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經驗談:寶寶的如廁訓練

父母經驗談:寶寶的如廁訓練

幾乎從兒子一出生開始,他的排便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不斷有人諄諄告誡我,應該給孩子把屎把尿,別老給孩子用紙尿褲。

就孩子這個排泄問題,我曾經查過許多資料,所有的育兒專家都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這是一件著急不得的事情!小寶寶對自己排泄器官的控制能力,要到2歲左右才開始成熟;在這之前,他們對自己的排泄毫無控制。

如廁訓練是一項複雜的技巧。在你催促寶寶奔赴馬桶之前,思考一下掌握如廁技巧意味著什麼:首先,寶寶必須感知腸道和膀胱的壓力;其次,他必須將這些知覺與體內的活動聯繫起來;接下來,他得學會對這些衝動做出反應:趕快衝向馬桶;到了馬桶邊上,他還必需已經掌握如何脫下衣服、如何舒適地坐在這副新座椅上、如何在一切就緒之前憋住自己……如此繁雜瑣碎的過程,難怪有些寶寶到了三歲還需要紙尿褲。

我們現在知道,大多數寶寶掌控大小便的神經和肌肉在18個月~24個月之間成熟。但有專家指出,如廁訓練開始晚的寶寶比那些提早訓練的孩子獲得控制的速度快(西爾斯夫婦,《親密育兒百科》)。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給寶寶開始如廁訓練是最佳時機呢?眾多兒科專家們給出了相同的答覆:看孩子,別看日曆(Watch the child, not the calendar)。

就像兒童發展的各個方面一樣,讓你的寶寶給你確切答案。只有你的孩子能告訴你(不是用話語,而是通過行為)他什麼時候已經獲得了能力與願望的神奇結合,可以開始如廁訓練了。雖然提早強迫孩子如廁也會獲得成功,但這種做法並不明智,也會引發抵觸、抗拒和不必要的長期鬥爭(更不用提還會有更多的「意外」要你去收拾)。耐心等待孩子發出準備好、願意做的信號,讓孩子在如廁方面做主,不僅會成功得更快,也會通過這件經歷大大激發孩子的自信心,讓他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就像爬行、走路和說話一樣,自主排泄是一個發育的過程,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允許按照他/她自己的時間表來掌握。

專家們指出,提早如廁訓練,是傳統的理念和做法,因為在紙尿褲發明之前,媽媽們要花費許多精力去洗尿布。因此,在過去,孩子早斷奶、早進輔食、早控制大小便,都是媽媽能幹的標誌,因為這樣能夠把媽媽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如今的年輕父母,難免受到傳統的影響,認為應該提早訓練孩子。

專家們也都建議,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依靠著紙尿褲的福音,我們當父母的應該耐心等一等,等到孩子在生理上成熟了,在心理上也準備好了的時候,再進行如廁訓練。一般這個分水嶺在2歲左右,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在孩子準備好接受如廁訓練之前,如果成年人進行任何這方面的努力,都會欲速則不達,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尊重孩子的時間表,在孩子準備好了以後再進行如廁訓練,會非常順利,孩子一般3歲之前就會掌握。如果和這個原則背道而馳,就不免經歷極其漫長和痛苦的訓練期,孩子有可能到了4歲還沒有完全學會。

這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我遇到過有些媽媽宣稱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把他,也就是說,從出生開始如廁訓練。這些年來,我接觸了不少媽媽和寶寶,無論是早開始如廁訓練的,還是順其自然等孩子發育成熟、準備好了再開始如廁訓練的,以寶寶完全能夠自主大小便為最終標準,無一例外都需要等到寶寶兩歲左右才能夠達到目的。那些早把的孩子,訓練期長達兩年之久;而晚開始的孩子,則僅僅需要幾個月。

如果媽媽們能夠放鬆下來,給自己和寶寶兩年的自由,不在寶寶的排泄問題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從而也減輕寶寶的心理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秋天是細菌及病毒復甦肆虐的季節,如何保護寶寶的眼睛
三位被經紀人坑的明星,寶寶最慘,袁姍姍最無奈,還有一位不愛了
男子海釣疑似釣到「河豚寶寶」,誰知撈魚時竟遭到了這種打擊
看到王寶強和熊乃瑾在一起的照片,才發現馬蓉的氣質根本就配不上寶寶
孕婦多吃這些,不僅能改善寶寶黃疸,而且可讓寶寶皮膚白皙更健康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