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山:「出世」的畫家,「入世」的道人

高山:「出世」的畫家,「入世」的道人

風華正茂的28歲,他選擇出世,做一位雲遊道人;32歲,由於莫高窟的召喚,他隨緣入世,潛心用畫筆修行。高山的神秘身份,讓他的作品中也透出神秘的氣質。

高山在澳洲寫生

高山,1962年8月出生,祖籍山東,出生於蘭州。

1983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

1984年調入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室從事壁畫臨摹工作; 1989年---1992年出家為全真教道士,1994年――1996年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大學院平山郁夫工作室留學; 1997年歸國返敦煌研究院任段文傑院長秘書;

1999年辭職。在敦煌市設立敦煌美術研究所,任法人代表,開始職業畫家生涯。

主要參展: 油畫《戈壁》、岩彩《清靜寺》入選 「中國當代絲綢之路畫展」;

油畫《遙遠的地方》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油畫《新時代藏女》獲第八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美展優秀獎;

油畫《支教姑娘》入選第二屆朝聖敦煌全國美展;

油畫《雨後三危山》《黨河水庫》入選《化境》中國當代油畫寫生作品展 。

久聞畫家高山大名,但一直未有機緣謀面。在一個春日無風的傍晚,好友柴禾把我帶到敦煌畫家村「菩提園」高山油畫工作室,這才見到個頭高挑,身材略顯單薄,氣質超然的高山。

為了消除初見的陌生感,在他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我細細觀察了他的畫室。牆上錯落有致地掛滿了油畫作品,宗教況味濃厚,畫風飄逸洒脫。還有一些人物肖像畫和敦煌地區荒漠景象的寫生。對於油畫藝術我是個門外漢,但從美學範疇上去欣賞,在每一幅畫里,都能感受到脫凡出塵的氣韻。畫室中央有健身沙袋,磚砌的西式壁爐和畫室風格相得益彰,還有一隻溫順乖巧的加菲貓,令這個空間散發著一種神秘、自我、又有點疏離感的氛圍......

牆面上一幅很大的《雲遊道士》油畫特別奪目。高山介紹說:畫里的兩個人物都是我。出家前和出家後的自己。畫中那輛越野車也是自己的愛車......

《雲遊道士》之城市的孤寂

《指月圖》150x120(2015入編《當代油畫。中青年專輯》封面)

得知高山的這一特殊經歷,便對他為什麼要出家當道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高山出生在甘肅省蘭州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高平是中國著名詩人,小說《倉央嘉措》的作者。自高山1983年從西北師大美術系油畫專業畢業後,就來到藝術聖殿敦煌莫高窟工作。在莫高窟工作數年,生活上習慣於消閑淡泊,對於佛、道思想日益產生了興趣。1989年春天,機緣已到便選擇出家做了道士,系道教全真龍門派二十四代傳人,法名誠林,號「瞭然子」。高山說,「28歲的年紀,沒有成家,也沒有什麼壓力。就是想實現孩童時想成仙得道的願望,嚮往清靜無為的修行生活,結果真是走到了那一步......那幾年,內心很平靜,很逍遙。沒有任何心理上的、情緒的不自在,或者是懷念以前的生活,一次都沒有,一點都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高山當道士後不久便開始雲遊。遍歷甘肅天水石門山、陝西樓觀台、北京白雲觀,河北農村小道觀以及華山、武當山、嶗山等大小道觀參訪拜師,問道修習。經歷坎坷,多有奇遇。之後又返回榆林窟定居了兩年。

高山的還俗,也很自然。那是1992春天,敦煌研究院要複製莫高窟內八個窟洞。時任院長段文傑先生到榆林窟去,見到高山便幽默地問他,如果還沒有修成仙,就回美術所參加洞窟複製工作吧。也是因了段文傑的大度與理解,高山得以保留公職。

那時的高山,也孝心大發,不希望父母為他過度操心,決定好好工作,在工作中畫佛修道。於是,他回到蘭州白雲觀,找師父做了還俗儀式。之後回到美術所,如約完成了分配給他的洞窟複製任務。1994年又被公派去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進修了兩年。1996年回國擔任敦煌研究院段文傑院長的秘書。1998年段文傑院長退休後,他再度回到美術所繼續從事壁畫臨摹工作,並在此期間於敦煌市區和同事王峰、牛玉生共同開辦了當時在敦煌第一家畫家工作室「三元畫室」。兩年後辭去敦煌研究院工作,開始職業畫家生涯。

通過聆聽高山的身世經歷和瀏覽他的繪畫作品,使我對這位出家又還俗的畫家初次印象深刻。

《白衣觀音菩薩》190x90(2012)

《彼岸的誘惑》120x120(2010)

為了更多的了解高山,我把他在新浪的博客從頭至尾通讀了一遍。他的畫作呈現出了自己內心淡淡的憂鬱和傾訴。他沒有雕塑般的堅硬,而有一種多愁善感的柔軟。尤其是被一種自然環境的誘發,或者說,在一種天人之間的互動中,他本身就是畫,比他畫出來的畫更像畫。我深感其人異,其行異,其畫亦異。他的思維,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一團痴迷的天籟。我想,這或許是經過修鍊的畫家與沒有經過修鍊的畫家的區別吧。這種既有根底,又有創意的畫風,真使我耳目一新。

在一本《高山藝術活動掠影》上,我看到了著名敦煌藝術研究學者、前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傑寫的一段話:「高山一直從事壁畫的臨摹工作。但他臨摹之餘,並沒有放棄他的油畫創作......都是敦煌地區荒漠景象的寫生或加想像的創作。有不少作品意境獨特,耐人尋味。大多作品都以樸素的色彩表現了山川自然的靜的境界。這與作者修習道家老子,莊子養生之道和探索老莊哲學中美學思想是分不開的。」

透過段文傑先生對高山的評價,讓人對這位「出世」又「入世」的畫家有了了解。高山給人一種心靈的快樂。他為心靈提供快樂的依據,一是自然,二是藝術。因此很真實,高山的不凡,便是他28到36歲之間的行程。沒有「入世」的經歷,就不是高山。

「我的人生經歷造就了我目前的情感世界。我自幼就嚮往寂靜遼闊的環境和非現實的世界。而當我第一次踏入敦煌這片土地時就發現,這裡的一切都與我的心境吻合。我就活在這樣一個自我營造的世界裡。這個世界廣大、寂寥、逍遙,只有佛、菩薩、神仙是這裡的生命。我常為不能真正表現好這個世界而傷感;為即使表現出了也不能永恆而悲嘆。平山郁夫先生曾給我的畫室題了六個字『藝術長,人生短』。所以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再去畫那些虛假中的虛假。」

高山的畫室里掛滿了他多年積累的風景寫生,每張都是他的孩子,雖出同源,但各有各的長相。「我總在這些畫前設想:假如我曾經將某一張所謂有符號的成熟模式發揚光大,那麼此刻我看到的就是滿牆的克隆物,是一張巨大的畫被裁成的小塊,我可能一生只畫了一幅寫生。如果辦一次個人展覽的話,幾十張畫掛在那裡一個面孔,連我自己都不想看下去,還有誰願意看呢?」

只有他深知自己,知道對於他最好的形式還是去作畫,在畫畫中修行,在修行中畫畫。這也是最美好的精神出路。讓心裡永遠滿滿盛著感動。 PICS

《遙遠的地方》120x90(2009年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

節選自《映像》2017年第7期,欲知更多內容可購買本期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像PICS 的精彩文章:

西北實業公司:閻錫山的「工業夢」
朱彝尊客游山西

TAG:映像P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