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漢高祖劉邦,他為什麼能奪得天下?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漢高祖劉邦,他為什麼能奪得天下?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這裡的豎子,大抵說是劉邦。

劉邦只是一個亭長,充其量只是一個酒肉之徒,沒看出他有什麼才能。

他為什麼能奪得天下?

因為有三個能人輔佐:蕭何、張良、韓信。

三個能人為什麼輔佐他?

因為他有胸懷和格局。

他哪來的胸懷和格局?他相信蕭何。

蕭何說韓信厲害,他就拜韓信為大將軍。

據說「拜將台」現在還在。

一個人不怕無知,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無知。

項羽就是死於無知,不相信別人,不聽勸。

劉邦為什麼拜韓信為大將軍?

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行,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全心全意用韓信。

哪怕心裡不願意,裝也要裝的很像。

劉邦是很會裝的人。

項羽不行,剛愎自用,處處想顯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人,外強中乾。

沒有胸懷和格局,想當領導,那是累死的命。這世上聰明的人多得是,沒有誰比誰傻吧。

想當老大只能跟人博傻,不要跟人鬥智。

否則聰明人會把你折磨死的,剩下的只有裝模作樣,裝腔作勢了。

老大只有裝傻裝到底,人家才會覺得傻不過你,服了,心服口服。

項羽不是悟道之人,不斷的作賤手下人,企圖把他們變成馴服工具,喜歡聽話的,喜歡奴才、答應和常在。

他不知道世上沒有人願意當奴才的。

那些所謂的奴才,其實也是特別會裝的人。

劉邦怎麼會有這種宏大的胸懷和格局?

因為他怕死,如果不推翻秦王朝,打敗項羽,最終的結果還是被追殺。

因為他特別怕死,比別人都怕死的要命。

所以他要想方設法推翻秦王朝,打敗項羽。

他要想盡一切辦法,籠絡更多的能人跟競爭者作對。

他什麼都沒有,要知識沒知識,要武功沒武功,要錢沒錢。他只有一個主公的名分。

那麼他只能把主公的名分放下,放下自己的身段,放手讓大家玩。

掙到錢了大家分,掙不到錢大家忍著,誰也不要怨我。

項羽不同,他很在乎自己的臉面,什麼事情都得聽他的。

他確實很辛苦,又要領兵打仗,又要出謀劃策。

掙大錢了不分,老覺得錢不夠分,錢不夠花。

錢財越來越多,越捨不得分。

久而久之,錢越多包袱越重,忘了自己的最終目的,以為錢就是目的。

老想守著錢財,而不是打敗對手,奪得天下。

從戰略導向,不經意就變成了業績導向。

優柔寡斷,沒了決策能力,該滅劉邦的時候忘了滅劉邦了。

最終被錢綁架了。喪失了遠見、膽略和胸懷。

劉邦為什麼會有遠見,源自膽略和胸懷。

因為他知道自己什麼都幹不了,那就幫助大家看方向,看大局,看未來。

如果不明白,就問問明白的人。

這世上總有明白的人,不恥下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最終他明白了三件事兒,第一,誰也別想當主公,當老大。

因為你們的臉皮都沒我厚。

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

我只想打敗項羽,項羽想把誰煮了都沒關係,分我一杯殘羹就行。

第二,不遺餘力,不擇手段,打敗一切對手。

你們誰要不按這個做,我跟你們沒完,死嗑。韓信想擁兵自重,劃地為王,偏隅一方。

那我就用盡一切辦法裹挾你往前走。直到統一天下為止,謀求長治久安。

第三,誰能幹誰上,誰不能幹誰下。反正我不會幹,我的任務就是弄明白誰能幹什麼事。

然後論功行賞,分配權歸我。

我一個子都不留,都分給你們。

這總可以了吧!我來分大家沒意見吧!

干一個偉大的企業,其實是很簡單。

想當企業家,想當老闆,學學劉邦就可以了。

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劉邦是英雄,項羽是英雄,韓信是英雄

張良、陳平、蕭何、樊噲、這些人也都是英雄。

因此在「成者王敗者寇」這樣一種歷史傳統中,項羽依然能得到人們的憑弔和同情。

劉邦是時勢造出來的英雄,他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完成了時代賦予他的歷史使命

並通過不斷地學習使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個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呂雉是手段狠辣的一代權後,但是兩人之間到底是愛情還是利用?
韓信做件事與張良相反,劉邦考慮後還是同意了
他是漢初大儒 窮困潦倒後成為部級高官
呂后和劉邦之間是愛情還是利用?為什麼後來劉邦獨寵戚夫人?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