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諾蘭和銀魂的夾擊,江湖已經不再屬於王晶們?

面對諾蘭和銀魂的夾擊,江湖已經不再屬於王晶們?

作者/曹樂溪

王晶在微博上的ID是「小弟王晶」,然而現實中,出道40多年的他早已被人尊為「大佬」。「大佬給大家打個招呼!」聽到主持人召喚,他面露微笑搖了搖右臂,恍若一隻招財貓。

發布會開完,62歲的他癱坐在沙發中面露疲色。這樣的王晶,會讓人很想給他遞上黑豹保溫杯,加枸杞。但身前已經架好了長槍大炮,王晶很快坐正,並示意工作人員拿一件外衣穿上,以遮好T恤上別的麥克風。「這都是愛奇藝的機位嗎?愛奇藝真有錢,這麼多機器,」他小聲感嘆著。

這次王晶出來站台,並不是為了自己執導的電影《降魔傳》和《追龍》,而是監製的《黑白迷宮》。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黑幫電影原本在項目公布時是計劃拍成網大的,但作為「黑白」系列前兩部導演和編劇的王晶,對《黑白迷宮》情有獨鍾,因此開拍前還是決定用上千萬的成本拍成院線電影,並請來任達華、陳小春、張兆輝、林雪一干香港「老炮兒」。

然而老炮兒們似乎不敵二次元和諾蘭的粉絲。昨天幾部片同時首映,《敦刻爾克》與《銀魂》早已沖在前面,排片處於劣勢的《黑白迷宮》輸在了起跑線上。望著大銀幕上已經不再年輕的「山雞哥」們,娛樂資本論感覺《黑白迷宮》是對香港黑幫電影的致敬和告別:古惑仔老了,江湖已沒落。

同樣老去的還有王晶。「我會懷念,但不想回到過去,正如我也不太會去想《賭神》。過去的就過去了,」這位香港電影江湖真正的老炮兒眯著眼睛說。

一部成本3000萬的「網大」

《黑白森林》與《黑白戰場》都是十幾年前的電影作品,時隔日久再出續作,「實在」(王晶常把「其實」說為「實在」)是為了完成王晶心頭的一個念想。

雖被稱為「賭片之王」,但王晶也參與過很多江湖片(黑幫電影)的幕後製作,包括出品《古惑仔》系列,拍攝《龍在江湖》和「黑白」系列,擔綱《龍在邊緣》編劇等等。這次由於自己在拍《追龍》抽不出時間,王晶把掌鏡大權交給星王朝的簽約導演闞家偉,自己則做監製和編劇。

他認識不少在「道上」的朋友,知道江湖越來越難混了。當年,《古惑仔》系列帶出了香港黑幫電影的輝煌,它的橫空出世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1996、1997年,明知道馬上就要回歸了,香港人還是會害怕、不相信,很有那種世界末日的心態,所以他們選擇醉生夢死。」在王晶看來,這種比起當老大,更想逍遙快活過日子的混江湖心態,才是古惑仔的主題。

今天的香港黑道已經沒落。「回歸之後這20年,香港警察把黑社會打擊得夠嗆。過去是我要當老大,你不讓我我就把你殺了。現在呢?一聽說要當老大,就相互推脫』你來吧』。」

10年前王晶寫的《卧虎》,就是改編自真實事件。2003年,香港警方派遣超過1000名卧底滲透到各類社團黨派之中,「這麼多年過去,那些人根深蒂固,你完全找不出誰是誰。沒人敢當老大,誰上去了警察都知道。老的江湖人如今要麼在澳門,要麼在深圳,很少有人在香港活動,因為一活動就抓,幹不了大事。即便還有黑道,也只是黑道殘餘,手下都是巴基斯坦、尼泊爾人,不再是印象中的古惑仔。」

沒落的江湖正在分崩離析。一方面猜忌與懷疑更多,仍有人為了殘羹冷炙互相殘殺,「因為以前滿桌都是飯,現在只剩下幾碗了」。另一方面,老江湖人情懷還在,「一些人轉做正行,以前的兄弟有難都會幫忙,團聚時大家一起緬懷過去。」王晶感慨,「可當時的那種榮光是不可能再回來了。」

《黑白迷宮》的大結局,似乎應證了這種時不我予的遺憾。時代變了,規矩壞了,老炮兒還要跪著死去,這是王晶想在《黑白迷宮》中還原如今的江湖現狀。

原本《黑白迷宮》計劃拍成網大,但後來成本不斷增加,變成了三四千萬的體量。王晶召回了任達華,陳小春,林雪,張兆輝,李子雄,這些人的名字擺在那兒都是滿滿的記憶。「這些經歷過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人,他們聚在一起,江湖味就回來了。」

片中六人敢死隊前去找九哥兒子算賬時,儀式般地集體穿上了白色服裝,這源自王晶對於70年代暴力美學大師張徹的致敬。「他電影的英雄人物像狄龍、姜大衛等,每次去對付壞人都穿白衣,戰鬥至滿身鮮血,我們年輕的時候就被這種美學迷住了。」

不過,以前大家片場聚在一起,都在聊「你又和誰分手」,現在變成了「你兒子幾年級啦」。對應到電影中,曾經意氣風發的陳浩南、山雞們長大,經歷過巔峰也走過低谷,生兒育女、養家糊口正成為這些中年人20年後的共同宿命。

電影中有討要400萬的劇情,王晶說這是一個梗:「對香港人來說,子女是30歲以後的人無法避開的話題。曾經有個廣告說,養大一個孩子要400萬,大家把它作為笑談,比如互相會問』你有沒有湊齊800萬啊』。」

夾層人物

從《黑白森林》,《黑白戰場》到如今的《黑白迷宮》,故事劇情並無關聯,但又隱約可見相同的主題:兩難選擇。要麼是年輕警察在替父報仇和正義執法間糾結,要麼是黑道幫主之子試圖成長卻又難逃父權股掌,還有的則是需要在兄弟情義和幫派利益間做出取捨。

王晶為「黑白」系列對標的是科恩兄弟的《血迷宮》,「他們的作品每一部都不是大製作,也不會有特別多激烈打鬥和大場面,可橋段非常複雜,引人入勝而且揭露人性。」

「黑白系列每集都是一個多面故事,主人公有種夾層人物的感覺,」王晶形容。《黑白迷宮》沒了年輕氣盛和快意恩仇,這是一群香港「老炮兒」的故事:準備金盆洗手的大華(任達華),原本打算召集阿春(陳小春)、高天(伍允龍)等兄弟幹完一票大的隱退江湖,卻不成想被人算計落入陷阱,一時間誰是兄弟誰是「內鬼」迷霧重重。

難混的又豈止是黑幫這個江湖,電影江湖同樣險惡,作為最早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王晶自己也難免體會這種「夾層」的感覺:內地觀眾覺得你是香港佬撈錢,香港人認為你一心取悅內地。

剛開始心裡難免會負氣。在自傳《少年王晶闖江湖》里,王晶曾頗有怨氣地寫道,「猛虎是必然不敵地頭蟲的」,無論審片還是評片都是「兩套標準」,某某作品如果編劇導演是香港人,定會被剪得體無完膚。

「單看國內很多影評,大陸片難頂到極的,他們會不提,當時運高睇唔到。但港片只要稍差或者胡鬧,即使票房不差,也會被踩到好似地底泥一樣。這幾年各大網站特別喜歡評什麼爛片榜,被標為爛片的,一定是港台主導,而且票房不俗的片,這裡捧國產抑港台的風氣,已經隱隱然成了一種主流思想。」

然而風水輪流轉,如今縱觀中國電影票房前茅,多數賣座大片出自港產或合拍,王晶的態度也在悄然轉變。2012年他開通了微博,把家也搬到了北京。從那兩年他的微博來看,對香港的眷戀日少,對內地的嚮往愈增:

「到北京三天,想談的事談了,想見的人見了,想做的事也做了。突然覺得好幸福。如果上天現在再賜我一個願望,我會要什麼呢?........也許。年輕十二年? 」

而談到香港,則遺憾重重:

「我在香港出生,幾十年來每一次出外回港,心情都特別好,覺得世界上沒一個地方比香港好。但這兩年,這感覺消失了,有時候反而想走出去「休息」兩天。為什麼呢?太多爭拗,太多躁音了,什麼都政治化,我恍惚再不認識這塊土地了......也許該考慮另一個退休之地了。」

2014年香港「佔中」事件爆出後,王晶更是斷然與「港獨」友人絕交,還在微博上與網友展開激烈爭執:

「香港年青一代大多患了一種病,恐懼內地病。有什麼好怕呢?中國二十年內,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二十五年來香港崛起的富豪,幾乎全是靠北上做生意成功。香港零資源,在英國離棄香港人那天己死,是國家重新給我們注入生命力。掌握機遇,做好一個中國人,才有未來。信政棍,不是瞓一個月街,是瞓一世!」

「激進愛國者」和「投機分子」的帽子,扣在了王晶的頭上。但他已經心無旁騖地把目光移至內地市場,琢磨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我拍了40多部合拍片,現在已經不再特別考慮錄像廳時代的觀眾,他們最年輕也得有37、38歲了,大家都明白如今主流觀眾是15-35歲。」

不僅對待觀眾,於內地的「金主爸爸」們,王晶也是多有讚賞。談及合作頗多的博納影業與愛奇藝影業,王晶認為皆是「靠譜而且有誠信的公司」。

「最主要的是他們還有一團火在心中,尤其愛奇藝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和他們合作會覺得很燃。如果心中沒有火,我可能就退休了。」

這次《黑白迷宮》由王晶自己的星王朝和愛奇藝影業共同出品,「(雙方)投資差不多的,當然香港公司和內地公司,一般都把內地公司作為第一主投方,就算他們投的少,也會讓他們排先。」這個狀態下的王晶彷彿開啟另一模式,態度謙和友善,當年的憤世嫉俗不見了。

「低俗」藝術家

邁過了「政治身份」的坎兒,王晶另一個去不掉的爭議是「低俗」。

他身上有很多矛盾點,你既可以看到他拍出幾乎是明著搶錢的無腦喜劇;另一方面,他其實「文藝得要命」,許鞍華拍《天水圍的日與夜》時沒錢,他主動請願做出品人。人們對他又愛又恨,愛的人說他是當之無愧的港片之王,恨的人則咬牙切齒地罵他低俗下流。他是港中大畢業的高材生,卻從不風花雪月,反倒耽於「屎尿屁」中。

當然,王晶的高產毋庸置疑,從業40年拍出上百部電影。去年星王朝公布的項目中,有7部作品由王晶導演或監製,除了《王牌對王牌》已上映,《黑白迷宮》開畫在即,《追龍》和《降魔傳》不出意外也將在今年與觀眾見面。「2015年和愛奇藝合作的六部電影,現在差不多都拍完了,《大嫂》和《好漢三條半》還沒播出,這兩部可能會是網大,」王晶一一數著。

有人說他想賺錢想瘋,連網大都不放過做監製的輕鬆差事。「其實是看我的名字在這個項目上會不會對電影有幫助,」王晶坦言,「比如《天水圍的日與夜》我掛名就很奇怪啊,有許鞍華就行了。還有林嶺東的《高度戒備》,這種特別硬氣的片和我的風格還是有差別的,所以我就不掛監製,只掛林嶺東。」

難得有空閑,他會去網上翻看評論。從「三級片導演」,到看上去並不高端大氣上檔次、反而有些令人想入非非的「晶女郎」,王晶並不太介意被質疑。「有什麼問題呢?我也會質疑人家。(江湖片)如果只有兄弟,就只有基情了吧,所以有美女調劑一下比較好,我覺得觀眾也不抗拒看美女。」

王晶是懂內地市場的,這讓他在項目判斷上很少失誤,多數由他執導或監製的電影都能賣座,尤其是他最擅長的「賭片」。

炒冷飯?王晶有些不屑:「《速度與激情》不是拍到第八集了么?事實上沒有導演不在重複自己,致敬自己。馬丁·斯科塞斯不還是在拍黑道片?斯皮爾伯格不拍科幻電影,也就不再賣了。一個導演必然有自己最拿手的類型,但並不是炒冷飯,你看《澳門風雲》也停了兩年,如果這幾年繼續拍《澳門風雲》4和5,那我覺得是炒冷飯,3部之後歇一歇,可能又會有新的感覺。」

馳騁電影江湖40多年,王晶確實已是這個領域的老炮兒。22歲寫出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26歲為邵氏電影執導了處女作《千王斗千霸》,通過《賭俠》、《賭聖》等片成就永盛電影在港片輝煌時期「最後霸主」的地位。隨後,王晶先後成立王晶創作室、「最佳拍檔」電影公司和影王朝(後來的星王朝),經歷了港片的高潮到低潮,但個人招牌屹立不倒。

劉德華曾經這麼評價王晶:「王晶他不管市場好不好,都在這個圈子。最苦的時候,他還在,有些人已經離開了做其他的事情了,但是他沒有。王晶不是名牌,不是那種可以賣幾千塊的衣服,而是幾十塊的衣服,但是幾十塊的衣服也有人需要的。」

合作了很多部戲的陳小春則把王晶歸類為「有大愛」的人。「香港電影走下坡路的時間,晶哥還拍很多電影,有時候拍一些笑片喜劇,就有人罵他不好。他說我不拍可以啊,但其他人怎麼辦?他很願意給別人機會去工作,讓其他人有飯吃,很了不起。」

任性的愛國者,

精明的電影商人,性情中的知識分子?

在一個觥籌交錯、脈脈相通的娛樂圈,最忌諱臧否同行。

王晶卻混不吝得很,絲毫不介意得罪人。小娛提到《黑白迷宮》會讓人想到馮小剛的《老炮兒》和徐浩峰的《師父》,王晶坦言他不喜歡後者。「我覺得他(指徐浩峰)根本不熟悉國術界,這是他想像出來的江湖。《老炮兒》當然有這種人物,可能不能像他這樣一叫(兄弟)就全跑出來了,戲劇性是可以的,真實生活中比較難。」

翻看王晶這幾年的微博,很有看豆瓣的感覺。喜歡的片子他會表白,如「因為《中國合伙人》而?喜陳可辛!我就是喜歡他拍這種片,能以後少拍打鬥,多拍言情嗎?這才是你呀!」不喜歡的也會直言,看到別人客套婉轉的影評還干著急:「到底好不好看?別忽悠。」

所以這次見面,「《戰狼2》好不好看」幾乎成為每位記者懷揣的問題。王晶認為,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去年年底到今年7月,所有華語片甚至好萊塢大片都沒有一部能令大家有興奮的感覺。終於到了《戰狼2》,大家重新獲得了興奮的感覺,上一次是《湄公河行動》。」

「我第一天就去看了《戰狼2》,它很專業地把一部中國式好萊塢大片拍好了。」其實,王晶本來當天是想去影院支持劉偉強的《建軍大業》,結果「發現被包場了」。

《戰狼2》後,中國觀眾的口味提得更高,這次並不是大製作、非喜劇題材的《黑白迷宮》,是否脫離了王晶的安全地帶呢?從目前的排片來看,《黑白迷宮》僅以12.3%排在第三,遠低於同天上映的《敦刻爾克》和《銀魂》。

王晶倒是比較淡定,他是一個善於「看檔期下菜碟」的人。「如果要放在春節,裡面放的『火藥就不止那麼少,需要更大的『飛彈』才能殺敵。《黑白迷宮》以人性、角色塑造取勝,而不是以大腕、大場面。我覺得什麼題材都有人看,最主要的是看趣味夠不夠。」

昨天,劉德華、甄子丹主演的《追龍》定檔9月30日,令本就競爭激烈的國慶檔變得更為擁堵。採訪王晶那天,他也提到有意將《降魔傳》延後,而把《追龍》提前,大概也是出於對市場的判斷和考慮,過往的國慶檔其實是動作片和喜劇片的天下。

最後小娛問了他一個問題:「任性的愛國者,精明的電影商人,性情中的知識分子,你覺得哪個是對於你的中肯評價?」

「都是。或者說永遠沒有最準確的評價,我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黑T恤外面套著白外套,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2億!崩盤!傳銷!因為這款「魔幻版」《QQ農莊》,40萬人血本無歸!
想聽更多沒寫在公號里的娛樂八卦故事?快來娛樂資本論新書發布會
22家廣告主押寶《人間》,不過植入這門生意究竟該怎麼做?
獲小米科技戰略投資,參與《悟空傳》,這家公司能吃下二次元營銷這塊蛋糕嗎?
肥賊 正午·1024

TAG:娛樂資本論 |