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沒想到這種草這麼牛!
艾葉,很多人都認識吧,在我老家到處都是艾葉的身影。艾葉是一種葯食兩用的植物,作用也是非常多的,經常會用它來做艾粑粑的,你吃過艾粑粑嗎? 在南方,很多人會用它食用,而在北方就是用於藥用多。 而且艾葉還是一種女性婦科良藥呢。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在古醫書《本草綱目》中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
【艾葉保健方法】
1.
艾墊
將細軟熟艾製成厚度3~5毫米的艾墊,墊在鞋內,能治療和預防寒濕腳氣、足癬、凍瘡等。足癬患者可用自製兩雙艾墊,每3天交換,墊在鞋內,並將墊過的艾墊晒乾或烘乾換用,一周後癥狀可減輕。
2.
艾灸
藉助艾草燃燒時發出的藥力和紅外線溫熱刺激,來熏灼特定的穴位,可以達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作用。
3.艾枕
取細軟熟艾1000克,用布包紮做艾枕。用艾枕代替日常睡枕,對於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的頭暈、頭沉和腦漲,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情緒波動、閱讀疲勞或處在繁雜環境時加重者,效果最好。同時,長期使用艾枕對預防和治療中風、感冒、頸椎病、面神經麻痹等有輔助作用。
【艾葉有哪些民間偏方?】
1、
艾葉蟹殼止腰疼
取艾葉1兩,炒黃的蟹殼1兩,把它們放入1斤白酒中。三日後,用泡好的酒塗抹腰部。一日2~3次,7~10天就有明顯效果,最好多堅持使用一段時間。
適用於寒濕性腰痛或外傷造成的腰痛。腎虛導致的腰痛不適用。
2、
鹽炒艾葉緩解坐骨神經痛
取食用鹽(鹽可反覆使用)1斤,炒熱後加艾葉1兩,用布包好敷於患處至鹽涼,一日一次,連用10~15天。
適用於因為風寒之邪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誘發的坐骨神經痛。
3、
艾葉炒雞蛋治老胃疼
取15克干艾葉洗凈弄碎,和3個雞蛋一起攪拌勻。先炒至半熟,再加500毫升清水,煮沸5分鐘即可。待湯稍涼喝下,一般30分鐘後疼痛可明顯減輕。4小時後再按此方法喝1次,胃痛癥狀就消失了。
適用於寒性胃痛和某些細菌引發的胃痛。
4、
艾葉水泡腳去黑眼圈
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1/4,撕碎後放入泡腳桶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兌入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
艾葉治濕氣,是現代人用艾葉最多的用途。濕氣,是現代人多有的一種身體狀況,濕氣一重,就會出現很多疾病,因為濕氣是所謂的萬病之源,所有的小毛病遇上它都會加重,所以,想要身體健康,就必須先得去除濕氣。
祛濕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這裡也多說幾句。
【1】食療
食療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種祛濕方法,多用薏米來做主料。薏米,祛濕的效果可不一般,《本草綱目》中就如此記載薏米:「健脾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古人對薏米的用法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現在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雲南曲靖,貴州興仁、以及福建金沙薏米。金沙薏米是生產於金沙村的,距今有千年歷史,宋代就開始大範圍種植,明朝成為了朝廷的貢品,是福建省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
金沙薏米也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中醫認為顆粒越小,藥用價值也越高,而金沙薏米在眾多薏米中的顆粒是最小的。中國的薏米很多,其中只有金沙薏米是朝廷的貢品,足以看出金沙薏米的營養之高。而古醫書《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薏米正是金沙薏米。
推薦做法:
薏米紅豆粥
材料:紅豆、薏米、枸杞、芡實
做法:1.準備好所有食材,食材都要先洗乾淨,把紅豆、享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2.所有材料入鍋中慢慢熬煮;3.熬制軟爛,加入紅糖或其他調味品出鍋即可食用。
薏米白果湯步驟:薏米60克,去殼白果8-12枚,加水直接煮,用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2】拔火罐
拔火罐可謂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療法,不知體育賽場上的外國人菲爾普斯你可還記得否,拔火罐利用燃火達到負壓的方式貼在人身上,吸走身上一定的毒素和淤血,就能達到活血通絡、祛風祛濕的效果。
【3】運動
除了艾草泡腳祛濕外,運動也能祛濕,泡腳能令身體排出虛汗,而運動就能直接讓身體排出大量的汗液,在排液的排出過程中,濕氣也會隨之被排出。人一定不能懶,運動不僅僅是能祛濕,還能強身健體,對於磨鍊意志力還有耐力都有幫助。


※如果你有這9種「習慣」,說明你不是被長壽選中的人!
※不論男女,這處越乾淨,壽命越長壽!
※9月一定要吃它,祛風濕,祛濕毒!
※每天一杯紫蘇水,一周後身體出現驚奇的變化!
TAG:健身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