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會耐心等待,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個成長的敏感期

學會耐心等待,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個成長的敏感期

1

最近有幸讀到一本關於早教的書《捕捉兒童敏感期》。才知道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一個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上升一個層面。

敏感期的發展好壞,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如此之大。

我家兒子現在16個月了,經歷了像書中所說的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現在走的敏感期已經過去了:學會自己走以後總想掙脫大人的手,自己走。而最近兩天出去散步總不願意自己走,而是叫大人抱。他的意思就是,我已經會走了。

2

兒童敏感期,指的是兒童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經常遇到的一些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並不是原來的乖寶寶不乖了,也不是他刻意做一些讓人苦惱的事情。只是因為,他到了一個階段,需要發展某一項能力或技能。

了解了孩子的敏感期,也就有了應對的方法。

3

兒童出生時,他的意識是混沌的,與萬物渾然一體的,要從這樣一個汪洋大海中脫離出來,是自我分離和自我發現的過程。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整個兒童時期,父母是陪伴孩子最多的。

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給孩子東西吃的時候他總想要大的,或者你將整個餅乾掰開給他他會不要。

一般我們會覺得,那麼大他是吃不了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他的審美。他會認為完整的一塊餅乾才是餅乾。大人經常以自己的經驗來破壞孩子的敏感期。

以自己的權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總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乖寶寶,結果是適得其反,破壞了審美就意味著破壞兒童道德的形成過程。

4

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打擾孩子。

孩子遇到問題,自己有解決的辦法,好多技能、概念都是通過實踐,通過與夥伴的遊戲、接觸中獲得的。

孩子遇到的問題,也正是孩子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

家長所能做的,不是以家長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創造各種環境,並且不要打擾他。

否則,孩子還需要花費其他時間來再次彌補。

孩子的成長伴隨著一個個敏感期,我們應該學會耐心等待孩子,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為孩子開拓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文:劉曉東)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臻於至善lw 的精彩文章:

TAG:臻於至善l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