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並不是遙遠的過去式,而是一種行為方式

國學並不是遙遠的過去式,而是一種行為方式

博爾赫斯說: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記得少年時我體格瘦弱又膽小如鼠,家裡的境況也並不富裕,就常常被一些強壯蠻橫或家境闊綽的孩子們欺辱。每次被羞辱之後,我都會沿著貫穿我們那個小鎮的南塘河一個人邊走邊哭。等我哭停了,就抹去眼淚,躲進街心公園旁邊的圖書館。圖書館的管理員是我們語文老師的妻子,她每次看到我都會神秘兮兮的微笑;不知何故,她的微笑總會喚起我的屈辱心,於是當跨進圖書館的那一刻我都會躲過她的難以琢磨的目光,迅速竄到一排排聳立的書櫃之間。我沉浸在淡淡的舊書的味道里,我想那便是我的天堂。

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千山萬 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像而活。——龍應台

古之欲明明德於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 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 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下。

1.仁愛

仁愛是中國文化里非常核心的觀念。孔子認為「仁」的主要內涵是「愛人」。孟子也明確說:「仁者愛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中國文化里的愛,是一種博愛。按孔子的說法,是「泛愛眾而親仁」。「仁」是集親、愛、寬、博諸義於一體的概念綜合。

現在的社會狀態是物質生活的發展超過了精神生活的發展,於是大部分個人即大眾的品味或樂趣只能來自觀點鮮明的少數人,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仁的思想講求內省自律,要求修身養性,是對精神世界的豐富。仁的思想就是在心靈還在的前提下滋養之,令其純凈健康地生長。

2.誠信

誠信是中國文化里非常重要的價值理念。孔子講,「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說,「朋友有信」。老子也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華文化的原初經典把「信」放在非常高的位置。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誠」,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

人生在世,究竟何欲何求?仔細想來,《易經》乾卦這兩句話全包括了。人生在世,一個無非是想把自己變得更好一些,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受尊敬的人。做到這一點,首要的是要講誠信。這就是「忠信所以進德也」。人生的第二層要義,就是事業有成,在某一方面的專業上有自己的建樹,能夠安居樂業。「居業」的前提是「立誠」,所以是「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3.愛敬

對「愛敬」這個價值理念,魏晉時期劉劭的《人物誌》解釋得最為恰切。《人物誌》里寫道:「蓋人道之極,莫過愛敬。是故《孝經》以愛為至德,以敬為要道。」把「愛敬」看成是人道之極,可見「愛敬」這個價值理念在中華文化中的位置。

舉凡一切禮儀,都必須有「敬」的精神。《左傳》里的一句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祀,戎則是軍事行動。無論祭祀還是軍事行動,都不能沒有「敬」。軍事行動也要懂禮儀。《左傳》有很多記載,很多戰爭的發生,都是由於「不敬」或「大不敬」,引起強者一方的軍事行動。現代社會,處理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涉及外交事務,講禮儀、懂敬,同樣非常重要。禮儀、敬,是文明的指標;文明與不文明的重要分野,在於禮儀。

兒女確實應該感謝父母的撫養,但「報恩」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父母撫養兒女是職責,做不到就根本不具備做父母的資格。報答父母的撫養,不意味就必須任由他們決定自己的一生。中國古代雖然有過所謂「父母要你死你也要死」的話,但即使在古代,也並不認為這就是孝順,而是人倫喪失。

4.忠恕

「忠恕」在孔子那裡是通貫全體、貫徹始終的思想。忠和誠可以互訓,誠者必忠,「主忠信」是孔子至高的道德律令。弟子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可知「敬」和「忠」都是仁的構件。

「忠」和「信」更為密切。取信的要道是「忠」。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一、二兩項內容,第一是「為人謀而不忠乎?」第二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和信是與人交往隨時需要反省的問題。孔子還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如果做到了「忠信」,而在行為上又能體現出莊重和禮敬,即使走到不那麼文明的異邦,也能立得住腳跟。相反,如果言不由衷,對人不能以誠相待,得不到交往對象的信任,行為上又輕慢無禮,即使在自己的家鄉也照樣吃不開。

忠恕的「恕」,按孔子的解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這一價值理念所含蘊和所要求的義涵,通俗地說,就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自己不喜歡不希望的東西不要強加於人。我認為「恕」這個價值理念,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異量之美。這是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的一個偉大的思想。世界人文學界非常重視孔子的這一思想,把它奉為人類共同遵行的道德金律。

5.廉恥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禮記·中庸》把好學、力行、知恥,當作修身的三要素。一個人的修為,自然離不開吸取知識,這也就是《禮記·大學》所說的「格物致知」。因此「學」是修身的第一要素。

學了以後何為?如果成為裝知識的器皿,或者從知識到知識,學了等於不學。學的要義,在於用,在於踐行。此即古人常講的「知行合一」。所以修身的第二要素是「力行」。學習了,也踐行了,離「仁」就不遠了,至少是走向通往「仁」的道路上。

但無法保證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確無誤。出了錯誤怎麼辦?要能夠反省,善於反思,找出原因,知錯改錯,力戒重犯錯誤。當認識到錯誤的時候,人的良知會讓自己感到羞愧,感到後悔,感到不好意思。能做到這一層,就是「知恥」的表現。「知恥」是改過的前提。所以修身的第三要素是「知恥」。

智、仁、勇在古代被稱作「達德」。具有了智、仁、勇的德品,就可以做到大的判斷不致發生錯誤,遇到困難不會感到憂慮,面對威脅無所畏懼。就是孔子說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修身的三要素中,「知恥」尤不可輕視。恥感是人成為人的一個文明指標,孟子稱之為「羞惡之心」。孟子說,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的「四端」。惻隱之心就是同情心,是「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辭讓之心指文明禮貌;是非之心指社會的公平正義;羞惡之心則是「知恥」。

「恥」跟「廉」構成一個組合概念,「廉恥」。管子的一個著名論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是文明秩序,「義」是社會正義,「廉」是節儉廉潔,「恥」是道德的約束和自律。禮義廉恥沒有了,國家的處境就危險了。明清之際的大學者顧炎武曾經說過:「廉恥,立人之大節。」他說,如果不廉,將無所不取;而不恥,將無所不為。他還說過:「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

6.和同

「和而不同」是中國人面對這個世界的總原則。「和同」思想源於《易經》。《易》的繫辭概括為:「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這是說,人們的不同,常常表現為途徑和方法的不同,終極目標是相同的,所以最終會走到一起。人類社會的存在形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彼此之間是不同的,但生活的價值追求,人的心理指向,往往有相同的一面。孟子對此說得很明白:「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 好吃的食物、好聽的音樂,多彩的顏色,人們都會喜歡,在這點上人和人是相同的。既然在這方面有同樣的感受,那麼人的「心」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東西呢?回答是肯定的。人心所相同者,是「理」和「義」。

孟子講的「心」,也可以做「心理」解。大學者錢鍾書先生說過:「東海西海,心理攸同。」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誇大人類的不同,是文化的陷阱。而且在人類的不同之中,也有「同」的一面。正因為如此,人和人之間、文化和文化之間,才可以溝通,不同也能夠共存於一個統一體中。

不同文化之間可以共存、溝通、融合,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固有的理念。這個理念基於中國文化的「和」的觀念。「和」是由諸多的「不同」構成的,沒有不同,便無所謂和。所以孔子的著名論斷是:「君子和而不同。」

宋代的思想家張載,有名的「四句教」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還有另外的「四句教」:「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大意是說,這個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生命個體組成,有人類的、動物的、植物的,這些生命個體都是不同的。因為他是對整個宇宙世界發言的,所以我把這四句話稱為「哲學四句教」。

張載「哲學四句教」給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反觀現實,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總括性的看法,就是:這個世界有差異,但差異不必然發展為衝突,衝突不必然變成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和而解」的。有了這個觀念,很多事情會得到更恰當的處理。

大文豪魯迅有一首詩是關於戰後中國和日本的關係的,其中有兩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國與國之間,都不應該培養仇恨。「仇」是可以化解的,應該走向「和而解」。

食療 · 功法 · 經絡

食療:最好的藥物就在廚房,五穀養生,時令農產品,地標特色產品等給你一年好身體!

功法:最好的手段是功法!內在心靈精神成長,外在身體氣血陰陽調和,功法練習讓你益壽延年,長生久視!

經絡:經絡是人體自帶的藥店。了解經絡妙用,才能讓我們自身隨時隨地健健康康!無論食品、藥品都需要經絡運行才能輸送到全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行路線圖 的精彩文章:

氣大傷身原來真的不是瞎說
八角居然可以入葯,活血行氣很有效
女性內分泌失調真可怕,7個明顯跡象不能忽視
那些收起保溫杯的中年人,啤酒肚還能收起來嗎?
敲敲沉睡穴,一覺到天明

TAG:修行路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