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答記者問:紙質閱讀還有未來嗎?

答記者問:紙質閱讀還有未來嗎?

(《北京晨報》的採訪。同期還刊登了師永剛的相反觀點)

對我來說,電子書最大的優勢是攜帶方便,而且不存在運輸、儲存問題。2009年我決定回國時,最頭疼的就是有那麼多藏書要處理,中文書都賣掉了,英文書捨不得,裝了三十多箱海運回國,費了一些周折海關才放行。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得不再搬到加州,藏書只好再次裝箱、海運一次。如果是電子書,再多也只要一個移動硬碟,就不用這麼折騰了。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是盡量買電子書避免買紙質書的。

電子書還有一個好處,檢索方便,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想要的資料,不用像紙質書那樣一頁一頁地翻。以前整理、歸納某部古籍中某個字詞出現的位置和次數也是一門學問,現在有了電子書,這門學問就消失了,想要知道某個字詞在書中的情況,搜一下就全出來了。

電子書還有別的好處。閱讀的時候看到不認識的詞,或想要知道相關的資料,搜索一下就有了。另外電子書不費紙張不砍樹,很環保。

紙質書市場的萎縮是必然的。美國電子書的銷售已經超過了紙質書。但是我不認為紙質書能被電子書完全取代。至少在現在紙質書也有其優勢。如果只是要瀏覽一本書,隨意翻翻,紙質書更方便。我從小就被當做讀書多,其實我只是翻的書多,翻到某一頁看到某個內容某句話,記住了,有時在文章、談話中用上,就被誤會為看過那本書,而其實我對那本書的全部印象可能就那個內容那句話。像我這樣的讀書習慣,顯然離不開紙質書。

紙質書具有電子書不可能有的收藏價值。印刷精美的紙質書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特別是大型的畫冊,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所以紙質書適合作為禮品送人。如果要獲得作者的簽名,當然也只能用紙質書。書籍自古以來就有擺設、裝飾功能,擺上一牆的書,特別是擺上大部頭,顯得很有品味,雖然未必都讀。電子書就沒法作為身份的象徵,總不能擺上一牆的電子閱讀器吧?以前個人藏書主要是為了搜集資料便於使用,這項功能在網路時代已經消失了,想要什麼資料上網搜索更方便、更豐富。但是圖書作為藝術品、文物的收藏功能是會一直存在的。網路反而為圖書的收藏提供了便利,我很多的二手書都是從亞馬遜二手書市場淘來的的。紙質書看過了可以二次利用,賣舊書或轉送別人,這個功能顯然也是電子書不具有的。

所以紙質書不會消失,但是會變得越來越高端,越強化其收藏功能。年輕的一代可能不像我們這一代有藏書的習慣,但是如果書能印得很精美,也是能吸引到年輕人的。廉價版的紙質書倒是有可能完全被電子書取代。

我本人是既買電子書又買紙質書。電子書是用來看和研究的,紙質書則還帶著收藏性質,所以我更喜歡買印刷精美的硬皮本。以後不準備再搬家了,又收集起紙質書了,包括二手書,比如英美出的英語大詞典我就搜集了很多種版本。《牛津英語大詞典》在1991年出縮印本的時候我就很想買,但當時居無定所,不敢買這種大部頭,直到去年三月才從網上買了一本二手的,只花了125美元,幾乎是新的,非常值。我還連郵費共7美元買了《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厚厚的三大冊(美國最大型的英語詞典)。歷年出版的各種生物學教科書我也搜集了很多。這種淘書的樂趣是買電子書所沒有的。

其他的媒介,比如有聲讀物,我不習慣用。我可能是屬於那種有照相式記憶的人,看書容易記得住,聽書則印象不深。

(《北京晨報》2017.8.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舟子 的精彩文章:

打著高科技招牌的復活幻想
為什麼轉基因?——轉基因科普講座之二
究竟什麼是轉基因?——轉基因科普講座之一
風靡美洲大陸的超級日全食究竟蘊藏著哪些未解之謎?
紐約上演日偏食

TAG:方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