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過去 24 小時的 8 件重要事—AI Daily

過去 24 小時的 8 件重要事—AI Daily

原創 2017-09-02 王藝 機器之能

9 月 2 日,你需要關心的產業信息有:Siri 換帥;Twitter 身陷難題,機器人大軍煽動民眾;蘋果博客發文,向 Transformer 引入注意力機制,解決多義詞問題;Fintech 公司阿博茨近日融資共 3,000 萬美元;協調日程機器人將在一周內登陸 Slack;AI 水軍來了,「大眾點評」請做好準備等。

整理 | 王藝

資訊

Siri 換帥

當地時間本周五,蘋果更新了其領導者列表頁面,本次更新涉及到委任 Isabel Ge Mahe 為新的大中華區副總裁 以及 Deirdre O'Brien 為 HR 主管。此外,還涉及 Siri 負責人的變動,由曾經的線上服務部門高級副總裁 Eddy Cue 變為軟體部門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二人均直接彙報給 CEO 蒂姆 · 庫克。

在新帥的公司主頁上,蘋果公司這樣評價他:「Craig 曾監管過 iOS 系統,macOS 系統,以及 Siri 的開發工作。他的所屬團隊在蘋果的核心、創新產品中,從系統架構、到應用程序、再到用戶界面均表現非常出色。」

此次換帥彰顯了巨頭們對 AI 以及人工智慧助手的重視,除蘋果公司外,亞馬遜、谷歌、微軟、臉書均在發力。本周早些時候,亞馬遜與微軟宣布聯手,使其旗下的智能助手 Alexa 和 Cortana 能夠互相交流。很多評論員認為,語音助手聯合組成的平台,或許是下一代個人電腦的入口。

Twitter 身陷難題,機器人大軍煽動民眾

外媒 Daily Beast 記者 Joseph Cox 近日由於被 Twitter 機器人大軍瞬間關注而封號。這位委屈的記者發現,他的遭遇和另一位「大 V」相同。在這位大 V 發布了一篇關於俄羅斯機器人亂象的文章後,他被一群同樣的機器人大軍瞬間關注了,甚至大軍中關注這位大 V 的賬號的先後順序都和這位記者遇到的一樣。然而,同樣的遭遇在其他用戶身上也有所發生。

Twitter 在很久之前就開放了簡單易用的 API,允許商家使用此 API 在 Twitter 平台上建立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在聊天機器人賬號開通時,Twitter 方面並不會多加干涉。這本是方便商家及開發者的舉動,然而此次這位記者和大 V 遇到的問題在於,一旦一個賬號被很多賬號瞬間關注,那麼 Twitter 的反機器人工具就會登場,然後... ... 封掉這個被大量關注的賬戶。

網路安全研究人員 Brian Krebs 表示,機器人大軍瞄準的是發布具有民眾煽動性內容的賬號,並轉發為自己所用。例如,有些機器人大軍專門探測支持特朗普的言論並轉發,製造輿論態勢。「機器人大軍這麼明顯的特徵 Twitter 竟然查不出來,反而把被害者當作機器人來封號,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嘲笑。」他說。

谷歌博客發文,向 Transformer 引入注意力機制,解決多義詞問題

「I arrived at the bank after crossing the street.」、「I arrived at the bank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兩句話中的 bank 因後面的 street 和 river,意義大不相同,第一句中譯作銀行,第二句中譯作河岸。由於機器翻譯的順序為從前到後,因此類似這樣的問題對於機器來說不易辨別。

8 月 31 日,谷歌博客發文,說明在其全新的用於自然語言理解的神經網路 Transformer 中引入注意力機制。

谷歌不是第一家這樣做的公司,本周早些時候,谷歌在機器翻譯領域的競爭對手 DeepL 也宣布引入注意力機制。其聯合創始人表示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竭力解決的難題。他們基於谷歌這篇博客中提到的谷歌相關論文開發出了自己的版本,並表示「或許效率將優於谷歌」。但谷歌系統的有趣之處在於,提供了一個窗口,讓研究人員能夠直觀地看到 Transformer 為各個單詞對給出的相關性權重,Transformer 正是根據這一權重判斷哪些單詞是有聯繫的,那些是沒聯繫的。

應用

這個機器人能幫你自動協調日程,將於一周內登陸協作軟體 Slack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幾個人通過郵件試圖敲定會面時間,幾封郵件下來還是無法最終確定,這時你開始失去耐心。Ahoy.ai 的機器人能夠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你只需要告訴它你的意圖,它會自動通過郵件的方式幫助你與其他人協調時間。其實市面上類似的機器人已經有很多,比較出名的例如 x.ai、Clara Labs、Julie Desk,但它們都有一個弊端,需要郵件接收者手動回復郵件,也就是說其中必有一方需要參與到這繁雜的溝通任務中(與機器人溝通可能會更繁雜一些),其中 x.ai 的用戶平均需要通過 8 封郵件才能完成任務。

Ahoy.ai 的機器人將於一周內登陸協作軟體 Slack。Slack 是當紅 SaaS 工具,它採用「聊天群組」、「大規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和「統一搜索」四個功能,幫助團隊打造流暢的消息匯流排,彌補團隊協作中的溝通斷層。使用 Slack 的溝通多方能夠使用 Ahoy.ai 的機器人自動協調約會時間,相比郵件溝通方式,解放了其中一方的同時,做到更加省時省力省心。

Ahoy.ai 的創始人名叫 Jesse Rowe 和 Alex Ogorek,Rowe 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高年級學生,Ahoy.ai 是他的第一家創業公司。目前,他們已從俄亥俄本土機構中融資一萬四千美元。

AI 水軍來了,「大眾點評」請做好準備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很多人在選擇餐館或者酒店的時候,主要依靠網上的點評,比方說大眾點評或者 Yelp 等等。然而,芝加哥大學的一篇名為 Automated Crowdturfing Attacks and Defenses in Online Review Systems 的論文表明,人工智慧可以被用來生成複雜的點評信息。這些虛假的點評不僅機器無法檢測出來,就連人類讀者也分辨不出來。這篇論文今年晚些時候會在計算機安全頂級會議 ACM CCS 上進行發布。

機器能夠編寫出類似「我喜歡這個地方。我跟我哥一起去的,我們點了素食義大利面,很好吃。啤酒不錯,服務也很棒。推薦這個地方,是個吃早餐的好去處。地兒小但是買賣大。」這樣的點評,有理有據,有事實有細節,乍一看還真分辨不出。實際上,這句話是一種稱為 RNN(循環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技術生成的。這個 RNN 網路使用了上千條真實在線點評訓練而成。研究人員表示,AI 生成的點評已經做到了「以假亂真」,有 600 個用戶參與的調查顯示,這些虛假的點評不僅能逃過人類的法眼,而且還被用戶認為「有用」。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虛假點評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防範,人類覺得它們能以假亂真,但機器不見得這麼看。通過分析字元的分布等特徵,真假點評之間還是存在著細微的差異。「在訓練過程中發生的信息遺失,會傳遞到生成出的文本中,」研究者們在論文中寫道,「因此生成文本和人類文本在基本字元分布上,有著統計上可檢測的差異。」

觀點

AI 進展超乎想像,該不該「限速」?

斯坦福研究院正牽頭進行 AI Index 項目,他們試圖尋找哪些類型的 AI 更受研究人員,工程師以及資本的青睞。他們計劃在 2017 年末發布權威報告,說明目前 AI 正處於什麼階段以及其發展速度。

與此同時,國際知名法律援助公益組織 EFF(電子前哨基金會)正在解析 AI 研究相關數據,並匯總為一個開源的「研究進展數據源」。EFF 首席計算機科學家 Peter Eckersley 表示,他們想要以實際的視角來衡量目前對法律法規最迫切的需求,以及未來哪些法規需要陸續跟進,而不是以推測的視角,就像現在很多 AI 狂熱的支持或反對分子們。Eckersle 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收集到的這些數據將會越來越有價值。從他的數據中,他能夠客觀地看到 AI 代替人類工作的情況。而且他也能夠看到,對這個飛速發展的技術進行監管需要被迫切的提上研究日程。

這位悲觀的研究者認為,未來 20 年機器人將取代 4/5 的零售業員工

牛津大學教授 Carl Frey 在其本周向花旗銀行遞交的一份報告中談到:「零售業是最先實現無人化的行業」。在研究中,他和他的團隊看到在未來 20 年,零售業中 4/5 的不與消費者發生直接關係的工作將消失,其中銷售人員中的 2/3 將會消失。

Frey 曾在 2013 年曾與 AI 專家 Michael Osborne 聯合發表過一篇備受爭議的論文,其中提到 AI 將威脅美國 47% 的工作。儘管這一數字飽受其他學者質疑,但 Frey 始終篤信於此。他甚至忘記考慮到 AI 將會為人類社會帶來的新的工作機遇。他認為,零售業的大量失業將帶來一段時間的社會低谷,因為下崗職工需要掙扎著在社會上以新的方式立足。

圖說

企業 VC 部門青睞哪些 AI 領域?

今年上半年,企業投資部門共向 AI 市場投入了 18 億美金的資本,並已達成 88 個投資意向。預計到年末,將有共計 166 項投資案例達成,與去年的 128 個案例相比,漲幅達 30%。下圖展示了企業 VC 青睞的科技領域。

圖中 Horizontal 表示在很多細分領域中都有涉獵的公司。可以看到,在除 Horizontal 外的所有領域中,網路安全以及醫療健康方向的 AI 最受企業投資部門歡迎。從 2012 年第一季度開始算起,總投資數目中的 13% 被網路安全領域的 AI 項目佔據,10% 由 醫療健康組成。物聯網以及商業分析相關的人工智慧以 9% 並列第三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能 的精彩文章:

應用 AI 之前,你必須了解的 10 項準備工作
機器之心獨家解讀:華為首款手機端AI晶元麒麟970
2億條視頻觀看時間提升20倍…GoogleBrain如何讓YouTube煥發生機
過去 24 小時的 9 件重要事——AI Daily

TAG:機器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