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在孔子的學生團隊里,有一個人很特別,他就是子路。

子路大約是學生裡面年齡最大的,比孔子小九歲。他和孔子的關係也最特殊,亦師亦友,有時還做老師的保鏢。

子路性格魯莽率直,尚「勇」,孔子不大喜歡,甚至經常挖苦他。

有一次,孔子對弟子說:如果我不得志,想乘船出海找個地方過逍遙生活的話,追隨我的那個人估計是子路吧。

子路因為受到老師「點名」而竊喜。

但孔子接著就挖苦了子路:這個子路同志呀除了好勇,別的沒啥優點。

另一次,孔子在聽取了子路表達其治國理念後,對子路的評價是「夫子哂之。」

子路雖然備受老師的批評打擊,但不改其「志」,偶爾還對老師的言行表示不滿和質疑。

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子路很不開心,因為他的老師和一位負面新聞很多,渾身上下都是負能量的美女見了面,影響了老師為人師表的健康指數,於是子路給孔子臉色看。

而孔子呢,似乎特別在乎子路的反應,嚇得趕緊指天發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周遊列國過程中,「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有點生氣也有點怒氣,甚至帶點諷刺的意思對老師說:「君子亦有窮乎?」

但老師並不生氣,很從容地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你是我的老師,我尊重你,但並不代表事事盲從,不代表你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對的,我有質疑你的權利。

老師可以嘲笑學生的無知和淺薄,但尊重學生的人格,有時也要聽從學生的意見。

什麼叫君子?這就是君子。子路和孔子這對師生以其言行完美詮釋了「君子和而不同」 的意義。

這樣的一種「和而不同」豈非和諧之道的最高境界嗎?

聖人後面還有一句話,「小人同而不和。」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先生的命運和李陵扯在一起純屬偶然。

李陵乃飛將軍李廣之孫。虎門無犬子,李陵有祖父遺風,作戰勇猛身先士卒,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面對三萬敵軍連戰連捷,漢武帝和群臣最初是很開心的。

但匈奴又調集八萬騎兵,幾乎傾全國之力對付李陵的兵馬,步兵對騎兵,敵我力量懸殊太大且救兵不至,最終漢軍慘敗,李陵投降匈奴。漢武帝和群臣由最初的欣喜變為鬱悶和憤怒。

司馬遷只是和李陵同朝為官,並沒有密切往來,平時大家各走各的路,甚至不曾同桌吃飯飲酒,這是他們的「不同」。

但司馬遷和李陵共同擁有一個大漢朝,國家的利益是他們最大的「和」。

為了這個「和」,司馬遷拋卻了「不同」,以一個士子的良知為李陵做了辯護,但卻被漢武帝誤以為是詆毀他的大舅哥、貳師將軍李廣利,替李陵開脫責任,將司馬遷以「誣枉」之罪下獄。

漢武帝是瘋狂而缺乏理智的,司馬遷是無辜的,當時的朝臣們應該有此判斷。

面對身陷囹圄被判死刑的司馬遷,他的朋友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身陷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

司馬遷乃博學多才之士,又在官場之列,平時肯定會有一些來往密切的朋友。然而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其朋友們卻選擇了「同而不和。」

面對強權政治,司馬遷的「交遊們」選擇了害怕和屈服,沒有一個肯站出來為他說句公道話,都在明哲保身坐視不管,平時的謙謙君子們瞬間化為小人,夫子「小人同而不和」的論斷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對司馬遷而言,這樣完美的詮釋寧可不要;對後人而言,因了司馬遷先生的不幸,我們卻有幸讀到一本偉大的《史記》,我們國家的歷史也因了這部作品而更加完整。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謙謙君子,也避免不掉會有「同而不和」的小人,借一雙慧眼去發現那隱藏在笑臉背後的真心,願每個人都能得到「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技藝》雜誌 的精彩文章:

2017世界建築師大會中國館主題和參展項目發布
艾米莉.狄金森:這樣的清晨,我們別離
他,顛覆了建築設計的遊戲規則

TAG:《建築技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