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一張成功撻皮的製作真諦——黃油法

一張成功撻皮的製作真諦——黃油法

撻是西式餡餅的一種,與披薩近似,特點也是餡料外露。但是與披薩又很不同,原因在於披薩是麵餅與餡料共同烘烤,省時省力,在高溫火力下,5分鐘就可以出爐。而撻卻是撻皮與餡料分離製作,最後組裝到一起(有個別除外)。

所以對於「撻」來說,撻皮是基礎,大到蛋糕撻,小到蛋撻,都需要一個撻皮。

撻皮也是包容的,既可以放入奶油、水果做成甜品,也可以放入肉和蔬菜做成鹹味的食物。

成也撻皮,敗也撻皮,今天嫩食記就來帶大家進入撻皮的世界。

撻皮的製作主要有兩種手法:黃油法和搓揉法。這次先講黃油法。

一個優質的撻皮,其口感應該是酥脆的,過硬或過於粘軟都是失敗的。所以做撻皮的麵糰要注意很多點。

撻麵糰需要:黃油、糖粉、鹽、雞蛋、低筋麵粉。先放出製作步驟。

直徑18cm的撻皮用撻模可以做2-3個。

1、黃油室溫放軟,以攪拌器混拌成乳霜狀,加入糖粉及鹽拌勻。

2、雞蛋打散後,分次加入,每次都要攪勻。等混拌到看不見蛋液後,繼續攪拌至緊實。

3、加入過篩麵粉,先粗略地拌,用刮刀或活刮板大塊切拌地混拌麵粉。

4、用刮板將材料集中,用刮板以由上按壓的方式將材料整合起來,放入塑料袋內,冰箱冷藏1小時以上。

5、使用擀麵杖擀壓,鋪放在模型上,刺出孔洞。

6、墊上烘焙紙後放上重石,上火180度,下火160度,烤箱烘烤30分鐘。烤到15-20分鐘時取出重石,繼續烘烤。

-重點一 乳霜狀的黃油-

黃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事先要把軟化至室溫的黃油(20度)攪打成乳霜狀,等最後添加麵粉時,可以讓黃油以薄膜狀散落在其中,這樣的手法做出的撻皮,入口才會酥脆。可以說,黃油的質地影響了派皮的口感。

-重點二 為什麼是糖粉?-

有的人問,我沒有糖粉,可不可用細砂糖甚至綿白糖替代呢?如果你希望獲得一個光滑的撻皮,那最好還是使用糖粉。

相比其他麵糰,撻麵糰中因為含水量少,所以不易溶解糖粒,尤其是糖是僅次於黃油後放入的,被厚重的黃油緊緊包裹住,哪怕後來放入含有水分的雞蛋,也幾乎是被隔離了。

糖粒如果無法被溶解,等高溫加熱過後就會變成焦糖,撻皮的口感就會變得很差,所以還是要使用糖粉,更易於溶解。

-重點三 多次加入並攪拌的雞蛋液-

大家都知道水油不相容的,當黃油與雞蛋相結合時,很難拌得均勻,所以要分次加入雞蛋,發揮雞蛋的乳化能力。需要注意的一點,雞蛋一定要室溫,冷藏的涼雞蛋容易使黃油凝固,那就更不好拌勻了。

黃油法的操作是最後才放入麵粉。同樣的,為了得到酥脆的口感,除了黃油,這最後的混拌也很重要。

要注意兩點。

-先切拌,不要搓揉。一旦搓揉,會形成大量細小的結塊,等到了烘烤時就容易緊縮,口感也會偏硬脆。

-後期用刮板快速混拌。撻麵糰的製作,全程都不要用手,因為手掌的熱度會融化黃油,失去了乳霜的質地,就不會有酥鬆的口感了。然而時間不等人,室溫也會繼續融化黃油,所以一定要快速混拌,並且不斷按壓刮板,使麵粉完全結合在麵糰中。

當撻皮做好放入烤箱烘烤前,革命還在繼續,同志仍需努力!

我們都知道,麵糰的烘烤過程中必會排出氣體,這不論麵糰的大小和厚度。嚴謹一點,我們希望最終的成品不但口感酥脆,外觀也要好看。所以面對排氣,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解決。

-底部扎孔。此時容嬤嬤上身,眼裡只有柔嫩的撻皮,扎扎扎!

-放重石(也可以是一些不易熟爛的食材,比如紅豆)。如果你的撻餡是液體的,那扎孔就不合適了,會流出來的,此時可以用重石按壓。烘烤過程中,等側面上方面團開始上色時,就可以連同烘焙紙一起取出重石了。

撻皮製作成功後,剩下的一切就簡單多了,無論是水果撻還是奶油芝士撻,想怎麼組裝就怎麼組裝。一口咬下去,軟和脆的口感都有,才是「撻」的真諦。

互動話題

撻皮的另一種手法叫【砂狀搓揉法】

想學的朋友可以留言點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嫩食記 的精彩文章:

瞬間激發食慾的家常菜,分分鐘光碟!
小盤點東山美味吃不到看看也是極好的
甜菜頭、防風根……根莖菜的N種時髦吃法
這個餃子餡你吃過嗎?這樣做全家都愛吃
鮮甜酸爽的番茄鍋 愛吃番茄的人誰拒絕得了!

TAG:嫩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