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葯食養生法:秋宜養陰,慎防津氣耗散;防燥護陰,養肺為先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中醫學認為「秋為容平」之季,自然界陽氣漸消,陰氣漸長,氣候由熱轉寒,處於「陽消陰長」階段。由於氣候逐漸涼爽,燥氣盛行,使人們感到口唇乾燥,咽干,皮膚乾燥,說明燥氣可消耗人體之津液。津液既傷,滋補津液就是適宜秋季的補法。
秋季是萬物成熟,各物種收穫的時節。同時也是千樹落葉,萬花凋零的時節。此時自然陽氣日衰,陰寒之氣日生,雨水漸少,天氣乾燥,秋風徐來,自然界一片蕭殺、蕭條之景象。「陽消陰長」人體的代謝機制由盛轉衰,開始進入低潮,人體容易受到外來邪氣之侵襲。所以,秋宜養陰,慎防津氣耗散防燥護陰,養肺為先。謹慎生活起居,必需調暢情志。
飲食調節上,平時少吃魚蝦海鮮、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宜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多食一些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蔘、沙參、西洋參、百合、麥冬、杏仁、遠志、川貝、胖大海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一般膳食可食蓮子百合煲,柚子雞、銀杏雞丁、香酥山藥等,有清潤肺燥,止咳消炎,補氣養血,健脾補腎的功效。
同時食用潤燥之食品,如芝麻、糯米、梗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並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大棗等以增加體質。
秋季適宜的蔬菜水果有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白蘿蔔、花菜、包心菜等,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固腎補肺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