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你聽到的微商奇蹟大多是屌絲逆襲?

為什麼你聽到的微商奇蹟大多是屌絲逆襲?

有產品研發能力,有強大的渠道運作能力,又有廣泛的消費基礎,傳統品牌看起來具備了做微商的先天條件,但為什麼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反而是屌絲出身的小微企業在微商渠道呼風喚雨?

這兩年,朋友圈經常有些貌似「不經意」流出的微商業績排行榜,名列其中的企業銷量動輒都上10億,少於這個數的都不好意思「露臉」。創造奇蹟的大都是一些你從來沒聽過、剛冒出來不久的屌絲型企業(在這裡用屌絲這個詞,毫無冒犯之意),而傳統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卻鮮有上榜。

按照我對微商圈的了解,這裡面的水分擠擠總是有一大把的;但是,「奇蹟」還是存在的,並且還不少。

畢竟,「微商」作為一個新的物種,具備「異形」般的繁衍能力,在微信平台上的裂變速度遠勝於傳統商業模式,這也是很多做傳統生意的對此垂涎不止的原因所在。

確實,這些年也有不少在線下操作得很好的優秀企業和品牌發力微商,譬如立白、韓束、韓後這些企業進入微商領域是很有風向標意義的,歐詩漫、三草兩木等品牌不聲不響也做得風生水起。當然,能做到這類層面的畢竟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興師動眾進入,很快便偃旗息鼓或不溫不火。

總體而言,相比起那些經常聽到的一夜暴富式屌絲逆襲奇蹟,傳統品牌在微商領域的表現,對於希望快速成功的人來說實在缺乏應有的故事性。

為什麼你從來都沒聽說過的產品在微商渠道迅速火爆,動輒回款上億?而那些在線下頗有基礎的品牌操作微商反倒起色不大。

按道理,這些企業在研發、產品、策劃、動銷等方面都應該比新生的微商品牌更有優勢才是。就能力、實力、資源而言, 沒有理由比毫無市場的微商品牌做得更差。

這幾年,因為職業關係,與微商領域各層面的人士都有所接觸、了解,既與所謂「大咖」深入交流過模式建構,也推出產品通過微商渠道銷售、帶著一批從未做過生意的人利用社交媒體創業且小有心得。上述涉足微商、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線下企業,我本人大多也比較熟悉且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

綜合分析各個層面,之所以會有這種反差,關鍵還在於屌絲逆襲者大多具有鮮明的「野蠻生長」的後發優勢:

1.傳統品牌做微商,首先要考慮既有利益格局,要平衡渠道關係,尤其擔心遭到原有代理商的反彈,往往畏首畏尾,很難放開手腳去干。雖然一開始期望值很高,熱情也很高,實際操作起來,微商這一塊的業務,在整個公司體系中始終會處於被邊緣化的地位,這註定了並不美妙的結局。新生的微商品牌,反正是一無所有,甩開膀子干,反倒能在這種全新的生態中製造奇蹟。這就跟當初電商初興期的情形一樣,淘品牌紅紅火火,線下品牌動輒得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老企業反覆打磨的精品鮮有出彩的,倒是那些看起來很low的微商品牌卻在朋友圈大行其道。

2.朋友圈賣貨,目前在監管上難度很大,基本上屬於法外之地。很多微商品牌,三無產品都敢賣。而傳統品牌已經度過了原始積累期,開始愛惜羽毛,不想把辛辛苦苦做起來的牌子給做砸了。我看朋友圈很多微商品牌,忽悠起來百無禁忌。賣保健品的都是包治白病的路數,賣化妝品都是返老還童的神器,很多產品在微信圈的宣傳還特別「污」。傳統化妝品品牌,沒有特證不敢說防晒、祛斑,企業自己都要過心理關、法律關,不敢瞎忽悠。那些微商品牌無底線的忽悠,有時候還真不是有意,純粹是「無知無畏」——因為他們可能壓根就不知道沒有特證不能宣傳特殊功效,甚至有的人還可能不知道化妝品必須先備案才能銷售。在這種情況下,規規矩矩的品牌在朋友圈的表現反而挺吃虧。 再說,你一個做了十幾年化妝品的人,怎麼好意思瞎忽悠,怎麼好意思推出那麼low的產品?同行、老朋友都在你微信朋友圈呢。

3. 到目前為止,微商主要依賴渠道裂變,要裂變得快,就得在代理這個環節把利益驅動機製做足,重在招代理、搞批發,基本上是賺中小代理的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時看到朋友圈有人曬一大堆錢——這是招代理的誘餌。通過各種手段造勢,加上各種政策,把貨壓到代理商手裡。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品牌,隨便找個小工廠代工,就敢收幾十萬的代理費。甚至一些賣遍每個朋友圈的產品,火了兩三年,最後被媒體曝光居然是三無產品——從廠家到代理,都忙著資金回籠,賺第一桶金,因此對「變現」的關注度遠高於產品本身。

傳統品牌,在渠道模式上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代理商—終端店—消費者」的格局,畢竟都是沿著「渠道扁平化」的路子走過來的,不好意思開歷史的倒車,把中間層級做得太多。微商品牌就沒有任何思想包袱,一來就是多級分銷,明裡三、四個層級,暗裡三、四個層級,說白點或者難聽點,跟傳銷還真沒分別。

只要你天天秉持正道直行、致良知的理念,老把零售動銷放在第一位,你的渠道就很難裂變。沒有足夠的中小代理,末端的銷量就起不來,最終陷入死循環。倒是那些微商品牌,一開始就沒想那麼多,能多收些代理費就好。因此,火爆的微商,大都玩的是割中小代理韭菜的遊戲。因此,那些讓人驚詫的銷售數據,擠去水分,基本上也就是由代理囤貨構成,與實際零售沒有多大關係——畢竟末端消費者對於不熟悉的產品,一開始也不會多買,用著不好就不會再買,沒事也不會把貨囤家裡。

當然,如果將微商所造就的奇蹟完全歸因於這些「後發優勢」的話,那顯然是很不公平的。微商之所以對傳統商業造成不小衝擊,離不開其自身內在的革命性因素:

1.微商整體而言是屬於新一代的主戰場;新生代是移動互聯世界的原住民,對於新的玩法如魚得水,基於微信的營銷體系可以說是完全由他們構建。敢想該干是優勢,有很多「創造性」玩法,要不然怎麼彎道超車?相對而言,傳統品牌的創始人,要像新人一樣在社交媒體上玩轉生意,既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動力。有了原始積累,一般都不願意再去折騰、重新開始學習,更不敢玩火。有的想得挺簡單,乾脆交給公司的年輕人,希望他們能挑起大梁。殊不知,具有戰略意義的新事業,一把手自己不「下水」,要成功的概率接近於零。微商,本質上就是一個促進市場新陳代謝的模式,重構市場格局,讓新生力量上位。

2.傳統渠道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無論遊戲規則還是人員構成都已固化,條塊分割特別嚴重、壁壘森嚴,座次都排好了,一切都得按老規矩來辦,渠道交易成本一年年水漲船高,新人要進來信任成本很高,這導致渠道體系擴張、裂變難度很大。而微商這個渠道,只要有微信就可以玩,渠道壁壘、創業成本都很低,一下子湧進很多年輕人,大家心態更為開放,天南海北從來沒見過面只要加了微信就可以合作,從來沒見過面幾十萬的代理費都敢打。這種體系,擴張起來特別快。傳統渠道,大家合作了十幾年,出新品開了多次會、喝了很多酒, 進貨的事還沒個譜。

3.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老闆,但在萬眾創業的潮流之下,人人都想過把當老闆的癮。而做微商是變身為老闆最快捷的途徑,過去好歹還得租個門面才行,現在有手機就可以。這為微商的裂變提供了龐大的群眾基礎——反正中國不缺人。由於每個微商都是為自己做事,不會的自己努力去學,想盡一切辦法發展客戶,效率特別高。很多夢想著靠微商實現財富自由的寶媽、小白,很多傳統企業不一定看得上(畢竟合作的都是已經規範化運作的渠道商),她們只得投靠新生勢力啊,於是「螞蟻雄兵」成就了微商品牌。

4.傳統企業做品牌,思維已成定勢,非得把所有的套路都弄好,最好是有明星有廣告,搞得很高大上;不如此,覺得無法讓用戶買單,渠道更不會接招。這導致自己一定程度上被渠道綁架,你幹什麼都得整得像模像樣,代理一直在給廠家提條件:廣告能否多點?明星能否再大牌點?好像沒有這些,根本賣不了貨。但大家恰恰忽視了關鍵的一點,微商本質上是屬於分享經濟的產物;不少人總覺得微商愛殺熟、透支朋友圈,殊不知她賣的貨基本上自己都在用。好多人就是沖著代理的折扣做微商,賣不出去自己消費也划算。而傳統渠道的代理商、零售店經銷的產品五花八門,賣給別人的自己基本上不用,更別說有的純粹看商務條件選產品。微商天天曬的都是自己用的產品,很多線下起家的品牌雖然有明星代言,但大家都知道明星根本不用;就這一點,微商刷屏比明星代言還靠譜,還有說服力。所以,為什麼從來沒聽說過的面膜,總有女同胞會向朋友圈的微商朋友買,道理很簡單:人家自己也用啊。

說了這麼些優劣勢對比,簡單而言,微商的關鍵還在於裂變速度快,這種裂變既基於微信這一社交工具無與倫比的擴散性,也基於微信朋友圈的信任加持——千萬不要以為純靠忽悠能成事,在微信朋友群撒謊的成本與代價比電商高太多——每個人的微信上加的大多是親朋好友,除非純粹為了行騙開通一個微信賬號,這種人畢竟少之又少。而傳統品牌受既有模式影響太深,路徑依賴嚴重,無論思維還是工具,都要切換,換軌道並沒那麼容易。

然而,微商本身也在不斷升級,不僅在商業模式上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傳播的便利性,在商業邏輯上也越來越互聯網化,其運作機制不斷朝著用戶中心演化。假以時日,已成功佔據消費者心智、具備產品競爭力、更注重零售動銷的傳統品牌,逐漸熟悉社交平台遊戲規則之後,將在更高的維度上發揮「後發優勢」,進而在微商市場佔據優勢地位。或許,線下品牌在電商渠道反超淘品牌的一幕,將在微商渠道重演。

作者簡介:張兵武,資深品牌營銷人,《銷售與市場》老讀者、老作者,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30天保質期、全程零防腐劑悠鮮面膜,主要通過社交平台銷售。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編輯:佳和

美編:劉堯

您的老朋友 《銷售與市場》

商務合作

投稿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銷售與市場 的精彩文章:

小數據的魅力:10位顧客勝過調研百萬
穀粒多創新吾皇IP營銷萌經濟閉環初現
如何建立的自己的決策體系
品牌傳播要用大白話
投行人生:摩根士丹利40年職業洞見

TAG:銷售與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