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滅亡後《大清律例》在這個地方竟然還用了70年

清朝滅亡後《大清律例》在這個地方竟然還用了70年

提醒:

點擊上面

 

即可免費訂閱!






為避免再次禁言失聯

,請熱愛歷史的朋友們長按下方二維碼三秒,識別後可免費加

歷史君

為微信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種、有趣、有料。





在古代社會,神州大地上有很多剛烈的城市,比如釣魚城、揚州、嘉定、廣州等,但要說其中最剛烈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一個長江邊上的小縣城。這就是現在的無錫江陰。



談到江陰,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是「江陰八十一日」,但這並非江陰成為最剛烈縣城的理由,而是江陰在大屠殺之後的131年,卻一直默默對抗清王朝,他們採取的舉措是:

不當清朝的官,不應清朝的舉。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論及剛烈城市,全國絕無僅有。江陰人百多年來,一直不應舉、不做官,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呢?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江陰八十一日,其中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閑話一句,江陰屬於江南,文風鼎盛,人文薈萃,讀書人很多,在講究「貨賣帝王家」的古代,讀書人不去參加科舉、不去當官,何其可貴!



第一個,江陰全城無一人投降


關於江陰全城的抗清之心,可以從四個細節上看出來。


(1)閻應元等江陰民眾,能抵抗81天,可以看出民眾的團結。


(2)清兵把周圍的僧侶找來,在城下跪著哭泣,希望閻應元投降,但全城上至八十老人,下至婦女兒童,無一人願降。


(3)江陰城破後,婦女多貞烈投河而死,七歲兒童,毅然就義,無一人順從!舉火自焚和寧死不降的人,數不勝數。


(4)清軍24萬人,江陰士民17.2萬,最後清兵損失7.5萬人,江陰士民死去17.2萬,只倖存了53人。



第二個,江陰之變被清廷抹殺


對於1645年的「江陰之變」,清朝歷代當政者都對其耿耿於懷,忌諱莫深,千方百計地將其湮滅,不為後世所知。


(1)在官方主編的《清史稿》之類的正史中,對「江陰之變」不著一字。


(2)對計六奇所著的載有江陰人守城抗清81天內容的《明季南略》一書實行封殺,並將其列入清朝《禁書總目》。


即便是後來,文字獄放鬆了,甚至乾隆為了安撫江陰,對閻應元賜謚號,但在江陰之變上,清廷依然諱莫如深。



第三個,江陰之變的兩首悲歌


關於江陰之變,後人至少要記住兩首悲歌,一首是閻應元的,一首是無名女性的,讀來會讓愛國者忍不住落淚。


(1)閻應元曾於江陰東門城樓題聯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在城破後,閻應元帶人展開巷戰,殺死清兵無數,被俘後,閻應元寧死不跪,腿被刺穿,英勇就義。(有人說閻應元是主動自殺而亡)


(2)「江陰八十一日」一名倖存的遺民黃雲江曾表示,一名臨難前的江陰女子,她在臨死(用剪刀扎進脖子內)前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為她和江陰十數萬慘遭屠戮的生靈寫下了這兩句血詩:「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後人補了前兩句,就變成了《無題》:「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臣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



後記



從江陰八十一日中可見,如果清朝屬於古代最好的民族關係時代,那麼江陰的冤魂似乎就是罪有應得。


江陰人是剛烈的,所以在「江陰八十一日」之後的131年,江陰都不參加清朝科舉,不做清朝的官。


1776年,乾隆為了安撫江陰,對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分別賜謚「忠烈」、「烈愍」、「節愍」。


閻應元殉國192年後,清廷為安撫江陰百姓,下詔在江陰和其故鄉通州為其修祠各一座,皆命名為「閻公祠」。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清廷對江陰人的妥協。從那之後,江陰人才逐漸開始和清廷合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江陰八十一日的細節,內心不強大的人,最好還是別看了。如果說日本侵略者是殘忍的,那麼清軍一點也不遜色之,甚至更甚。


當我們在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多鐸等清朝王公將相歡呼的時候,那些抗清英魂可能更加不能瞑目吧!



尊敬的讀者,

《歷史屋》

中國高端精英讀物,讀史論道,真實客觀

,提供頂尖閱讀

。更多精彩,歡迎免費關注。




長按二維碼,識別後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奇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為何大部分中國人不信宗教
毛澤東一生親自下令殺死的七個貪官都是誰
中國境內僅存的三大龍脈,是何原因至今無人敢盜保存完好
這國國名是武則天醉酒後改的,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是中國死對頭

TAG:歷史奇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