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知早報:什麼是新啟蒙

行知早報:什麼是新啟蒙

用微光照亮新的行程,願你我一路同行!

行知早報(670):我們承認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同在一社會裡,有的人是過著前進的生活,有的人過著落後的生活。我們要用前進的生活來引導落後的生活,要大家一起來過前進的生活,受前進的教育。前進的意識要通過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的向前去。摘自——(《生活教育之特質》《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716頁)

早讀微思:關鍵詞:新啟蒙

上期早報,我們討論了平等協作與等級競爭的差異,我們能夠感知到,從等級制的人際關係轉變為平等協作的人際關係是非常的艱難的。這個轉變不僅需要社會物質條件的發展,更需要人類的整體啟蒙。陶先生說,自古以來,有生活就有教育,但教育有落後的,有前進的,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就是:前進的教育就是人類的不斷地啟蒙形式。

一說到教育,我們總是浮現出老師授課的形象。其實,教育就是人類知識的傳承,這包括兩個方面,即知識的發明和教授,那麼,人類正是伴隨著新知識的不斷地豐富而進步,即自我啟蒙的。在人類的自我啟蒙中,一開始就有了兩種不同的啟蒙路徑,一個是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道學文化,一個是從古希臘開始的邏輯文明。人類文化的最初形式都是神話,即形象思維佔據著主要的地位。隨著語言與現實的切合,形象思維逐步向語言思維過渡,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終於整個人類在思維上發生了徹底的轉變,這個就是卡爾·雅斯貝爾斯提出的軸心時代。在中國,由神話思維演變出道,即中國的聖賢認為,有一條道路能夠讓人與天合一,這就是修心,即凈化自己的心,培養自己的德,以至於無我,無己的天人合一之境。由此,延伸出來的治學的方法是觀天道盡人事。而古希臘人看到四季的輪迴,就認為,神是世界的本體和本原。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是神創造出來的,而這個世界是運動變化的。所以,這個世界從神出發,經過變化又回到神。這樣,從不變的視角看,神是世界的本體;從變化的視角看,神是世界的本原。那麼,泰勒斯進一步宣布水是世界的本原,把這種對神的邏輯思考拉回到了經驗現實,開創了哲學。

我們看到,中國的文化似乎是停滯的,而西方文化卻迅速發展著,科學從哲學裡分離出來,並一路高歌。最終,八國聯軍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那一刻起,各自獨立發展的兩大文明開始融合了。這個融合主要表現為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吸收,我們學習西方的科學和哲學,這導致了對我國傳統腐朽的第一次覺醒,這就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我國的啟蒙運動,之後是陳伯達等發起的新啟蒙,致力於建設新文化,新中國。新文化是東西方兩大文明融合而誕生的,有了新文化,才會有新中國。所以,互聯網不僅給平等協作提供了物質條件,也為我國的新啟蒙提供了堅實的地基。

中國文化的優勢就是道學一統,而西方的文化導致了科學知識的繁榮。那麼,東西方兩大文明的融合,就是要把科學演變為哲學,讓人類由科學文明進入哲學文明。這就需要把邊緣科學的發展傾向予以完成,建立一門唯一的哲學,這就是人學。建立人學,讓整個人類真正實現全球一體化,就是新啟蒙的最終目標。

註:見余英時著的《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註: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見《莊子》《逍遙遊》篇

註:見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註:最先認識到新啟蒙是東西方兩大文明融合的是張申府,見其《啟蒙運動的過去與現在》一文。《張申府文集》第一卷 293頁。

每日一思:你認為自我成長與新啟蒙的關係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秋葉是大地的女兒
海邊明珠-Ribadeo
你好,我回來了
發幾張以前的手工圖片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