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洪武紋飾特徵

1、折枝或纏枝蓮葉紋,大多呈螺絲狀,而元代則為葫蘆形。花瓣為麥粒形,花蕊有石榴形或圓形,葉為葫蘆狀,花蕊呈網狀或螺旋狀。

2、纏枝菊大多使用扁菊紋。

3、牡丹紋,在勾勒輪廓線後,不全部塗染,線內邊沿有露白,而元代是小串球露白。這就是洪武著名的「花卉留白邊」即「缺刻」現象。

4、蓮瓣紋互借邊線,瓣內畫寶相團花或如意雲頭紋,是時代特徵。

5、焦葉紋,中莖拔白;出現雙層焦葉紋,雙勾描繪的白描邊框。

6、回紋,為正反二個一組,不同於元青花的同向回紋。

7、海濤紋的畫法為「海水姜芽」。

8、五爪龍紋開始多見,龍身細長,爪為輪形,配之以「飄帶如意雲」和「品」字形雲。

9、有摸印凸花的裝飾。

10、民窯器心多書「福」「壽」。

11、外足壁上肯定沒有弦紋。

東方尋寶報名||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洪武工藝特點

1、大部分器底無釉,均見明顯的火石紅,俗稱「硃砂底」。

2、元代梅瓶均為「梯形口」,而洪武則為上下一致的「直口」,並稍稍翻唇。

3、除民窯粗瓷外,擯棄了元代斜削的習慣,底足齊平。

4、釉色以淡乳青色為主,少數灰青色,釉層薄亮,酷似青白釉,有開片,質精者口沿為醬色釉。

5、青花發色,大多呈淡灰色,沒有鐵綉斑。

6、底足中心有乳釘狀突起。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永樂紋飾特徵

1、飾層大量減少,層內布局由密變疏,有大量留白,顯得舒展大方。

2、首次出現海水龍紋,擺脫了前朝細頸、長身的蛇形。龍身變肥,龍爪有力,龍發出現平直披髮和豎發。

3、波動的線條造成推涌式浪潮,浪潮之間繪出拔白的浪花。

4、複式蓮瓣紋,既有元代的分隔式,又有洪武的借線式。

5、器物的主題圖案往往以纏枝四季花為主(梅花、牡丹、蓮花、菊花),並以蕉葉、如意、迴文、波濤、月華、忍冬、重十字紋為輔紋的花卉、瓜果為裝飾圖案,但也有少數花鳥魚人物圖案和少數龍鳳紋的器物,不見了洪武盛行的扁菊為主題的紋飾。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永樂工藝特點

1、釉面肥厚、光潤、細膩、乾淨,絕無桔皮紋,有肥亮感。釉色多數為白中泛青,但較之元代,清白度有所減弱。

2、青花有鐵鏽斑和暈散現象,後者宣德少見。

3、繪畫多為雙勾填色,由於填色工具是用小筆,色料往往填塗不勻,出現濃淡參差,深淺不同的色變現象。

4、除少數大器外,多數器物的底部均已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紋。

5、器底削足的處理,徹底改變元代斜削的方法,一般為底足平削。

6、盤類等器物,出現極白的細砂底,撫摸時有極細膩的如糯米粉的感覺。

7、白釉器的口邊和底角,釉薄處多白色和黃色,釉厚處呈水綠色。

8、器底的白釉,一般勻凈,少有厚薄不勻現象,薄處泛黃,厚處呈漿白色或稍閃青色,有的器開有細片紋。

9、外足根,開始出現一兩道弦紋作為裝飾,而洪武器絕無。

10、盤碗類的敞口器口沿極薄,以手撫摸有鋒利感,而後仿器口沿則多圓潤,不見稜角。這種器口特點是斷定年代和區分真偽的主要依據之一。

11、民窯碗盤類器物的底足處理有三種:施釉、刷釉、無釉。總的特徵:、足牆較高。足壁較薄。碗為挖足過肩,盤為月亮底。

永樂器胎體有四種情況:

(1)厚胎:較之宣德、康熙器細潤有餘,堅硬不足,釉面潔白。

(2)薄胎:細膩,輕薄。

(3)松質漿胎:胎色微黃,燒結不足,底部開片較器身為重,以手彈之,胎聲沙啞。

(4)脫胎。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宣德紋飾特徵

東方尋寶報名||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

1.飛翼龍、蓮龍、銜花龍、團龍等新型龍紋,是青花紋樣史上第一次出現,或廣為使用。

2.龍形麒麟、龍形獅紋首次出現。

3.出現了比永樂波濤紋更長的長浪紋飾,出現了浪花密集式波濤紋。

4.雙鳳、獅球、波濤海獸是常見畫面。

5.永樂少見的細描人物故事圖,宣德器中已屢見不鮮。

6.團龍、團鳳、各種團花紋開光紋和蓮托八寶紋也是永樂少見,而多見於宣德器。

7.歲寒三友圖、八寶圖、竹石芭蕉、蓮池水藻和梵文、阿拉伯文常見。

8.仍保留著青花和印花同置於一器。以洪武時為最多,永樂則很少發現,宣德亦極少。

9.仍保留元代開始的蘭地白花手法。

瓷器鑒定學習——明代各朝青花瓷紋飾和工藝鑒定要點

宣德工藝特點

1、宣德瓷的釉面非常突出的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多泛青,稱作「亮青釉」。前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有的青花器釉面氣泡密集,大小不一,顯雲霧狀、稱「朦釉」,俗又謂之:「唾沫釉」。清仿宣器,多此雲霧現象。

2、大器,足不施釉、露胎處多為「細砂底」,並有淺紅色塗抹痕,且無旋痕,如有即為後仿。

3、中小器,足多施釉,但器身與器足釉面往往不一。有以下幾種情況:

(1)白色潔潤者,有桔皮紋,呈乳汁狀。

(2)施釉不勻者,色泛漿白,於白釉中,隱隱顯出一片黃色,俗稱「魚肚白」、「黃溢子」。

(3)青白色者,底部比器身稍亮。

(4)將胎開片者,呈牙黃色。

4、器身器足的邊際、稜角等轉折處,常有呈翠青色或亮青色的積釉。

5、宣德早期釉面與永樂一樣,尚無桔皮紋,而後增多,晚期出現潔白釉又少見桔皮紋。

6、大器採用分段接合法,所以橫向接合痕,清晰可見。而清代仿品則縱向接合,痕在兩側。

7、宣德青花有三種色料:(1)蘇料、(2)國產料、(3)混合料。國產精料已廣泛使用。

8、盤、碗之底足多數有棱邊感,而非滾圓的「泥鰍背」。

9、盤類器削足非常特別,往往成「倒梯形」,很難用手抓起,後仿即易。

10、盤類因塌底,而盤心成下凹狀,凡盤子平底者大多非真宣德。

11、永宣的共同點是盤內壁與底的交接處,用手摸不甚圓滑,可感到有一圈微凹棱,俗稱「月亮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FXB詹劍飛 的精彩文章:

怎樣一眼看出古陶瓷的朝代?

TAG:DFXB詹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