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的GOODWILL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的GOODWILL

前幾天意麵君的兒子參加一個英語演講比賽,所用演講稿的標題正是《善意(GOODWILL)》,在幫兒子準備資料的過程中,意麵君自己也對「善意」一詞認真進行了一下解讀,聯想到最近所觀看的幾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感覺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導演就已經安排了很多充滿善意的情節。

這些善意情節可以說就是實際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情的反映,或者說電影情節所講述的故事在以後社會中實際發生了。分析這幾部知名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的善意情節吧,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義大利電影中的人文關懷。

何為「善意」

中文釋義

1.好心;好意。

2.善於推測﹑計慮。

3.佛教指同佛門結下緣分。

4.拉丁文bonafides的意譯。"惡意"的對稱。指不知存在足以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而進行的行為。

英文釋義

1:a kindly feeling of approval and support:benevolent interest orconcern

2:(1):the favor or advantage that a businesshas acquired especially through its brands and its good reputation;

(2):the value of projected earningsincreases of a business especially as part of its purchase price;

(3):the excess of the purchase price of acompany over its book value which represents the value of goodwill as anintangible asset for accounting purposes。

為什麼不打死這個小偷——《偷自行車的人》

《偷自行車的人》可以說是一部在中國,或者說世界範圍內都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在電影的最後,當男主人公瑞奇在窮盡一切辦法都不能找回自己的自行車,走投無路的他決定去偷一部自行車。但老實愚鈍的瑞奇顯然很不適合當賊,很快就被車主和圍觀群眾當場抓住。

筆者小時候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一直感覺很奇怪的是為什麼被抓住的瑞奇並沒有遭到圍觀群眾毆打,甚至連推搡都不是很多,到電影最後連車主都不願意送瑞奇去警察局了。按照常說的一句「過街小偷人人喊打」的思維,也許圍觀群眾抓住瑞奇一頓暴打,打成重傷甚至是打死才能符合我們的邏輯,同時可以會對觀眾的觀影產生反差更加強烈的刺激,會更具震撼的效果,著名的維托里奧·德·西卡導演為什麼不做這樣的結尾設計呢?!

為什麼沒有跳下去——《羅馬十一時》

在電影《羅馬十一時》中,當女孩盧恰娜被警察帶到事故現場進行盤問,面對著由於自己一時的小聰明加塞排隊進行面試,導致了樓梯倒塌後形成的最大窟窿,心理壓力已近乎崩潰的盧恰娜痛哭流涕,悔恨不已,站在窟窿的邊緣搖搖欲墜,隨時都有掉下去的危險,特別是當她雙眼一閉,臉部從畫面消失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觀眾都會認為她跳下去了。

但畫面一轉,鏡頭轉到了在樓下焦急等待的丈夫,他看到了樓上悲痛欲絕的妻子,著急地大聲呼喚著妻子的名字並飛奔著往樓上跑。

等他到達樓上後,才發現了癱坐在地上的妻子。導演並沒有安排盧恰娜跳下去,也許是導演認為她罪不至死,或許是導演認為畢竟她還有個愛她的丈夫,或許是導演認為她不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所在。

為什麼要壓低槍口——《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同樣是在《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電影的最後,當幫助游擊隊員、共產黨員和反對納粹的唐·彼得羅神父被德國納粹分子抓住,並最終送到刑場進行死刑槍決的時候。執行死刑的義大利軍人都不約而同地把槍口壓低,對準地面而非神父進行射擊,最後氣急敗壞的德國納粹軍官只能是拿手槍殘忍地殺害了神父。

每當看到這裡,就不禁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關於「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歷史事件,事件的來龍去脈不做贅述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網上搜搜。這裡放上當時法庭上法官對於判決的解釋:「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這個東西。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才是最高的行為準則。尊重生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準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你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權利,這是你應主動承擔的良心義務。」

為什麼沒有同歸於盡——《艱辛的米》

在電影的《艱辛的米》中,電影最後的矛盾衝突在分別代表了正義的馬高和弗郎契斯卡,與代表邪惡的小偷華托和希爾瓦娜之間展開,特別是四個男女主角在農場廚房裡決鬥般的情節是電影的高潮部分,如果從增加情節震撼力和刺激觀眾心理的角度考慮,也許導演可以安排代表正面角色的馬高和弗郎契斯卡中有一位被壞人打死,甚至正邪勢力最終同歸於盡的結局可能更具效果。

但電影的結局卻是幡然醒悟的希爾瓦娜親手打死了華托,並跳下了高塔自盡。在替美麗的希爾瓦娜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邪不壓正這個普世原則。

無處不在的GOODWILL

對於上面提到的四部電影,如果電影的結局這樣安排,觀眾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1.瑞奇被圍觀群眾一頓暴打,被打成重傷甚至是被打死!

2.盧恰娜終身一躍跳下,慘死在自己丈夫面前!

3.義大利軍人的行刑隊員們瞄準神父,把他直接射殺!

4.代表好人的馬高一方與代表壞人的華托一方拚死決鬥,最後同歸於盡!

如果是這樣的電影結局,可能很多人更多的會是感覺到一種殘忍與絕望。在義大利新現實電影中,導演並沒有安排類似這樣的慘烈結局。

看似電影中的故事情節發展稍顯矛盾衝突不夠銳利,結果不夠震撼刺激,有些平庸普通。但卻正是當年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導演大師的高明之處,因為他們最大限度地壓制了人性中的暴戾之氣,而更多地把希望和美好賦予了觀眾,而不是讓人感覺到一種絕望。

雖然電影中二戰後的義大利社會生活困難重重,很有點民不聊生的感覺,但是同樣也傳遞著一種百廢待興,生機勃勃的信號,而善意正是推動這個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人性力量,這樣的人性力量對於當下的中國,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正能量,甚至可以說它就是我們這個社會人之所以能成為「人」的力量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傾心義大利 的精彩文章:

當豆漿遇到義大利面
三文魚豌豆車輪意麵
一分鐘讀懂義大利葡萄酒酒標
新鴛鴦蝴蝶意麵

TAG:傾心義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