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月3日,宜無愧於心

9月3日,宜無愧於心

傅雷(1908.4.7 - 1966.9.3)

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紅衛兵抄家,又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藥,悲壯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在聽聞傅雷死後,江小燕,傅譯名著的一個普通愛好者,從傅家保姆周菊娣那裡得知,當時凡自殺身亡的「黑五類」,一律不準留屍骨,就毅然冒險來到寄存骨灰的萬國殯儀館。那裡的工作人員被這個從天而降的傅雷「乾女兒」的淚水打動,答應把骨灰交給她。她從殯儀館的登記簿上,她查到了朱人秀的地址,在朱的幫助下,她買了一個大塑料袋,將傅、朱的骨灰裝好,並以「怒安」為名,寄存於上海永安公墓。之後,她回到家中,提筆給中央領導寫了一封信。詳細地報告了傅雷夫婦負屈身亡的經過,希望能昭雪英魂。可信一寄出,她就立即因替「老右派」鳴冤叫屈被打成「反革命」,十幾年一直過著一種含辛茹苦、宵衣旰食的悲慘生活。

2013年10月27日上午10點整,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的如茵園內,著名翻譯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終於葉落歸根,長眠在潔白的豐碑下。傅雷夫婦紀念碑高約1.8米,碑身潔白如雪,穩定挺拔。傅雷兒子傅聰、傅敏等家屬參加了骨灰安葬及紀念碑揭幕儀式。

(傅雷、朱梅馥夫婦)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

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才不致為金錢所奴役。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世上就絕沒有放縱無度而不食其果的事!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鍊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

唯有藝術和學問從來不辜負人;花多少勞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誠和熱情,就得到多少收穫與進步。

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

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盡量改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你永遠不要害怕孤獨,你孤獨了才會去創造,去體會,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真正的佛教教理並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獄,而是從理智上求覺悟,求超度,覺悟是悟人世的虛幻,超度是超脫痛苦與煩惱。

——傅雷 《傅雷家書》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所以,在你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

——傅雷《約翰·克利斯朵夫——譯者序》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自私的民族。

所有的榮譽對於高貴的心靈都是一樣的,折射出他們不中庸不苟且的人格,而區別於小人。

——傅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好奇點 的精彩文章:

8月29日,宜糊塗

TAG:你好奇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