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植物,解決了多年饑荒,如今被大面積種植

明朝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植物,解決了多年饑荒,如今被大面積種植

在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有一座亭子,名曰「先薯亭」,此亭修建於清道光年間,目的是紀念兩個人,一位是明朝萬曆年間的福建巡撫金學曾,另一位則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個落第秀才陳振龍,亭名之中有一個「薯」字,指的就是紅薯、番薯,而上述被紀念的兩個人就和番薯有關,尤其是陳振龍,他是第一個將番薯引進中國之人。

陳振龍是福建省長樂縣青橋村人,他和當時所有人的想法一樣,要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因此自幼勤學苦讀,不到20歲就中了秀才,中了秀才之後命運就不再眷顧他,此後數次參加鄉試都未能上榜,難能可貴的他沒有和其他人一樣繼續參加科舉,而是選擇棄儒從商,跟隨長輩出海謀生存,這麼一走就到了到呂宋島(今菲律賓)。

呂宋島位於菲律賓群島的北部,歷來都是菲律賓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島嶼,尤其盛產盛產稻米、椰子、甘蔗等,當時西班牙把此地納入殖民範圍,而且又從西班牙引入了許多農作物,其中番薯的引進最為成功,番薯在呂宋島被大面積種植,但西班牙人嚴禁將它推廣至非殖民地區域,故當時東南亞只有呂宋島有番薯。

明初東南亞各國

陳振龍到了呂宋島,第一次見到遍地種植的番薯,還了解到此薯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生熟皆可食,陳振龍是經商之人,有一定的商業頭腦,於是就開始學習朱薯的植法方法,心想有朝一日把此物帶回去,待他充分了解番薯的習性以及種植方法之後,他就向當地種植戶表示願意出資購買帶走,但西班牙殖民者禁止外傳的的禁令成為一個難題。

陳振龍並沒有因當地這一規定而放棄,他還是想盡一切辦法,從當地人手裡買到了一點薯藤,並且「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在繩面塗抹污泥,這個辦法不僅能保證薯藤存活,還巧妙地躲過了西班牙人的檢查,經過7天7夜的海上航行,陳振龍一行終於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安全抵達福建,隨即在他家附近試種,並取得成功。

明萬曆二十一年,福建鬧旱災,當地種植的傳統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很多人家裡到了無糧可吃的境地,面對這一情形,陳振龍沒有私心,他讓兒子帶上薯藤去拜見福建巡撫金學曾,並詳細介紹了番薯的優點和自己種植的經驗,於是金學曾批准他大面積試種,結果不到4個月就大獲豐收,金學曾下令在福建全省推廣,解決了當年災荒問題。

因紅薯來自「番國」,所以當地俗稱它為「番薯」,此後陳振龍家幾代都致力於番薯的推廣,到清朝時期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又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勸種番薯,紅薯在全國得到推廣,名字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如芋頭、甘薯、山芋、地瓜、甜薯……不同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

陳振龍引入番薯,改善了我國農作物的結構和食譜,成為我國舊時代度荒解飢的重要食物之一,據說在荒年時,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至清乾隆年間,紅薯已推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

目前我國甘薯種植面積達一億多畝,年產量折原糧達3000萬噸,佔世界甘薯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紅薯也成為中國南方地區的主要食物,郭沫若曾頌揚陳振龍「此功勛當得比神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象棋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當時並沒有火炮,為何會出現「炮」這顆棋子
象棋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當時並沒有火炮,為何會出現「炮」這顆子
朱元璋為徐達介紹老婆,卻又下令將他老婆殺死,只因一句無心之話
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三人,朱棣也給兒孫留下三人,對比看出二人眼光差距
朱元璋給孫子留下三人,朱棣也給兒孫留下三人,對比看出眼光差距

TAG:歷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