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亦非觀史:朱重八逆了回歷史潮流,卻害了子孫

亦非觀史:朱重八逆了回歷史潮流,卻害了子孫

自宋以後,古代歷史上再很少出現藩王、權臣或外戚叛亂的事情,當然元朝除外,因為元朝的政治體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蒙古人的特性。

那麼漢民族王朝再有沒有發生叛亂奪權的事呢?有!明成祖朱棣幹掉了他的侄子建文帝,自己當了皇帝。

這是唯一比較例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自宋以後,地方藩王基本都不再掌權,你當王爺就好好的去當你的王爺,在你的封地享受生活就行了。

明朝自朱棣以後也是如此,王爺要去自己的封地就藩,沒有皇帝的特許,絕對不能離開封地,更不能進京。清朝正好與此相反,王爺必須留在京城,在天子眼皮底下待著,哪兒也不許去,時刻監視著你們!不過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王爺都沒有兵權,清朝入關後,中後期王爺可以在朝廷中任職,但基本都不會讓你帶兵,所以王爺反叛奪權的事也就很少發生了。

為什麼朱棣例外呢?這是因為他爹朱重八先生逆了一回歷史潮流,和劉邦同志一樣,怕外人造反,所以把兒子分封到各個地方,各自可以養些軍隊,共同拱衛中央。

想法是好的,可就是犯了和劉先生一樣的錯誤。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最後起來造反的竟然是自己的子孫。當然,朱家、劉家這兩次反叛有個共同的導火索就是皇帝要削藩!

這也可以理解,劉先生和朱先生開創了基業,實力太彪悍,何況分封的都是自己的兒子、兄弟,那些人不敢、也沒實力和太祖皇帝叫板。可不敢和你叫板不代表不敢和你的兒孫叫板啊,論輩分我還是你孫子的大爺,憑什麼他能當皇帝我就不能?

朱先生沒有吸取劉先生的教訓,毅然決然走了他的老路,可遺憾的是,劉先生的孫子很爭氣,把搗亂的那些叔叔們幹下去了;朱先生的孫子可就差遠了,生生被叔叔給滅了。

其實朱先生也是一代雄傑,不然也不能當上皇帝,他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當時大明政權雖然建立了,但蒙古人只是被趕回了北方草原,實力還是有的。雖然不能反攻回來,但有事沒事去邊境搶點兒你的東西還是行的。朱先生哪能受得了這個,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每一粒大米都是我家的,你敢來搶?於是就把四兒子派到了北京,領兵抗擊蒙古遊民。

其次,朱先生對這些藩王領兵的數量心裡很清楚,即便四兒子領兵抗擊蒙古,軍隊人數也不太多,平常也就五六萬吧,孫子朱允文可是擁有全部大明的資源,兵力遠遠在任何一個藩王之上。他想著,即便孫子再不濟,你也不至於人多還干不過人少吧!

他還真錯了,他這個孫子太善了,而且周圍那幫出主意的也確實不怎麼高明。你削藩可以,但你得有套路啊,他沒按套路出牌,結果王爺們都反了。

如果這時候他別再出昏招,其實問題也不大,你們就是一起上才有多少人啊,爺爺留給我的人馬、資源比你們多多了!但他太仁義了,下命令說,你們要是遇到了我叔叔,千萬別傷害他啊!

這一下底下人傻眼了,你當打仗是過家家呢?你叔叔現在乾的就是掉腦袋的事,他在要你的命啊!你讓我們別傷害你叔叔,那不跟趙子龍七進七出一樣了么,曹操對底下人說:「別放箭,他抱著孩子呢!」

你學了曹操的惜才和仁義,你叔叔成了趙子龍了!這樣昏招迭出,你不失敗誰失敗!恐怕朱先生在九泉之下也沒想到這樣的結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