是相反的,而且,原著中伊芙最後代替「V」炸掉的是「唐寧街10號」——歷任英國政府首相官邸。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在鬥爭中死去,人們紛紛湧上街頭,帶著V面具,這就是《V字仇殺隊》中V的最後一個含義,We!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電影最後「全民皆V」的場景,顯然是個理想化的鏡頭,象徵意義多於畫面可行性,因為當所有人都脫去面具時,在那鏡頭短暫停留的時間裡,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那些在電影中死去的角色又「復活」了,如valerie,女醫生,近視眼小女孩,伊芙的父母等。電影時空里不可能加入遊行隊伍的同志們也在其中,例如芬奇的助手多米尼克……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謝謝觀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