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一支 NBA 球隊除了老闆、教練、球員還有哪些人員配置,他們都有哪些作用?

一支 NBA 球隊除了老闆、教練、球員還有哪些人員配置,他們都有哪些作用?

90後怪蜀黍,8萬人都在關注的籃球號。每早7:30,怪蜀黍與你聊聊籃球那些事!






本文為專業科普長文,閱讀請慎重!




NBA聯盟中的每一支球隊俱樂部都有超過100名員工。首先明確一點,我猜樓主問的應該是一支球隊俱樂部的Basketball Operations(籃球運營部)部分的供職人員組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制服組」,其他部門最後會簡略說。




以中國球迷最熟悉的休斯頓火箭俱樂部為例來談談:


來源:2013-14賽季季後賽火箭隊全家福






除了大家熟悉的Owner(老闆)亞歷山大


其「籃球運營部」的General Manager(總經理)達倫穆雷以外


還有以下這些職位:





來源:2015-16 rockets media guide




下面一個個來說:



總經理:Daryl Morey 達倫 穆雷




每一位NBA球隊的老闆都會投資球隊幾十億,如此龐大的投資一定會需要一個頂級的管理層團隊來進行運營,如果老闆是投資人,NBA球隊是一艘萬噸巨輪,那麼總經理穆雷就是這艘巨輪的船長。他的工作滲透在公司每日的運營和決策中:比如,監督日常運營和財務運作,市場推廣預算,長短期戰略規劃,必要時擔當球隊的公眾發言人等。以及最重要的也是最被大家熟悉的,他在球隊人員上做出決定包括:球員選秀、簽約自由球員、續約等。另外,他還包括教練組、體能教練組。所以,他的職責一句話來說,就是凝聚球場上、球場下的人到一起打造一支「勝利之師」。




P.S.1 其實現在的NBA球隊總經理的工作職責要遠遠比80年代以前的總經理複雜,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球隊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作事務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因為在1984-85賽季,NBA開始實行工資帽salary cap來保證聯盟球隊間的競爭平衡以後,總經理要開始更多地參與到處理財政和工資帽的事務。




P.S.2 個別球隊的老闆秉著對籃球的熱愛,也會加入對球員甄選的過程,典型的比如達拉斯小牛隊的馬克庫班。


Head Coach 主教練: Kevin McHale 凱文 麥克海爾(原)(由於還是2015-16賽季開賽時期的手冊,所以還是後來可憐地背了鍋的冰箱)




Assistant Coaches  助理教練:




  •  John-Blair Bickerstaff 比科斯塔夫(小JB,現臨時主教練)



  • Greg Buckner



  • T.R.Dunn



  • Chris Finch



  • Brett Gunning




來個眾生相


從左到右:Chris Finch, Greg Buckner, T.R.Dunn, Kevin McHale, Brett Gunning, JB Bickerstaff




以下統稱為教練組。




任何成功的籃球教練的知識,絕不僅僅是明白應該如何去打球。顯然,無論是去年拿到總冠軍的史蒂夫科爾,還是老魚費舍爾,或者里克卡萊爾,甚至斯科特,在他們的球員時期他們都不是聯盟最頂級的球星。一名主教練的工作包括管理球隊的行政事務,幫助招募頂尖的球員,幫助新來的球員融進球隊,必要的時候激勵球隊,在場上場下告訴球員們應該如何打出最有效的表現。主教練及助理教練的工作職責很多,詳細說兩句:




1、行政工作




主教練的行政工作包括:確認球員健康情況,做預算,做日程,訂器材,借訓練場地,安排接駁巴士,甚至確認比賽用球和訓練服等。(也就是15個球員的大保姆嘛)



 2、球隊建設




主教練要負責做球隊建設,既負責招募球員,也要負責建設這支球隊,就像一個創業公司一群陌生的人在一起要共事,先要進行warm up和team building來讓大家互相熟悉,工作中遇到討厭的人,即使不爽也要繼續工作,因為這是工作。教練就要保證球隊的穩定和氛圍,要知道,一支球隊的註冊球員最多就是15人,他們要決定最好的15人大名單組合,得到最好的攻防兩端的化學反應。主教練招募球員不限於聯盟中的球員,還包括從高中、大學以及其他職業聯盟。


另外,team building包括:媒體活動,社區服務等(NBA care、青少年訓練營)。



3、訓練&執教




這也是大部分人印象里一名主教練的主要工作。




訓練,著重的是場下的基本功和身體素質的訓練,主教練會負責安排這些訓練。




執教,每個教練擅長的都不同:防守上打造鐵桶防守的錫伯杜,進攻上華麗流暢的阿德爾曼,擅長與球員保持親密關係的海爾,傳統古典教派的拉裡布朗等。教練除了將自己的體系傳輸給球員們,在球場下,負責準備比賽,比如研究比賽對手錄像,在球場上通過提醒、叫暫停、布置戰術、輪換來幫助球隊解決困難,這些就不在多說。



P.S.1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的職責,在具體工作中,比如場上的激勵,戰術的布置,可以並不是由教練發起和擔任,球隊的特權球員、有經驗的老將都會挺身而出,所以並不是固定的。




P.S.2助理教練會幫助主教練分擔許多跑腿的工作。在大部分情況下,助理教練的關係和球員更加親密,因為助理教練陪同球員的時間多於主教練,他們通常都是與球員一起出席球隊訓練、活動,比如泰倫盧與騎士隊每個人的關係明顯比布拉特更好。




P.S.3 一個球隊只有一名主教練,和多名助理教練,訓練方面助理教練往往都有他們的專長,比如一位主要負責對於球員分析,一位負責進攻,一位負責防守(NCAA一般有3名助理教練)




Director of Player Development 球員發展總監:Brett Gunning




大家可以發現,這個人也是助理教練的一員,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DPD,這個工作的直譯就是球員發展總監,他的主要工作是負責評估尤其是新晉球員、年輕球員各項能力,幫助他們在賽季中打磨他們的技術,幫助提高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以及對球隊表現進行視頻分析,然後報告給球隊的主教練和總經理。(他們還負責疏導年輕小夥子的初入聯盟的一些心理壓力,如何像成年人一樣自理生活等。)



Senior Consultant 高級顧問:Carroll Dawson(我們在這個職位上看到曾經姚麥時代熟悉的總經理名字)




這應該是個閑職,為了紀念老道森過去為火箭隊帶來過的榮譽和輝煌的業績,給了老道森這樣的職位,亞歷山大也是充滿了人情和誠意。



Trainer 體能教練組




在當今傷病滿營(看看我熱…)的聯盟大背景下,體能教練組和隊醫的重要性舉足輕重。




體能教練組的工作職責,包括建立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項目,來幫助球員預防、診斷以及處理骨骼肌肉的傷病。他們與球隊教練、隊醫、治療專家一起合作,也要與球員密切地反覆地溝通。他們一般是全程陪同全部主客場次的比賽,如果球員在球場上受傷,他們在球場上是提供第一時間的緊急治療。所以他們通常是帶著全套醫療工具上飛機、坐大巴,帶去訓練館,帶去球館。他們一般就坐在球隊的替補席後排。




他們還會建議有傷病的球員在他們傷病的身體部位帶上相應的護具來緩減疼痛,或者二次受傷。比賽後,會拿冰敷住球員受傷的位置。休賽期,他們一般會去關注養傷的球員的康復情況。




火箭的體能教練組一共三個人,其中三人的工作內容各有不同:


Head Athletic Trainer, Dir. of Performance Rehabilitant :Jason Biles




體能訓練主管,同時也是康復訓練總監。



(右)Keith Jones Trainer,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Basketball Operations: Keith Jones




Keith Jones 姚麥時代就有的老面孔,每次麥迪和大姚受傷第一個跑上去趴在地上詢問傷勢情況,Basketball Operation下面介紹。




Trainer, Sports Performance: Javair Gillett




這個職位不太好翻譯,這裡直譯為「體育表現」。谷歌並沒有查閱到太多的資料,但是從一些其他體育運動的俱樂部的招聘公示中,推斷為負責執行力量、規範訓練項目,為球員指定營養計劃和食譜,普及營養知識等。比如,球員康復,就要保證球員按照完成每日的康復計划進行訓練;比如球員要減肥,就要監督球員的飲食,每日是否按照規定的食譜進行用餐。



Basketball Operations Staff:(若干基層)




Basketball Operation,球隊最大的基層部門之一,主要Operation部門,前面提及的主教練的一切行政工作,都是由教練組負責發出需求,由這個部門的弟兄們去做。包括:按照日程安排執行,物資採購,活動項目籌備,推廣活動,聯繫社區服務等。簡單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教練組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要提供最及時的幫助。




Team Healthcare Provider - Memorial Hermann  球隊醫療提供方




這裡Memorial Hermann並不是人名,叫做赫爾曼紀念醫院,是美國德克薩斯州位於休斯頓的一所康復醫院、康復研究中心。球隊媒體名冊中下屬前面有Dr的都是該醫院的醫生,他們在球隊擔任顧問的角色,球員如果受到了嚴重的傷病,第一時間也會被送到這家醫院接受治療。




不包括赫爾曼醫院,以上應該就是全部火箭隊的「制服組」了。




另外,除此以外一個球隊還有什麼人員,其實我們知道,一個球隊俱樂部就是一個公司,公司以盈利為目的,必然要有足夠的人員去運營,任何商業巨擎都是由無數個小部門支撐起來的,休斯頓火箭俱樂部也不例外。



來源:2015-16 rockets media guide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管理層Executive,和「籃球制服組」Basketball Operations,還有:



Box Office 負責場館票務


Broadcasting 負責豐田中心的解說:包括電視解說、電台解說、西班牙語解說、球隊攝影師(在電視解說,我們看到了火箭的名宿「滑翔機」德雷克斯勒的名字)


Community Relations社區關係:與NBA的社區服務相關的公共服務部門


Corporate Development:類似企業合作相關(不清楚)


Finance & Administration:財務和行政,類似企業中的基礎運營部門,包括人力資源、IT、內控、會計、工資、差旅、前台等。


Marketing & Strategy:市場推廣,娛樂活動,比如比賽中的表演、暖場,周邊產品,客戶服務,路演項目,網站設計,宣傳視頻,社交網路等。


Media Relations:媒體關係,類似於企業PR


Retail Operations:零售運營,不清楚……(這部門就一個總監啊…)


Sales & Services:銷售和服務,推銷賣球票,賣給個人,賣給企業,賣給集團,賣給各種人;


Toyota Center Operations:場館的管理人員都在這個部門,比如安保、設備、記分牌、工程師、修理維護、水電、音樂、視頻等。




所以,說了那麼多,我想說,一個成熟的職業聯盟背後,是由多少各司其職的部門,辛勤勞動的勞動人民工作一輩子支撐起來的。我們在電視機前看到的那些熟悉的球員和教練,永遠只是冰山一角。精彩的聯賽,高水平的對抗,來源於日以繼夜的管理執行,來源於科學系統的訓練康復,來源於安全專業的場館管理,再加上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員,這一切濃縮缺一不可才成為了今天的NBA。




然而,當大姚牽頭18家CBA俱樂部聯手註冊聯賽公司來倒逼中國籃球管辦分離的時候,籃協卻仍然按照體制內的思維另起了一家「參股」的聯賽公司來保障自身的利益。




  • 中國籃球還有MVP獎金被盜發生



  • 中國籃球還有看撞球迷可以拋水瓶砸中球員發生



  • 中國籃球還有計時錶無故回表發生



  • 中國籃球還有放任會威脅球員職業生涯的犯規發生



  • 中國籃球還有和個別球隊比賽雙重標準發生



  • 中國籃球還有前奪冠功臣被老東家冷落髮生



  • ...




但是,我相信大姚是中國籃球改革的希望,我希望這股星星之火永遠不要戛然而止。我會支持到底。






接下來聊聊啦啦隊!




1、 啦啦隊的工作範疇


NBA Cheer Squads 啦啦隊,NBA每一支球隊都有自己的啦啦隊,啦啦隊除了會在主場正賽間隙的舞蹈表演、現場活動外,也會跟隨NBA聯盟前往客場參加活動(典型的如受邀前往NBA全明星賽的舉辦城市代表主隊表演),另外還會參與球隊的公關活動,比如NBA慈善活動、慈善募捐以及模特走秀等。




2、 啦啦隊的名字和成員組成


NBA聯盟一共30支球隊,所以就有30支啦啦隊。維基給出的下圖可以看出,每一支啦啦隊就像它的球隊一樣擁有自己的名字:



來源:維基百科




為保持行文統一,仍然以火箭隊為例。




休斯頓火箭隊的啦啦隊名叫」Rockets Power Dancers」,簡稱RPD,是一支在聯盟中,非常著名的啦啦隊,曾經由來自全球的NBA fans票選當選「2007年NBA西部最受歡迎的啦啦隊」。




下圖為07-08賽季RPD全員:



Julie, Melanie, Holly, Chayla, Shelly, Dawn, Tara, Carrie (Captain), Emily (Co-Captain), Vanessa, Ann, and Heidi 




1st row:Savannah, Megan P, Jennifer, An, Courtney, Ginger, Natalie, Leandra, Stacey, Ebony, and Megan W.




圖中一共有23個女性,其中1位Captain隊長,22位隊員(包括一位副隊長Co-Captain),美國作為一個文化多樣性的移民城市,NBA聯盟的啦啦隊也講究種族多樣性避免歧視,也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我們可以從照片和名字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一排左起第4位名字叫An,我猜測是國人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隊長是誰,上圖的注釋中已經標明了,第二排右起第5位,副隊長是右起第4位。RPD的剩下22位成員背景各異,她們中有老師、財務分析師、私教、醫藥代表、本科生或者在讀研究生等。她們也經歷各異:大學擔任過啦啦隊員、花滑愛好者、專業體能教練還有一些已經有過專業的舞蹈培訓等。可以看出,NBA啦啦隊的選人,除了舞蹈基礎,也非常注重diversity多樣性。




3、 選人標準


NBA啦啦隊成員的職業生涯(作為啦啦隊的職業生涯)非常短暫,一般3-5年,大概從18歲到23歲前後就結束了(官方要求最小年齡為18歲以上,高中畢業)。




所以,球隊會在每個賽季休賽期進行公開招募Open Auditions,從NBA官網放出招聘公示和廣告,告知時間和地點(一般在休斯頓當地的體育館),完成在線的網申系統,提交簡歷、照片,付報名費25刀等。招募自6月中開始,7月初結束。一共分為兩輪Auditions,第一輪前有自費的三天課程,第一輪和第二輪間隙有面試,為了了解身世「清白」(見本段末引用部分),面試之後有連續4天晚上的訓練營,訓練營所有應試者完整學習3個風格的舞蹈,最終在第二輪PK,第二輪的PK是完全對公眾開放的。所以整個選人的過程大概是1個月。結果在第二輪PK的當天晚上就會在網站上公布。



圖:training camp





在美國,成為職業球隊的啦啦隊隊員是很多女孩子的夢想,即便你長相甜美、身材火辣、舞技過人,這也並不能保證你一定就可以入選NBA的啦啦隊。除了對外貌、舞技這樣的硬體有著較高的要求外,NBA還明文規定,那些從事過色情服務行業的人員一律禁止進入啦啦隊,在此之後,這一範圍還擴展到了酒吧女郎、艷舞女郎、還有成人電影演員。」




2013年時,一位名叫阿爾伯拉-露西的猛龍啦啦隊員曾在網上賣春,對NBA造成了惡劣的影響,要知道當時她還是猛龍啦啦隊的隊長。隨後不久,大衛-斯特恩親自批示,要求猛龍隊將其除名。




評審的成員包括前RPD的隊員、舞蹈老師、火箭隊俱樂部的官員、當地的媒體和特邀嘉賓等。競爭非常殘酷,大概初選選出45人左右,終選根據當賽季所需的人數,選出20人左右。




網申頁面像這樣:



來源:2015-16 RPD Auditions




錄取頁面是這樣的:(妹子們的表情也可以看出評選的殘酷)



來源:2015-16 RPD Auditions




4、啦啦隊生涯和待遇




前面提到了,啦啦隊成員的職業生涯很短,為3-5年。所以我們能看出,這是一個淘汰率很高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高壓且危險,受傷概率高;


雖然很多NBA啦啦隊隊員都是兼職,但球隊對她們的要求並沒有因此降低。NBA啦啦隊員的合同中都這樣規定,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不允許請假,所謂的特殊情況指的的重病無法行動。





拉拉隊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年8月份的時候,球員們還在放假,拉拉隊就開始集訓了。將常規賽計算在內,拉拉隊的女孩每年至少有9個月要在訓練和工作中度過,如果她們效力的球隊打入季後賽甚至闖進總決賽,時間還要拉長。賽季進行期間的重大節日,比如感恩節和聖誕節,拉拉隊的女孩們也難獲休息,除了正常的表演工作外,還要參加球隊組織的公益活動。




而且,拉拉隊的女孩子們的工作還非常危險。北卡羅來納大學曾在2009年推出一份運動傷害報告,報告中的數據顯示,1982至2007年期間,有103位女高中生運動員殘疾、重傷或死亡,其中67人來自拉拉隊,拉拉隊是最高危的運動。拉拉隊女郎訓練強度非常大,而她們本身並非職業運動員,不具備那樣強健的體魄,高強度的訓練對身體損傷很大,尤其傷害膝關節。另外,拉拉隊表演有很多高難度的動作,空翻和托舉是常見的,這些動作一旦有個閃失就可能造成重傷。據統計,每年的女子拉拉隊成員受傷比重,要高於其他項目的男運動員,即便對抗強度驚人的橄欖球聯盟球員,也不及拉拉隊女郎受傷率高,可見這份工作何等高危。



圖:開拓者主場的高難度表演




二、退役無保障;



NBA對待教練和球員的合同非常細緻非常合理,但對待拉拉隊女郎則有些冷酷。這些女孩子沒有醫療保險,平日工作容易受傷,工資又不高,而且NBA還對拉拉隊女郎有體重和脂肪含量的種種要求,每年都更新換代,因此通常一位拉拉隊女郎在NBA工作壽命只有三到五年。




從18歲開始,如果按照工作五年計算,那就是到23歲,女孩子最寶貴的一段時光,就奉送給賽場了,而且還沒賺到多少錢。NBA對退役球員會有一定的補助,但對退役拉拉隊女郎可沒有什麼照顧條款。女孩子們要自己去找工作,舞蹈老師和健身顧問是比較常見的,有個別的平時與球隊管理層關係不錯,會得到留隊工作的機會,大多是從事拉拉隊女郎招募和培訓的工作。




維基例舉了一些退役後比較知名的前啦啦隊員:



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她們的職業生涯最短為1年,最長的如休斯頓火箭隊的那位1997-2004年,誒,這名字好熟,對,她就是現在火箭隊的市場部entertainment 主管,混得比較好進入了火箭隊俱樂部管理層。




三、收入低廉。



啦啦隊的薪資待遇是最能體現資本主義作風的部分了。首先,NBA有規定,拉拉隊成員不能收小費。這個規定可以說是截斷財源的一刀,因為NBA有給小費的傳統,球員們時而會讓球館內負責端茶送水的雜工去買一些東西,比如吃的喝的之類。小工們非常愛做這個跑腿的差事,因為能拿到小費。比如姚明在火箭打球期間,球童幫他買外賣,姚明通常很爽快的大手一揮:「零錢你留著吧。」這些額外收入雖然一次不算很多,但日積月累也不是小數,可拉拉隊女郎沒有這個待遇,這也是NBA球隊怕球員找借口與拉拉隊的女孩子們接觸。




沒有小費的拉拉隊女郎,究竟能賺多少錢呢?拉拉隊的工資按照小時計算,訓練和綵排不算工作時間,比賽日一般按照五或者六個小時計算,每小時工資是25到30美元不等。也就是說,拉拉隊女郎一場比賽的收入按通常標準的最高額計算,也就是180美元,一年41場主場比賽總計7380美元。




湖人女郎是NBA拉拉隊中收入最高的,湖人財大氣粗,又有巨額轉播合同做靠山,所以給錢不吝嗇。據悉,湖人女郎一場比賽收入是200美元,如果再加上季後賽以及其他活動的收入,表現突出的成員一年最多可以賺到30000美元。當然,年入30000美元的拉拉隊女郎是極少數,大多數在拉拉隊工作的女孩年收入不到10000美元。美國2014年人均收入是43017美元,這一比較就可以看出,即便收入最高的拉拉隊女郎,也未達到全國的平均標準。




因為收入在美國算是比較微薄的,所以很多拉拉隊女郎會做一些兼職養活自己。NBA在女孩的兼職方面要求是很苛刻的,因為拉拉隊的訓練時間有嚴格的規定,拉拉隊成員的兼職不能與訓練產生衝突,一旦有矛盾,要麼離開拉拉隊,要麼放棄那份兼職。




5、啦啦隊的零容忍禁忌:


聯盟明確規定,啦啦隊員不能近距離接觸NBA球員,和球員談戀愛那更是不可能被允許的了。如果球隊發現有任何的蛛絲馬跡,這名啦啦隊隊員將會被立即開除。




但是,還是有很多NBA球員的女友或妻子是啦啦隊員,比如火箭球星德懷特-霍華德,在魔術效力時期,霍華德曾和一位魔術的啦啦隊員羅伊斯-里德交往過,還生下了一個孩子,最終魔術因違反禁令直接開除了里德,兩人很快反目成仇。還有,熱火主帥斯波爾斯特拉,他和小自己17歲的女友尼基-薩普結婚,她是熱火05-08賽季的啦啦隊隊員,現在是一名舞蹈老師。



圖:斯波爾斯特拉(左)和妻子(右)




但是,這一切仍然不能阻止前赴後繼的女孩擠破頭皮進入NBA球隊的啦啦隊一展才華和身姿,啦啦隊的女孩們都很熱愛她們的工作,她們熱愛跳舞,她們享受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可能是這些原因,才讓她們對於工資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吧。(我只是想單純地這麼想……)





(完)




寫作時間:2016年4月6日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76565


來源:知乎


作者:楊光


投稿地址:8541971@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0後怪蜀黍 的精彩文章:

擁有 NBA 球隊的城市籃球氛圍如何?
帶你看完科比三節62分的每一個進球!
NBA 內線球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的?
24歲的科比有多牛?
NBA 如何確定每支球隊的選秀順位?

TAG:90後怪蜀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