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老師次子南小舜先生去世

南懷瑾老師次子南小舜先生去世

【沉痛哀悼!南懷瑾老師的次子南小舜先生(1937年--2017年)於9月1日去世。南小舜先生一生好學深思,與世無爭,忍辱負重,真誠純實。(上圖是南懷瑾老師與四個兒子的珍貴合影)】

*****

【南懷瑾老師與南小舜先生合影】

【早年溫州市委書記劉錫榮(圖右)到殿後村南家看望南師母親時,與小舜先生親切交談(蔣章元攝)】

《對話南懷瑾先生的次子南小舜:兒時的話兒影響一生》(《溫州日報》2014年6月19日)

鬧市車站大道,樹蔭蔥蘢遮擋了「紹南中西文化導讀中心」的招牌。這間樸素的店鋪,就是南懷瑾的次子南小舜診脈開方的地方。

客人來訪大多身體有恙,小孩脾虛腦熱、大人氣血不調,他們來去匆匆拿了方子,年逾古稀的南大夫每每細細叮囑一番。還有一些客人,來訪是為了心裡的事,他們熱心中國文化,常提及「老師」云云。

「老師」,正是小舜的父親,南師懷瑾。為了區別,客人們將南小舜稱為「南先生」。

人們常說南老師,視蒼生如子女、視子女如蒼生。南先生也這樣對客人說,「爸爸是爸爸,我是我」。

爸爸與自己唯一的相似,是兒時家裡的教誨。

1937年出生的南小舜,從小跟著爺爺,直到12歲那年春天,才見到了父親;相聚不到一年,兩人隔海兩望,再見又過40春秋。南先生說,他這一生與老師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也不足一年。

海這頭成長的他,前半輩子被特殊的年代裹挾:16歲被迫獨立求生,曾對照文學雜誌學著投稿,曾練過二胡、琵琶,曾自學會計學、在供銷社當會計,曾自學電子機械,能裝搭半導體收音機,後來又自學中醫,業餘給人看病增加收入……這十八般武藝,他說自己不見得多聰明,只是生活所迫。

那些話,幼時教育影響一生

南懷瑾是家裡獨子,他的父親雖然鍾愛卻管教嚴格,尤其注重知書達理。南懷瑾曾說,他後來「這點墨水」就是小時候的基礎。

小時候的教育,同樣是小舜一生的基石。從穿衣舉止、洒掃應對到四書五經、人生道理……「路是自己走出來。」爺爺說過的話,幼年的小舜記進心裡,顯然不論是父親還是自己,都走了各自的路,兒時那些不甚理解的訓導,影響了後來的一生。

記者:12歲以前,爸爸都不在身邊,幼年教育應該爺爺奶奶和媽媽的影響比較大?

南小舜:過去不是每個家庭都講教育,但大戶人家、書香門第,一定會有教。

我們祖上是大戶人家,曾祖早逝,爺爺是遺腹子,他那時候已經沒落了。爺爺七八歲時讀書很認真,可家道中落生活困難,12歲就離開私塾。他小時候喜歡讀書但家裡窮,一邊讀書、一邊勞動,還像匡衡那樣「鑿壁偷光」。

記者:爺爺既將自己的事,也在用典故教孩子,他似乎有自己的方法。

南小舜:對,從小爺爺常講名人故事。他小時候聽過二程理學,跟我們講,讀書不要計較環境、不用擺架子,哪怕囊螢映雪也能讀書。就像我們現在也跟小朋友講,讀書不一定要多幽靜的環境,不一定效仿去深山,坐在五馬街能讀得進去,這才叫真讀書。

小時候,我們家裡開南貨店,店門口掛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對聯,「貨真價實、不二價」。我六七歲到十來歲一直跟著幫忙,爺爺的影響很深:讀書、識字、算術、打算盤……我們爺爺講做生意要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如果以次充好,騙得一時、哄不了一世。誠信是一世人、兩代人做下來,不是靠廣告打起來。

記者:那時候南貨店裡,爺爺慢慢講、您一句句記。口傳、心授,這其實也是家裡的傳統,就是家風和家訓。

南小舜:對,這些沒有書本的。我那時候雖然不識字、話卻記在心裡很深。他說「書讀到多少我不管,但是歷史一定要讀,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廣廈千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爺爺忙得不得了,他沒有事情就講,我就記下來,學以致用。我後來為什麼學中醫,爺爺說過「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

記者:爺爺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呢?

南小舜:「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小時候六七歲就開始讀書,頭翹起來、桌上擺著有字天書在背。還包括唐詩,爺爺教讀,我就是記下來。六七歲是現在說的虛歲;從0歲到13歲的年紀,孩子沒有理解,只要熟讀會背,後來會慢慢體會。

記者:媽媽、奶奶也這麼教的嗎?

南小舜:奶奶不識字,但是學問很高。她小時候很想讀書,不過我外公太孩子多,她沒有機會。她每天背著小弟弟,到私塾門口聽,有一次小弟弟撒尿把她尿了一身。她們不識字,但教我們要平和、對人要好,比如她們說我們能幫人寫字,但訟狀不要寫、休書不要寫,還讓我們不論什麼苦都要堅持下來。

一代人,把丟掉的「寶貝」撿回來

1997年南懷瑾老師幫家鄉修成鐵路後,開始倡導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他曾「借餘生,想為中國人修一條文化大路。」

在朋友盛邀下,2000年南小舜答應出面,一起辦了紹南中西文化導讀中心,在溫州發起兒童讀經先河。如今車站大道樸素的鋪面,仍保留著上世紀的陳設,牆上仍掛著一段鼓勵兒童誦讀經典的文字,落款是「南懷瑾」。

南小舜說,這項公益10多年默默無聞,但南老師說過,涓涓之水細細流。

記者:您和父親小時候,爺爺的家庭教育影響很深。那時家長帶,言傳身教,這就是一種傳承。

南小舜:要是現在幼兒園能教「大學之道」也可以呀。天天念給孩子聽,比如對話,你一句、我一句,比如歌曲來唱,這樣也可以。可是現在的兒歌「小白兔白又白」,或者改一下「花花狗坐門口、天天啃骨頭」……現在,幼兒園沒有營造讀書氛圍。

你問,家風家訓家教的意義。講好聽點,就是自己傳統文化。可是我們丟了,丟到什麼地方不知道,大家到處去找,要慢慢撿回家;但寶貝已經散開了,很難找。

記者:現在的家長也開始關心這些話題,想把這些寶貝傳統撿回來。但您的經歷告訴我們,父母長輩文化水平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意識,自己始終是孩子的老師。

南小舜:現在國學熱,到處開班。家長教育子女靠別人反而不好,最終要靠自己、靠父母來落實教育。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但我覺得要反過來:「高徒出名師」,天下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現在我們「力挽狂瀾」,卻不容易,沒有二三十年,一代人的努力,基礎打不下來。有了基礎教育,今後就靠自己發揮,不要急功近利、貴在堅持。

(原文自《溫州日報》記者黃之宏)

*******

(九月份)隆重推出紀念 南公懷瑾先生誕辰百年系列公益微課,「說不盡的南懷瑾——懷師對我的教化」,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敦眾書苑微課直播間」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這其中有修行的關鍵
南懷瑾老師:啟發我太多,誰真能領會其意呢?
南懷瑾老師:這三樣只要一起存在,我們就活著不會死
南懷瑾老師:七夕話「姻緣」
南懷瑾老師:佛說精有七色,沒有幾個人相信

TAG: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