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系列介紹:Mary Priestley的精神分析音樂治療 4

系列介紹:Mary Priestley的精神分析音樂治療 4

今天是本系列的最後一部分。介紹的是Mary Priestley在實踐中如何應用她的治療方法,她的步驟是什麼,焦點在哪裡。

7.精神分析音樂治療的治療方式 - 治療的開始階段(語言)

治療師在與來訪者的第一次治療時間中應該廣泛詳細地記錄來訪者的成長歷史和生活軌跡。這些事實是治療師在今後工作中(包括案例研究以及督導諮詢)所需要的信息基礎。

在每次治療時間開始的時候,治療師通常會詢問來訪者在距離上次治療的這段時間中經常出現的情緒,想法,行為以及當時的感受。在這個開始的環節中,治療師一般會遇到兩種情況:

1.治療師的詢問引發一些來訪者的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 –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閑聊式的拉家常,其目的(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編者注)是為了分散治療師的注意力而把焦點從真正重要的真實感受和嚴重問題上引開。當然,治療師可以選擇與來訪者先拉拉家常,但是對於這種類型的來訪者來說,用共同的,無固定主題的音樂即興表達(大約10到15分鐘)來開始一個治療時間,是更為明智而有效的方法。因為,音樂往往能夠直指主題。

2.然而,更常見的情況是來訪者自己自發地向治療師傾訴這段時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而治療師的任務就是發現和傾聽這些敘述背後所隱藏的音樂。例如,一個患有躁狂抑鬱症的員工談到她在辦公室遇到的困難,特別是她與老闆的關係。在她的敘述以及這些存在於真實世界的真實困難背後,潛藏的音樂所表達的是一個孩子的極度的精神上的困境,一個遭受到惡劣待遇的孩子的反應。我們的音樂即興表達喚醒了在來訪者痛苦的,對於其在生命的初期遭遇到的與家裡的「老闆」的困難關係的回憶。

劉媞碎碎念環節

想要更好而全面地理解Priestley老師以上的闡述,就需要知道基本衝突(basic conflict)和當前衝突(actual conflict)的區別與聯繫,以及精神分析過程中治療師如何對待這兩種衝突。

基本衝突和當前衝突

基本衝突是精神分析的一個概念,由Sigmund Freud創造。它描述了一個人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沒有克服的一個「中心」嬰兒衝突。按照精神分析的發展心理學,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遇到這個時期特定的心理衝突。為了應對這種衝突,有必要在相互排斥和相互矛盾的兩個目標之間作出決定。因此他們也被稱為「矛盾衝突」。通過正常的心理發展以及與父母健康的互動,嬰兒每每可以克服這些衝突而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當成長過程中有不盡人意的情況發生時,嬰兒,兒童或少年不能克服這個衝突。這時他們就會用防禦機制暫時抵禦衝突帶來的恐懼,而不能真正的超越這個衝突。那這個沒有合理處理的衝突就會變為基本衝突。德國心理動力學診斷系統中最權威的《操作性心理動力學診斷》(Operationalisierte Psychodynamische Diagnostik簡稱:OPD II)中以心理發展層次依次列出了以下7種主要衝突:

依賴-獨立

Abh?ngigkeit vs. Individuation

屈從-控制

Unterwerfung vs. Kontrolle

照顧-自給自足

Versorgung vs. Autarkie

自我價值-客體價值

Selbstwert vs. Objektwert

超我與內疚衝突

über-Ich-und Schuldkonflikte

俄狄浦斯衝突

?dipal-sexuelle Konflikte

身份的衝突

Identit?tskonflikte

衝突以及情緒感受的缺失

FehlendeKonflikt- und Gefühls-Wahrnehmung

舉第一個衝突為例來解釋衝突的矛盾性。例如, 一個人一方面想要自由和獨立,而另一方則又有獲得安全感和組織家庭的需要。又或者自我的一部分(parts of self)想要適應和使自己盡量不被人注意,而另一個自我部分想反叛和保衛自己。矛盾衝突越不能調和,越被打入無意識的冷宮,心理的壓力就會越大,生活中的不順利也就越多。

那基本衝突和當前衝突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呢?

精神動力學理論中的一個焦點就是對於這種內部衝突的解決和處理。當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妥善解決衝突的策略時,就會深受困擾或者出現心理問題。兒童時期發展出來的不恰當或僵化的衝突處理策略會導致神經質的人格結構(neurotic structure)。譬如一個人沒有在兒童時期找到合理解決衝突「依賴 vs.獨立」的方式,使之成為基本矛盾,緩衝的防禦模式是逃避,而在衝突矛盾中選擇了依賴,那他在今後的生活中就不能根據不同情況或人際關係靈活地處理這個矛盾,而總是僵化地採取逃避。

未解決的基本衝突在很大程度上被防禦機制緩衝,患者很大程度上是無癥狀的。但在這種情況下,人格結構水平是不成熟的(levels of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詳情請參閱本系列的第三期)問題往往出在當目前的情況導致至今為止一直被使用的防禦機制失敗而衝突無法被繼續緩衝的時侯 - 也就是當前衝突。以之前Priestley老師的那個患有躁狂抑鬱症的員工為例,當前衝突就是她與老闆的關係。這個衝突引發了她的基本衝突,而情況的嚴重性使得她無法用長期以來使用的防禦機制來抵抗焦慮而把它排除在意識之外。她作為孩子時的極度的精神上的困境和遭受到惡劣待遇的情況超過了一個孩子能夠應付的範圍,因此她的衝突不能得到合理解決,她與父親,母親,也就是被老師稱之為「家裡的老闆」的困難關係就是她的基本衝突。精神分析的觀點是想要解決現在的當前衝突(有意識的),就要通過退行(regression)回到原始的基本衝突(無意識的)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當前衝突就會迎刃而解。

John Cage

音樂治療師的基本能力-傾聽潛藏在音樂表達中的精神的結構

Priestley老師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為音樂治療師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就是在音樂中聽出精神世界的訊息。這種能力是要專門培養的。德國的 「Morphologische Musiktherapie」這個流派非常地注重這種能力。流派的創導者就是我們曾提過的漢堡的 Eckhard Weymann 教授和 Münster 的Rosmarie Tüpker 教授,都是德國心理動力型音樂治療中響噹噹的名字。(因為之前有朋友向我們表示希望多了解德奧音樂治療流派,每個流派的重點以及他們的權威代表,所以多啰嗦了這兩句)他們認為音樂治療的主要特點就是音樂中的結構(die musikalische Form)與精神的結構(die seelische Struktur)是相通的。而訓練這種能力的一種很不錯的方法就是聽現代音樂,特別是John Cage的音樂.現代音樂不像古典音樂是為了美,為了和諧,而是為了表現人的存在。所以現代音樂里有很多現代人存在危機的表現,一種充滿矛盾的,像殘存碎片一樣的音樂結構,非常類似於患者的音樂表達。多聽這類音樂對於直觀地了解患者地內心結構非常有好處。(在這裡我趁機提出自己一個小小的願望。長久以來我特別希望能跟同行們創建一個音樂治療音樂庫。讓大家能共同傾聽,感受,學習,交流,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現代音樂。音樂錄音跟聲音錄音不同,是匿名的,所以也沒有法律風險,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願意參與)

碎碎念環節結束,把話筒交還給Priestley老師。

8.精神分析音樂治療的治療方式 2 即興演奏階段(音樂)

治療師和來訪者的談話告一段落,或者甚至是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後,當他們覺得現在可以通過音樂的方式更加深入到來訪者的內心世界中時,他們就走向樂器。(Priestley老師對於樂器的組合做了如下的推薦, 編者注):來訪者坐在一台中音木琴前面,一套以直徑40厘米的嗵嗵鼓(Tom-Tom Drum)和一個直徑30厘米的吊鑔(CrashCymbal)組合起來的架子鼓;一個掛起來的大鑼, 一台鋼片琴,另外也可以使用口琴等等。治療師一般彈鋼琴。

有時,治療師向來訪者詢問她想要演奏什麼。但更經常的是,治療師自己從來訪者敘述的內容中選擇一個主題或兩個角色 - 一般是來訪者他自己不但不會選擇反而會盡量避免的角色,因為這些角色可能會帶給使他們痛苦的認識。

治療師在這個共同的即興表達中有雙重的任務:

1. 運用包含技術(關於包含技術 containing,本系列第三期有詳細介紹,編者注)治療師把來訪者的真實感受氛圍反映出來呈現給來訪者。(有意識的層面,編者注)

2. 然而,治療師也必須注意來訪者無意識的內在聲音, 也就是反移情。她有時候要把來訪者在音樂中呈現出來的無意識的內容用音樂複述出來。這裡的反移情不是指的治療師對於來訪者扭曲的移情反應,而是她自己對於來訪者無意識或前意識的表達而產生的反應。這是研究來訪者無意識的一種有用的工具。如果治療師以前站在來訪者的立場經歷了精神分析音樂治療的過程,探索了自己的內心,就可以更加可靠地使用反移情。因為自己本身的感覺與由於客戶投射到自己身上而產生的反移情的感覺之間很容易產生混淆。那種情況十分的太危險。(關於自我體驗對於音樂治療師培訓的重要性嘉堯跟大家介紹過了,在往期文章中可以找到,編者注)

劉媞碎碎念環節 2

即興音樂治療中關於樂器的問題

在即興音樂治療中樂器的使用是有講究的。除去經濟上的考量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多種多樣的樂器。多種多樣分很多層次:

1. 要滿足和聲(例如鋼琴,豎琴,吉他);旋律(例如木琴,鋼片琴);節奏(例如鼓以及其他打擊樂器)和聲音(例如 Hang,Monochord, Singing bowl/磬)的要求。因為聲音,節奏,旋律以及和聲跟心理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不同嬰兒,兒童時期的創傷以及不同的自我功能成熟度有不同的音樂表達需求以及能力。例如我們一定要避免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使用聲音樂器。這種毫無結構的聲音會使沒有足夠自我分界線的他們感到極度的恐懼而引發突發癥狀。或者創傷患者(pos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或重度抑鬱症患者在入院早期自主能力極其薄弱,他們需要很多的包含技術(containing)。過多的旋律會讓他們覺得太複雜而無法產生共鳴,太多節奏又過於堅硬而缺乏母性的柔和,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聲音樂器. 還有等等諸如此類的特殊情況。

2 樂器的演奏方式(吹,拉,彈,撥,敲,打,等等),聲音的高低和音色的質量,樂器的大小,社會價值對於樂器的分類與評判(譬如鋼琴是高貴的,是樂器之王,等等)會直接引發我們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聯想,這跟每個人的生活背景有很緊密的聯繫。如果狠狠地敲鋼片琴會使某個患者立刻感覺她嚴厲而冰冷的母親正在職責她,大提琴可以讓人聯想到失去的母親或是分手的女友。諸如此類,我就不展開講了,下次做個專題好了。把話筒交給Priestley老師。

9.精神分析音樂治療的治療方式3 傾聽錄音,反思,交流反饋階段(語言)

在共同的即興表達之後,來訪者會談論他在即興表達時所感受到的內在和外在的經歷。治療師也可以補充自己在表達時所產生的念頭。然後播放錄音。令人驚訝的是,儘管大多數來訪者沒有接受過音樂培訓,但是他們幾乎總是可以精準地識別在哪個音樂和節奏的片段中,他內心出現了特別的形象或感覺。 此外,當播放錄音時,他們經常第一次有意識地聽到治療師的演奏,這種感受通常使來訪者感到安心。

關於Mary Priestley的精神分析音樂治療法今天就全部介紹完了。下次的主題是一個留德的台灣同事在日本擔任音樂治療師的經歷分享。

今天的文章是Mary Priestley1980年的著作 《The Herdecke analytical music therapy lectures》 德文版《Anayltische Musiktherapie》 的節選翻譯。編者的評論和補充都加上了「編者注」「編者補充」或「劉媞碎碎念環節」的字樣。

公眾號內容版權歸德奧音樂治療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李同學,你什麼時候給我買口紅?
周雯:人類飛翔藍天的夢想
一級好片,只發一次!
男子夜晚上錯床,笑的我胃疼!
齊襄公:吃瓜引起的血案│17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