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個教你說話的人,正在等你給他打電話

那個教你說話的人,正在等你給他打電話

September

30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文 / 喬喃喃 圖 / 堆糖網

GIF/1K

第二季《見字如面》更新了,這一期的主題是:生死

其中,黃志忠讀了一封信《對不起,媽,我生病了》。

這是華南農業大學患白血病的研究生李真,寫給他母親的一封信。

信中,他提到了自己治病的種種經歷,和家人一直以來對他的付出。

信的最後寫到:

「無母不成家,為了這個家,您得保重好自己。」

「願您能收住淚水,笑看過往。因為我只是換了方式,守在您身旁。」

李真朗讀寫給母親的信/《見字如面》

那天晚上,看完的我已是淚流滿面......

昨天晚上,我還在公司加著班。微信窗口突然彈出一條來自我媽的微信。她問我,你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

當時我手頭在趕工作有些忙,於是我敷衍著回復了她一句「不知道」,可後來,我才想起,今天,是我爸的48歲生日。

講真,心裡一陣慚愧......

停下碼字的手,我扭頭看看外面,夜已經深了,窗外萬家燈火,而我,就如同這個耀眼城市的一隻蜉蝣,整日奔忙,這才記起好像已經大半個月沒有給家裡打過電話了吧。

撥通電話,我媽一秒就接起,她的語氣顯得吃驚卻依然溫柔:

「這麼晚了,怎麼還在加班呀?怎麼啦?」

「沒事兒~媽,我就是突然想你們了。」

我通訊錄里的第一個人,是我爸。

讀大學時,每星期給家裡打1個電話,這個頻率保持了三四年。

有時候一個人很無聊,或者遇到了什麼新鮮事,都會給他們打個電話,大多數時間都是我在發牢騷,他們聽著。

我今天上了什麼課,見了什麼樣的老師,食堂又漲價了,作業多得寫不完,後天的考試好難還沒開始複習,實習又出了什麼差錯......

有時候一打就是半小時,父母在電話那頭,無非是多叮囑幾句:

「好好吃飯,吃不下也要買點水果,別餓著自己。早點睡覺別熬夜。」

也只有父母,才會耐心聽我絮叨這些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

畢業了,獨自來杭州打拚,時間不再充裕,煩心事比在學校更多。

跟爸媽打電話的頻率越來越低,從一周一次,半個月一次,到一兩個月才一次。而且大多也是他們打過來。

每次接電話也漸漸變得沒有耐心起來。有時候在加班,或者跟朋友在一起在外面唱歌,爸媽嘮叨關心的電話恨不能匆匆掛斷。

後來有一天,微信上接到一個好友申請,點開一看,竟然是我媽。

我很吃驚,一直以來都只會用手機打電話的她,竟然也開始用微信了。

媽媽說,聽說現在年輕人都愛用微信,幾乎不打電話了,所以叫鄰居家的孩子給她註冊了一個,就為了跟上我的節奏。

後來的後來,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父母努力嘗試靠近,我們卻總是一次次在無意中把他們推開。

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是漸行漸遠。

知乎上一直有一個話題是:

「你為什麼不喜歡給父母打電話?」

有知友說:「講真我給父母打電話的動機99%都是父母想念我,要求我打電話。我自己極少思念父母。」

有人說:「我媽一發火就跟我埋怨我從來不關心她,從來都不打電話給她。對於這個情況,我一直都是鴨梨山大。越埋怨,就越來越不想打電話。」

也有人說:」每次爸爸媽媽打電話來,爸爸永遠都說『我希望你回家工作』,媽媽說『我希望你回來做個小學語文老師』。但是明明跟他們說過好幾次了我不想。」

大家說的,無外乎都是代溝問題。

其實我們和父輩的代溝,不只是體現在關注的東西上,有時候更體現在生活作息上。

比如我爸媽每次都打電話過來叮囑我:

「寶貝,少熬夜,一定得按時吃飯啊!」

我每次也是敷衍著聽著,聽完就忘。然後還是照樣仗著自己年輕,能熬多晚熬多晚。

人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很多苦苦追求的東西都如夢幻泡影;精力、夢想、慾望、物質、還有親人,都會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手中滑落下去。

人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如微博網友@印乘所說:

「我吃東西越來越清淡,對待人情世故越來越寬容,不亂髮脾氣也學會了忍讓,慢慢地有了一顆成長的心。也開始害怕聽到任何與病痛有關的事,最大的心愿變成了全家人身體健康。

相比一兩年前,我迫不及待要去看遠方的心;

而現在,我更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在溫暖柔和的燈光下,陪爸爸媽媽吃一餐飯。

那天夜裡,看到嫁去海外的堂姐發了一條朋友圈:

「移民美國快10年,每天上班、陪孩子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時間。

昨天洗完頭窩在沙發上,小女兒爬過來靠在我的肩上,說:「媽媽你的頭髮真好聞!」。

忽然覺得一陣恍惚,小時候我也對媽媽說過這樣的話,也是這樣的夜晚,也是這樣柔和的燈光。我從來都不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啊...

那些成長過程中的記憶還依然鮮活,可我們,卻已急不可耐地長大了。

看《韓劇1988》時,也有這樣一句戳心的台詞。

正是因為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所以,他創造了媽媽。

風雪中,母親用嘴緊緊地咬著裹孩子的衣服的帽子/楚天都市報

詩人海子,25歲生日那天,在山海關卧軌自殺。

那天早晨,母親在安慶鄉下的炊煙中,熬好了一鍋紅米粥,本想以這種傳統的方式為兒子默默祝福。

後來,等到被送回故鄉的孩子骨灰。

母親在離家不遠處,壘起了一座土墳。

從此,她的視線再也沒離開過這座土墳。

在年歲的風雨聲里,望著孩子的墳墓,她幾乎哭瞎了眼睛。

她不懂詩歌、不懂文學,更無法了解兒子的心靈世界

此生此世,她只是一個失去了孩子的悲慟母親。

電影《山河故人》中有句台詞,我很喜歡。

它是這麼說的: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總是要分開的」。

是啊,這天下所有的感情都是為了相聚。

只有父母和孩子,最終是分離。

年輕氣盛的我們心裡裝著千百樁事情,千百個想法,但父母最在乎的,自始至終不過是一個你罷了。

我曾在龍應台的《目送》里,讀過這樣一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是啊,這一輩子,我們和他們都是在漸行漸遠,我們不斷地在看著他們離開,而且無法追上他們。

而他們,一直勇敢的走在你的前面,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該怎樣走好後面的路。

當你長大了,他老了;

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欣慰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終於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心情,回過頭想要來孝順他的時候,可能他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了......

為人父母,他們總是一味為我們付出,卻從未想過要從我們身上討得任何回報,只希望我們此生幸福安康。

至於最後是否功成名就,他真的不在乎。

任無情時光讓他們的青絲變白髮,請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把感激和愛說出口。

不要吝嗇那點時間,別再嫌棄爸爸媽媽對你的嘮叨。

別煩教媽媽用手機,她曾教你用勺子。

別煩爸爸在電話里絮叨,他曾教會你走路和說話。

中秋就要到了了,那個教你說話的人,正在等你給她打電話。

文 / 喬喃喃

曲 / 周冬雨 -

「我通訊錄里的第一個人,是我爸。」

今日晚安曲

「當我努力做個完美的小孩,

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你卻好像,格外欣賞

我犯傻犯錯的模樣。」

點擊卡片即可保存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喃喃 的精彩文章:

TAG:喬喃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