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薯鬧秋,一搓解秋愁

三薯鬧秋,一搓解秋愁

武漢的天氣這幾天涼爽了,明顯感到秋的意識。

進入秋天,我們養生需要了解的是防秋燥、養肺、解秋愁。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人們在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各組織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風涼,易引起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癥狀,甚至使舊病複發或誘發新病,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症」。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

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中華醫學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與寒邪最易傷肺;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氣較冷時複發,所以秋季保健以養肺為主。《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睡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歛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防秋燥和養肺,已經有很多方法在傳播,比如食梨百合等,也有腹式呼吸、登山、笑笑的說法,在這裡介紹三種薯類來解決秋天的養生問題。

第一,紅薯。紅薯是秋天的應季食物,紅薯又名山芋、紅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紅苕(多地方言)、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紅皮番薯、萌番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並說海中之人食之長壽。中醫視紅薯為良藥。

紅薯功效:

紅薯最大的特點是含有豐富和優良的膳食纖維,有利於腸胃蠕動,能使人順暢排便,還有利於排除宿便。西醫認為,排便順暢,有利於消化、吸收,及免疫力的增強。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這種強效的營養元素組合能提升免疫功能,減輕炎症。

降低中風風險。紅薯是絕對的「高鉀低鈉」之王。研究發現,紅薯等富鉀食物可將中風的風險降低20%。

輔助降血壓。紅薯的輔助降壓效果主要歸功於其中富含的鉀元素。因為鉀和鈉是影響血壓高低的重要元素,如果人體攝入足夠的鉀,就會促進血液排泄掉多餘的鈉;食用富含鉀的食物,還會促進體內礦物質水平的均衡,並最終起到一定的輔助降壓作用。

養護關節。紅薯中含有豐富的黏蛋白,對養護關節有一定好處。

防癌抗癌。紅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結腸癌和乳腺癌;熟紅薯的抑癌率高於生紅薯。

預防膽固醇過高。紅薯抑制膽固醇的作用是其他食物的10倍。所以,如果你膽固醇高,就可適當多吃兩塊紅薯。

輔助控血糖。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紅薯提取物後,其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於控制血糖。

有利減肥。現代人油肉蛋奶的攝入多,運動量小,很容易肥胖,引起「富貴病」。而紅薯脂肪含量低,產熱少,飽腹感強的特點,恰恰符合了減肥者的基本要求。

提高生育能力。哈佛醫學院出版的《哈佛醫學資訊》指出,對於育齡婦女來說,甘薯含有的植物性鐵元素能提高生育能力。

吃紅薯的注意事項:

生紅薯去血毒,熟紅薯補氣血,白皮白心的紅薯,對皮膚特別好。皮膚粗糙的人,常吃白皮白心的紅薯,皮膚會逐漸變得潤澤。紅皮紅心的紅薯,營養就更好了。它是補氣和血的,作用可以跟大棗相提並論,且沒有大棗那麼容易生濕熱。臉色蒼白的女孩堅持長期吃這種紅薯,可以改善面部氣色。

常吃紅薯藤可降低血糖,紅薯藤入肝經,是明目的。紅薯藤還有去熱毒的作用,可以調理腸炎和皮膚紅腫、毒瘡。

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對陰陽,紅薯也不例外。紅薯肉是「補」的,而紅薯皮是「泄」的,也就是排毒的。紅薯肉補脾胃,紅薯皮助消化;紅薯肉補氣,紅薯皮通氣;紅薯肉偏酸性,而紅薯皮偏鹼性。吃紅薯容易使人脹氣,還會讓人感覺燒心,如果帶著皮吃,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吃紅薯要記住減主食。也盡量不要空腹吃。

秋季養生注重滋陰潤燥,應注意調理脾胃,而薯類食物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這裡介紹第二薯,山藥: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葯;北宋時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山藥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

山藥,《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臟、活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山藥具有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鹼和卵磷脂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是人們所喜愛的保健佳品。

山藥是山中之葯、食中之葯。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山藥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山藥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葯食同源的中藥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

山藥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預防心血管病;延年益壽;抗肝昏迷;減肥健美。

第三個要介紹的薯類是馬鈴薯,也就是土豆。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現代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品。 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

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干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而且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

馬鈴薯塊莖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食用馬鈴薯有益於健康與維生素的作用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維生素C可防止壞血病,刺激造血機能等,在日常吃的大米、白面中是沒有的,而馬鈴薯可提供大量的維生素c。塊莖中還含有維生素A(胡蘿蔔素)、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E(生育酚)、維生素B3(泛酸)、維生素B6(吡哆醇)、維生素M(葉酸)和生物素H等,對人體健康都是有益的。此外,塊莖中的無機鹽如鈣、磷、鐵、鉀、鈉、鋅,錳等,也是對人的健康和幼兒發育成長不可缺少的元素。

馬鈴薯也是所有糧食作物中維生素含量最全的,其含量相當於胡蘿蔔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B族維生素更是蘋果的4倍。特別是馬鈴薯中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其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0倍,且耐加熱。馬鈴薯塊莖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並含有豐富的鉀鹽,屬於鹼性食品。有資料表示,其含量與蘋果一樣多。因此胃腸對土豆的吸收較慢,食用土豆後,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米飯長的多,所以更具有飽腹感,同時還能幫助帶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馬鈴薯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馬鈴薯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其含量僅是同等重量大米的1/4左右。研究表明,馬鈴薯中的澱粉是一種抗性澱粉,具有縮小脂肪細胞的作用。

馬鈴薯是非常好的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水腫型肥胖者食用,加上其鉀含量豐富,幾乎是蔬菜中最高的,所以還具有瘦腿的功效。

馬鈴薯一定要熟食,孕婦少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杜甫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

詩人對秋天總是一種愁的情緒,落葉悲秋,這樣也感染著今人,一到秋天,容易受到抑鬱、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有時候也容易讓人焦慮、暴躁、依賴性強,這些薯類是可以解決的。

馬鈴薯含有維生素C,而且發熱量高。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鬱、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馬鈴薯可以幫你解決難題。 食物可以影響人的情緒,是因為它裡面含有的礦物質和營養元素能作用於人體,改善精神狀態。

做事虎頭蛇尾的人,大多就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A和C或攝取酸性食物過多,馬鈴薯可以幫你補充維生素A和C,也可以在提供營養的前提下,代替由於過多食用肉類而引起的食物酸鹼度失衡。 另外,性情不安定的人多吃馬鈴薯,可以攝取到足夠的鈣與磷,緩解不安情緒,使性格變得沉穩。

因工作繁重,再加上經常食用精米、細糧而行動遲緩、性情暴躁的人常吃馬鈴薯,其富含的維生素B6能起到平復焦躁、加強身體協調性的作用。 依賴性強的人,在食譜中加大馬鈴薯的比例,藉此加大對鹼性食物的攝取,一般都能提高自信,減少依賴別人的想法。

出生在秋季的人多吃點馬鈴薯,不僅能改善性情,還有轉運的效果。

除了這三薯在秋天養肺去燥安神抗抑鬱外,在秋天我們還需要一撮來鞏固薯類的成果。

秋季為收藏的季節,人體也宜收斂,這個時候我們來一個手心搓腳心,我們的腳底板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湧泉穴,而我們的手上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這樣做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勞宮穴與湧泉穴互相摩擦,用右手的勞宮穴去搓左腳的湧泉穴,搓揉到溫暖發熱為止;反過來,用左手的勞宮穴對著右腳的湧泉穴去搓揉。時間最好是子、午、卯、酉四個時辰。這樣,可以達到心腎合練的目的。

搓完腳心後不要馬上下地,最好在原地休息10分鐘。

湧泉為足少陰腎經之起始穴,腎與心、肝兩臟關係密切,心藏神、肝藏魂,腎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兩者相互資生。湧泉為足少陰之井穴,乃腎之根本,能滋養腎陰,溫補腎陽,有開竅醒神,交濟水火的功效。

人老腳先老,治病先治腳,而腳的正中心是湧泉。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腎主水,主管人體的水液代謝以及泌尿生殖系統,而腎經的起始之穴就是湧泉。湧泉穴可謂集多個「重中之重」於一身。

1、因為湧泉穴是腎經井穴,所以,它能治與腎系統相關的眾多疾病。如果人黑如炭色,本色外露,肯定是腎出了問題,而泌尿、生殖系統屬於腎系統,湧泉穴能通治這兩個系統的疾病。

2、腎主水,水液代謝不利,會導致水沉下焦,積成死水一潭。死水中是什麼黴菌、惡蟲都能長的,人體的死水中情形也是如此,所以人腰部及腰部以下的病,95%都與水液代謝不利有關,這就是上面所列的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痙寒而逆、腰痛、陰痹、腹脹等。而湧泉穴噴湧出新鮮的甘泉,能疏導死水,恢復身體的活力。

3、心屬火。心系統(也就是心血管系統和精神系統)的疾病大多是因為心火太旺引起的,如心痛、心煩等。水克火,這時候的湧泉穴,就好比滅火用的水龍頭,正好把這過旺的心火澆滅。

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沖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本穴後,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勞宮穴為手少陰心包經的滎穴,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包絡者,心之外圍,能代心受邪,失眠之人必心煩心悸,六神欠安,勞宮穴為心包經之滎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泄煩、安神定志、溫補陽氣、行氣調血的功效,針之能治療心煩、心悸、頭暈失眠等症。

勞宮穴:

包括內勞宮和外勞宮,內勞宮在掌中心(握拳時中指端外)主治:發熱,無汗。外勞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瀉、脫肛、遺尿等。

臨床應用:本穴性溫,為溫陽散寒,昇陽舉陷佳穴,兼能發汗解表。可與補牌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療脫肛、遺尿等症。

勞宮穴是心包經上面的穴位,所謂「心包」,就好像是在心的外面保護它的包膜,它可以「代君受邪」,就是有邪氣侵犯心的時候,它出來保護,先被侵犯。人的勞宮穴和湧泉穴相對能漸漸發熱,勞宮在心包經,屬火;湧泉在腎經,屬水。中醫講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秋天堅持食薯類,三薯可鬧秋,手心搓腳心,堅持可以解秋愁。

聲明: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路和媒體報道,如有侵權,告知即處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勢文化傳播 的精彩文章:

入伏第八天,給男人一「腺」生機
入伏第七天,有一個養生方法被大家忽視

TAG:優勢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