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對廣西夫妻馬幫搬至穿行長江巫峽邊上 母親邊背孩子邊幹活

6對廣西夫妻馬幫搬至穿行長江巫峽邊上 母親邊背孩子邊幹活

湖北省恩施市巴東縣大面山風景區正對著長江巫峽,在景區3500米的盤山步道建設中,需要大量的鋼筋水泥和石條等建築材料,由於山勢陡峭,森林密布,現代交通運輸工具無法施展。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縣也是聞名全囯的馬幫之鄉,6個家庭馬幫運輸隊,不遠千里聞訊而來。使景區建設過程中的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又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圖為2017年08月28日,徐東的妻子安仕梅,背著小孩給騾馬餵食。。文振效 攝

2017年8月28日,為巴東大面山景區運輸沙石料的騾馬隊,通過長江巫峽口向山頂行進。

2017年8月28日,黃學梅女士領著馬幫行走在林蔭小道。她的老公范寧、父親黃友軍分別在其馬幫中。一個多月前,她們家三口加12匹騾馬,6000元租用一輛大卡車,從廣西老家來到湖北省恩施市巴東縣青山村三組,承擔起大面山景區步道建設中的材料運輸。

黃學梅整理馬鞍和貨架。她們給騾馬分別取有號名,比如:阿瑪、噠啰、啦嘍,叫到誰的號名它們都服服帖帖聽從使喚。

2017年8月27日,小黃、小范夫妻倆開始做飯,連續下了4天雨,山高坡陡,林間小道濕滑,為了安全起見暫時停工,早飯中飯二合一。范寧再三嘮叨到,大面山的活太難做了,每天來回跑四趟,路上至少八個小時,一匹騾馬每趟只掙得到15元錢,騾馬自身每天就要40元的飼料消耗,如果攤上人工工資,完全是虧帳,僅僅只比困在家裡好一點,養活了這幫騾馬。

小黃在道場水池旁磨鎌刀,以備上山采割騾馬飼草。餵飽這些騾馬,每天至少要300多公斤青草,再加買來的玉米和麥麩。

2017年08月27日,臭氣熏天的騾馬糞便令人喘不過氣,黃學梅鑽進馬群中,一鍬一鍬的清除里的糞便。黃學梅還是25歲的姑娘,更看不出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內外啥活都干。

2017年08月27日深夜,異常的騾馬燥聲驚動了準備睡覺的黃學梅,她立馬帶上礦燈過去探查。騾馬習慣站著睡覺,分別關在三間平均不足6平方米的欄圈裡。一馬不適,群馬起鬨。

2017年08月28日,出工前,騾馬從欄圈放出來,它們都有在地上打滾的過程。范寧說,打滾的騾馬才是最棒的。

2017年08月28日,清晨,范寧灰心的抽起悶煙。當天,四點起床餵食備馬,剛好只給5匹騾馬配好貨架,天又下起了雨。已經4、5天沒出工,草料不算,每天每匹馬少不了3-40元的消耗。

2017年08月28日盧萬朋、楊婷婷倆夫妻,已經是3個小孩的父母,夜深人靜,楊婷婷背靠馬棚、面對長江,用手機給遠在千里的家人聊天報平安。

2017年08月28日, 范寧給騾馬備鞍裝貨架。這些騾馬平均價值2萬元左右,鞍加貨架自重40多公斤,再加200公斤的貨物,來回行走2公里多的陡上下坡,一場雨後,需要3-4個大晴天,必須等地晒乾,才敢讓騾馬上路。

2017年08月28日,滿載沙石料的馬幫,艱難地行走在林間。樹林里的羊腸小道十分難走,遇到濕地稀泥路段,一側又是懸崖峭壁,騾馬們四腳拼攏,穩住身體,任其緩緩的滑挪,這一幕幕,讓人嚇得直流冷汗。

2017年08月26日,黃學梅父親黃友軍十分疼愛騾馬,白馬是年齡最大的其中大之一,今年已經9歲,他撥開嘴唇檢查牙齒,意外發現它有中暑的癥狀。

2017年08月26日,養馬經驗豐富的黃友軍,發現這匹馬的眼角傷口嚴重潰爛,他便給噴射殺蟲劑。

2017年08月26日,范寧一家三口上山打馬草,他們居住地周邊沒有合口的草料,用摩托車從幾公里外的山上采割騾馬喜愛的鮮草。

2017年08月26日,范寧給騾馬喂水,尤其是每天晚上要給騾馬上水喂料,以保證充足的體力。

2017年08月26日,收工之後,黃友軍在火坑生火燒水。他們借住在青山村一個農家。每天凌晨3、4點起床,晚上9點收工,一般每天只顧得上兩餐飯,主要精力用在那12張騾馬嘴上。

2017年08月28日傍晚,從長江邊起程馱運沙石的馬幫,沿著山脊一步一喘的登上山腰。此刻,寸步難行的騾馬張著大嘴喘息不及,令人揪心的喘氣聲此起彼伏,震撼山谷,在寂靜的荒山野嶺中回蕩。

2017年08月28日馬幫翻越山埡從峭壁上行走下山。主人是徐東和盧萬朋兩對夫妻,盧萬朋是大家公認的「馬哥頭」,也就是六家馬幫的總包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一起學攝影 的精彩文章:

學了這十招,老婆再也不會罵我不會拍照片了!
黛安娜生前有多漂亮?看看這些照片你就知道了!
有一個類別的攝影師,你肯定沒聽說過
如何理解一個攝影展覽?我們拿大理國際影會的一個主題展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趙欣的攝影公開課:構圖中的邊界

TAG:我們一起學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